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镇是国家级生态镇,距市区18公里,总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该镇东接白龙桥,南通沙畈,西至汤溪,北连蒋堂,可谓金华西南部重镇,是平原进入山区的交会点,其建制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历史文化底蕴丰富。一条清澈见底的白沙溪穿镇而过,它不仅是当地百姓的“母亲河”,更记录着千百年来琅琊人治水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末,琅琊镇承担起了向市区居民供水的重任,金兰水库和金沙湾水厂就位于该镇。既然是饮用水源地,生态涵养就是该镇的重要工作之一。借助“五水共治”的东风,琅琊镇加强了对水源地的保护,2014年将功能区内所有的养殖场和锯板厂拆除,并对土地进行复耕。如今,白沙溪的每条支流都有专人全天候进行保洁,确保金兰水库的水质安全。
这些年来,当地群众为保障市区供水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琅琊人深知,在这片青山绿水之间,发展工业经济这条路注定是行不通的。那走什么样的路,老百姓日子才会更好过?穿镇而过的清凉的白沙溪给了琅琊人灵感,他们在爱水、护水的同时,利用水资源做出了一篇“冷水经济”的大文章。
一支可以生吃的茭白
山后金村是远近闻名的“冷水茭白种植村”,日前,记者走进村里,看着一条流水若带,环绕村庄,长长的茭白杆子在风中“沙沙”作响,宽广的绿色连绵不绝直到天边,一种赞叹感在心底油然而生。
山后金村有1000多亩的冷水茭白种植基地,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村民们用金兰水库的水灌溉茭白,24小时不间断。记者在冷水茭白基地内看到,那里有一条水渠,正是通过这条渠道,金兰水库大坝底部的水源源不断涌出,并流经山后金村的茭白田,使得茭白很少有虫害几乎用不到农药。
“从水库底部出来的冷水,温度大约在15℃~18℃之间。而茭白的孕茭温度在27℃左右,这样一来,即使是在高温天气,我们的茭白也能够孕茭。因此,我们村种的茭白口感比其他地方好,甜脆嫩,杭州、兰溪等地的采购商都会上门来收购,有些采购商一到这里就拿起茭白生吃。”山后金村村委会主任、茭白种植户金根旺介绍,经过“五水共治”的“洗礼”,金兰水库的水质更好了,种出来的茭白质量比以前更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一公斤冷水茭白的批发价达到10元,亩产效益近万元。“曾有上海来的收购商到我们基地采购,看了以后都有点羡慕了,说我们茭白喝的水,比他们日常的水还好。”
“冷水茭白不仅可以做菜,还能生吃,味道就像生的番薯爽脆、清甜。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打开了名气,除了金华本地,还卖到了萧山、杭州、上海和北京等地。”金根旺告诉记者,以前自己跑运输卖茭白时,人还在路上,就不断有收购商电话打来询问,请求多留一些给他们。
据了解,山后金村种植冷水茭白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二十几年前,刚种冷水茭白时,村民们用自行车将冷水茭白运到金华市区的批发市场售卖。凡是吃过冷水茭白的人都对它念念不忘。2009年,金根旺发起成立了金华市向农蔬果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种植冷水茭白。如今,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茭白,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成为琅琊镇“有机农业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年初,金华邮政“万斤农产品进城”项目启动后,经过婺城区政府推荐筛选,琅琊镇冷水茭白成了“万斤项目”首个推广农产品。为确保当天到货,金华市区范围内通过邮政同城快递进行配送,其他市(县)通过邮政物流渠道进行运输配送,确保第二天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保证茭白的口感和品质。
5月初,金华邮政利用“邮乐金华馆”、“邮掌柜”、“金华邮政口袋邮局”微信公众号等进行线上推广茭白。通过电商平台推广,销售渠道不断在拓宽,当时不到一个月就卖了3649箱,差不多14600多斤。“现在很多单位食堂、超市也找我们订购。”种植户们纷纷感叹“网络的力量太大了”。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