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很遥远,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社会进步,文盲的人数越来越少。然而在不少老年人当中,还存在着一定比例的文盲。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扫盲人员深入一线,来到这些人员家中,教他们识字、写字,让他们能写出自己的名字、能拨打电话等。日前,记者采访了青春中学的郑美里老师。
整理档案,每天忙到凌晨两三点
郑美里今年52岁,是金华市青春中学政教主任兼初三数学教师、也是城东街道社区学校校长。从1986年走上讲坛后,至今已任教30年。
郑美里曾获得台州市教坛新秀、台州市十佳优秀班主任等称号。2000年8月至今在金华市青春中学任教,被评为全国奥数“优秀教练员”,荣获金华市优秀班主任、婺城区“先进党员”、婺城区“优秀教师”等称号。
2013年9月,郑美里接手了社区扫盲工作。从那时起,郑美里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走街串巷,来到一个个老人家中,教他们识字、写字。
城东街道文盲有578人,分布在青春路社区、桃园社区、八咏楼社区、旌孝街社区、上浮桥社区等五个社区。其中50岁以下的有56人,50岁以上的有522人。
城东街道党委把扫除文盲作为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专门成立了以街道分管教育的杨益民为总负责,社区学校校长郑美里为组长的扫盲工作领导小组。规定每个社区有一名扫盲工作人员;文盲人员分配到人,扫盲工作人员定期深入扫盲第一线,建立到点、入户、定时、定量登记表。按照每位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议事日程表,同时建立文盲对象电子档案。拟定出扫盲工作计划,落实扫盲教育对象、教师、负责人、教材等等。
如何开展扫盲工作?当时郑美里心里没底,区教育局分管扫盲工作的徐武老师就细心传授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应对的方法,并联系有关负责人。在徐武老师的帮助下,郑美里逐渐掌握、了解了扫盲的工作方法。
刚接手扫盲工作时,需要在半个月内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制度,由于之前的档案工作存在缺失,郑美里还要补齐前三年的相关资料。她来到乾西乡、雅畈镇等乡镇,学习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白天学习,晚上接着做,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半个月内,郑美里几乎每天都是忙到凌晨两三点才休息。
通过摸底调查掌握文盲的具体情况,郑美里建立了完善的文盲档案,为扫盲教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郑美里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整齐的档案资料,文件夹分门别类,里面内容详实。学员的入学花名册、点名册、课程表、教案、作业、试卷、计划、总结、影像资料等过程性材料,都完整地存放着。
利用双休日、晚上等休息时间,一户一户地开展上门帮教
郑美里在城东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在每个社区挑选那些年龄较大、日常工作耐心仔细、特别是能与老年人沟通的社区工作人员担任扫盲工作。郑美里带领着组建的扫盲团队,拟定出扫盲工作计划,落实扫盲教育对象、教师、负责人、教材等等。按计划、按步骤,把扫盲工作做到细致、深入。在团队中,也涌现了吴文秀、李婉妮等优秀的社区工作人员。
郑美里每次下去帮教时,都适当带点水果之类的小礼物。礼物虽然小,但起到的作用很大。通过这样的感情联系,老学员学习非常热情,参与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扫盲是社区工作的一件大事,是惠民工程。扫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很多,但我们要有信心去面对,再难也要把工作做好。”郑美里一直这样告诫自己。郑美里日常工作较忙,去学员家中帮教,都是利用双休日、晚上等休息时间,一户一户地开展上门帮教。只要是跟学员讲好的时间就风雨无阻,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郑美里把城东街道的每个社区都跑了好几遍。
郑美里的朋友看到她每个周末都到学员家里,对她说,每个学员跑一次就可以了,或者上班时间去教学。郑美里对朋友说:“那不行,白天学校工作较忙,再加上很多学员只有晚上才有空,我牺牲点休息时间没事,只要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就行。”有几次,郑美里得了严重感冒,挂了几天盐水仍然坚持赴约。很多学员被郑美里的执着精神所感动,有些学员自发组织起来到青春中学内参加辅导,学习也比原来更加用心。
在郑美里的影响下,扫盲成员对扫盲工作极为认真。吴文秀是青春路社区的扫盲人员,工作认真负责。在社区工作复杂繁重的同时,对于扫盲工作完成得一丝不苟。上门宣传、组织辅导、脱盲测试,每样工作都认真仔细,不出差错。吴文秀还组织家人加入扫盲队伍,在她妈妈家设置了小课堂,把附近的三四名学员集中到她妈妈家中统一授课。
不怕委屈,不怕挨骂,坚持上门教学
为了增强扫盲效果,郑美里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扫盲教育。采取“点式”授课制,教师送教上门、包教包学、巡回指导,并结合子女教父母、丈夫教妻子、邻居互帮式等教学形式。坚持“以培代扫”,针对剩余文盲中女性较多、年龄偏大,且居住比较分散的特点,开展“一帮一”扫盲活动,同时负责跟踪管理,确保扫盲巩固工作落到实处,保证有一个文盲就脱盲一个。
上门排查摸底是扫盲工作的第一步,扫盲人员需要了解对象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比如有的学员连阿拉伯数字和自己名字都不认识;有的学员虽然没读过书,但能识字,不会写字。有一次,郑美里带着学习用品第一次拜访一名学员,老人不相信郑美里说的帮助他识字写字,以为是上门诈骗人员,就把郑美里带到了附近的派出所。民警打电话到学校核实了郑美里的身份,老人才相信,以后每次学习都非常认真。
许多老人都非常希望脱盲,能书写自己的名字,能认识常用字,外出坐公交车时,认识车站牌,方便走出家门,更好地融入社会。对于郑美里的上门帮扶,他们都非常热情。然而有个别学员在开始时内心是抗拒的,觉得自己年纪都一大把,再去读书写字会被人笑话,而且没必要学知识,学成后作用不大。有次,郑美里和吴文秀到了青春小区李大伯家做动员工作,李大伯脾气很大,对扫盲教育非常反感,没说上几句话便破口大骂,“现在我都一大把年纪了,再叫我认字,这不是坑我吗?还上门来教我认字,你不要脸,我还要脸呢!我很忙的,没那闲工夫跟你耗,你走吧!”郑美里听得满腹委屈,觉得帮助别人还被指责,但她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隔了几日再次上门。这次,李大伯倒是没有发脾气,但还是不理人,尽管郑美里说了很多,还是没什么效果。李大伯的女儿看到了郑美里的执着态度,拍拍她的肩膀说:“老师,你先走吧,我帮你说说,隔天你再来。”
隔天郑美里和吴文秀再次来到李大伯家里,还没等吴老师说话,李大伯说话了:“两位老师,那天我说话不中听,你别往心里去,你们确实不容易,而且帮我识字也是好事,以后你就常来。”听了李大伯的话,郑美里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坚持、不怕委屈终于赢得了李大伯的信任。学习了几次,李大伯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以前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现在能够书写自己的名字,能够使用老人手机,与家人电话交流。后来非常喜欢郑美里去上课,还希望他们能多去几趟。
还有一次,郑美里和桃园社区扫盲工作人员李婉妮到了73岁的杜奶奶家中,杜奶奶没等李婉妮把话说完,就把送去的书本及其他学习用品扔出了门外。大声说:“不要学,你的好心我领了,我这把年纪就是不要学。”郑美里捡起学习用品,耐心细致地讲道理,但杜奶奶家还是听不进去。后来,郑美里和李婉妮及时了解她的生活情况,为她排忧解难,终于杜奶奶静下心来听郑美里讲课,后来几次上课非常顺利。以前杜奶奶每次去银行存取款,都需要家人陪伴,需要签名时,也是一脸无奈。现在经过了扫盲学习,到银行办事都能自己独立完成了。
从2013年度起,城东街道扫盲工作进展迅速,取得了优异成绩,2013年脱盲100人,2014年脱盲200人,2015年脱盲100人。剩余的178名人员计划在今年完成脱盲。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