施长橦和陈美菊参加参加社区义务劳动。
红色七月,党旗飘扬。今年是建党95周年,乾西乡广大党员纷纷以实际行动,为党的生日献礼。不说乡、村党员干部积极干事创业,为当地发展殚精竭虑,不少普通党员同样甘于奉献,乐为党旗增艳。连日来,记者深入乾西采访,眼见耳闻,感受到了许多基层普通党员的闪光点。原来,“两学一做”,榜样就在身边!
人物一:施长橦,扶困助弱最美“夕阳红”
“陈汝发弥留之际,让我给老施带句话。他说:‘我会记着他的情,相信他一定会好人有好报。’”陈汝发是乾西乡西苑社区居民,因癌症去世已三四年。在他临死之前,他的邻居盛金荣前往医院照顾他,由此接下了这个嘱托。而盛金荣口中的“老施”就是施长橦,彼时他正在杭州,做着一项为期两年的志愿者工作。
“我也没想到,陈汝发会这么郑重地给我带话,表达他的感激。其实我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听说他罹患癌症,便上门去看他,给了他200元钱。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善意,他却牢牢记在心里了。”话语中,施长橦明显流露出了受之有愧的意思。不过,他身边的人都觉得他太谦虚了,因为大家都一致认为他是一个既热心又慈善的人。
“我们社区有一个家庭,丈夫生病无法工作,孩子身体也不好,就靠柔弱的母亲打工挣钱,既要生活开支,又要寻医问药,经济困难可想而知。此前,孩子很想买一辆自行车,可父母迫于生计舍不得花这笔钱。老施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出钱买了一辆自行车给孩子送过去。当时那孩子见了车,乐得合不拢嘴。”西苑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老施以前当过服装厂厂长,见的世面多。我们平时遇到什么事,喜欢找他想办法。我们住的小区旁边有一家企业,以前直接露天炼制铝材,臭气熏天。老施就帮忙写材料,向乡政府、向环保部门反映,引起了重视,对企业进行了整治。还有之前,工贸区大货车乱停乱放非常严重,他就找交警、找城管,多方反映,寻求解决之道。有时候,看着周边环境总不尽如人意,我们也会忍不住想冲动行事。他就会劝大家,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找对的部门,投诉、举报都行,就是不能蛮干。”施长橦的邻居这样说。
“我父亲退休18年了,可他比不退休还要忙,忙着做两件事。第一件是协助社区服务居民、开展社会活动;第二件是给党委相关部门当志愿者。说起来,他今年都已经75岁了,可就因为‘爱管闲事儿’,每月光话费支出就得一二百元。当然,看着他忙得挺乐呵,我们也还是支持的。”他的子女如此坦言。
“我入党已经45年,我们是真正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一代人,对党的感情很深。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党员为人民服务是理所应当的事。现在开展‘两学一做’,需要每一位党员都拿出真心,真心学、真心做,使我们党凝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施长橦则深情地表示。
人物二:陈美菊,挨了骂也要把义工进行到底
“您好,我们是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今天上门是开展金华市户籍核对清查工作,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说这话的时候,陈美菊态度诚恳、谦和。
可忙着打麻将的主人并不买账,张口便骂:“谁像你们一样,吃吃这么空,别来烦我!”
对此,陈美菊没有发火,也没有扭头就走,而是严肃又耐心地解释:“户籍核对清楚了,公安部门的管理就能更到位,我们的安全就更有保障。而且万一有什么地方存在误差,乘这个机会改正了,以后办事不也能更方便、快捷么……”
一番坚持、一番说理,主人最终配合着完成了此项工作。
这是前不久发生在乾西乡西苑社区的一幕。当时,62岁的陈美菊以志愿者的身份,跟着两名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对整个社区的住户进行户口清理整顿调查。最终,她们花了20多天时间,走遍836家住户,圆满完成了此项任务。“虽说社区总户数是836家,可有的住户早出晚归或很少在家,我们就必须一趟又一趟反复上门,直到见到人为止。有的住户很客气,看我们大热天走的满头大汗,会说一声‘你们真辛苦’,或者给我们倒杯开水。可也有少数人,爱理不理、不配合调查,甚至会赶人、骂人。作为社区工作人员,这是我们的工作,不能逃避。可对陈美菊来说,她只是志愿者或者说是义工,有退休工资、家里条件也不差,完全不用受这样的气。可她坚持干到底,还从无怨言。这样的奉献精神,让我很敬佩!”对此,西苑社区主任陈慧感慨地说。
事实上,陈美菊一直是个热心人。平时她和周边居民一起跳广场舞,因她学新舞总是快人一步,便来者不拒且不厌其烦地一一教大家,由此有了一份好人缘。凭着这份好人缘,她又积极协助社区服务居民,做调查、搞宣传,调解家庭、邻里矛盾,只要用得上,她都不推托。前几年,她还在单位上班(属于退休反聘),只要社区有需要,她宁可调休、补休也赶来帮忙。今年,她终于正式退休了,立即申请加入社区志愿者巡逻队,捡拾垃圾、维护治安、保护环境……天天忙得不亦乐乎!
陈美菊说,她1998年入党,至今已有18年党龄。“既然入了党,我就应该以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最起码,比起普通老百姓,我应该在思想上先进一点、在行动上勤快一点,多帮助别人、多服务社会。”她这样表示。
人物三:张罗明,一人当党员推动全家讲奉献
“做路征用的土地不只我们一家,补偿标准都一样,别人能接受,你干嘛不同意?”
“青苗费这么低,亏死了。”
“你儿子是党员,看我面子,你也别拖后腿呀!”
“我们是分家过的,我自己的事,和你没关系,不用你管!”
……
这是前段时间,黄桥头村党员张罗明和他父亲打电话时的一番对话。位于金华山罗店镇十里铺村的浙中粮油交易中心有一配套道路延伸工程,涉及黄桥头村部分土地,其中包括张父的150余平方米。征地过程中,因不满相关补偿标准,张父一直拒绝签订协议。多方思想攻坚无效后,该村两委找到其儿子张罗明,请他出面做通父亲的工作。身为党员的张罗明得知情况,虽因人在市区经商不便回家,可二话不说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劝他配合工程建设。没想到,罗父也不买儿子的账,没说三两句就上火了,很快挂了电话。
今年已经47岁的张罗明,挨了父亲一顿吼,心里也挺窝火。不过,他没有撂挑子,又几次三番和父母双亲进行沟通。最终,罗父虽未在儿子面前直接示弱,心里却松动了。经过村两委再次做工作,他便点了头,签下了征地协议。“这件事,让我觉得张罗明这个党员不错,党性意识挺强。”黄桥头村党支部书记陈玉丰坦言,“不过,前几天我又得知一件事,让我忍不住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那天陈玉丰见到了张罗明的母亲。张母伸出满是划痕的手对他说:“这几天,我家罗明店里很忙,一直没空回来。昨天,他让我去看看他包干的绿化带,如果杂草多,就帮他拔一拔。没想到那些杂草很多刺,拔的我手成这样了。之前,我儿子已经自己拔了好几次,也不知道有没有被刺去过。”一听这话,陈玉丰相当感动:“我们村里的公共绿化带,分块由党员包干。平时,我大多注意哪里管理的不到位,提醒相关党员多用心。没想到,也有党员一直这么自觉,这么认真负责在做这件事。我觉得,做合格党员就应该这样,把服务老百姓、支持村庄发展当成分内事,做实、做好。”
事后,听了陈玉丰的评价,张罗明憨厚一笑。他说:“现在,所有党员都在践行‘两学一做’。我认为,支持和配合村庄建设,做好党组织交给我的任务,这应该是合格党员的‘基本功’。我目前所做的,还当不起大拇指点赞,以后继续努力吧!”
人物四:葛德成,写诗填词专为村庄发展添助力
时间已接近晚10时,82岁的葛德成终于在老伴的催促下搁了笔,上床睡觉。可是,眼睛虽闭着,脑子却没停下。“公仆心,为民情;当先锋,作表率;为党旗,添光彩……嗯,这几句不错!”这样想着,老葛又“一骨碌”爬了起来,开灯取纸笔,一边念叨一边写。他的举动惊醒了老伴,老伴忍不住含糊地抱怨两句。他也不以为意,好心情地解释:“你知道的呀,想到了不马上写下来,明天就忘啦!”
类似的场景,在葛德成家经常上演。葛德成是乾西乡雅宅村的一名老党员,2014年初,他以《十里长湖》为题,写下点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决策的道情唱词。因该作品传递了百姓心声,广受好评。不久他又创作了“三句半”作品《五水共治》。2015年春节,金华市区实施“禁限燃”。于是,他迅速写出了《禁放烟花爆竹》(“三句半”),接着又是《垃圾分类好处多》……眼下,他一边埋首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一边进入了以“两学一做”为主题的“三字经”创作。“初稿已基本完成,接下来还需要反复修改,精雕细琢一番。”面对记者,老葛不掩自得地说。
从治水到“禁限燃”,从垃圾分类到“两学一做”,老葛的创作始终坚持“听党的话、跟党走”。而他的作品,不论是道情唱词,还是“三句半”,亦或是“三字经”,都有着质朴的“泥土芬芳”,贴近群众生活,深受百姓喜爱。难怪雅宅村党支部书记陈春燕,一提起老葛就忍不住夸赞:“政府一有重点工作布置,他就会主动帮忙宣传,给村里的文艺队写唱词也好,让他用毛笔字写横幅或通知、告示也好,都做得又快又好。让我们在这些工作的宣传和氛围营造方面,省心省力又省钱。”尤其老葛每以重点工作为主题,创作道情或“三句半”唱词后,总会催着村里的文艺队伍“快快排练,尽早表演给老百姓看”,令人偶尔忍不住笑叹“甜蜜的负担”。
对于自己忙碌的生活,老葛觉得本应如此。他说:“我是老党员了,觉悟总不能太低。现在,我年纪大了,不能给村里干体力活,可抄抄写写,管管农家书屋、村邮站还行,所以不能‘退休’,还得尽量做好这些本职工作。这不,近来我开始收集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相关资料了,我还想看着这个文化礼堂在我的参与下建成、建好呢。”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