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婺城区琅琊初中至沙畈乡石坞村,从沙畈乡石坞村至琅琊初中,近年来,为了照顾奶奶,今年49岁的周胜明每个周末在白门线这条公路上不知奔波了多少次,前些年坐公共汽车, 20公里的路程就要花一个小时,近三年考取驾驶证后,驾驶着小汽车来回奔跑就方便多了。
周胜明是琅琊初中的一名普通老师,沙畈乡石坞村东边自然村人。1987年,周胜明从金华师范毕业后,又回到了山区,三十年来,一直都在周村初中和琅琊初中任教。6岁时,周胜明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是爷爷奶奶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因此,他对爷爷奶奶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非常关心爷爷奶奶的生活起居。爷爷去世后,周胜明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赡养照顾奶奶的重任。
日前,记者来到琅琊初中,采访了周胜明。今年5月,为了方便照顾奶奶,周胜明干脆把奶奶从农村老家接到了学校,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来到学校宿舍二楼,只见周胜明的奶奶正在走廊上,身体健康,气色不错,看到我们就打招呼。周胜明高兴地介绍说,奶奶叫郑兰女,今年已99岁了,明年即将迎来她的百岁生日。
1
“照顾奶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她给了我慈母般的关爱”
周胜明与奶奶郑兰女刚好相差50岁,郑兰女出生于1918年,今年99岁(虚岁),是沙畈乡石坞村东边自然村人。前几年,春秋两季,周胜明都会接郑兰女到学校住上一两个月。看到奶奶年龄越来越大,今年5月,周胜明就把奶奶接到了学校,让她可以不用为日常生活担忧。
郑兰女住在学校宿舍的二楼,平时在房间里看看电视,米饭是自己用电饭煲烧的,每到饭点,周胜明就按时从食堂打了菜送到宿舍。郑兰女前几年曾摔了一跤,腿脚不是很便利,走路有点缓慢,但并不显得苍老。与记者交谈时,说话声很轻,也能听到别人的轻声细语。周胜明告诉记者,郑兰女在老家时,都是自己做饭洗衣服,平时照顾自己没有问题。
周胜明是郑兰女的长孙,用他自己的话说,差不多也是奶奶的小儿子。周胜明自幼丧父,6岁时就跟着爷爷奶奶,是奶奶一手把他带大的。想起奶奶抚养自己的往事,许多事情周胜明都还历历在目。“小时候我有点胆小,记得七八岁时的一天,我在路上玩耍,不小心把邻居家刚孵出来的一只小鸡踩死了。我非常害怕,就连忙跑回家躲了起来。”周胜明说,“事后,邻居拎着死掉的小鸡赶到我家兴师问罪,要我赔偿。要知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只小鸡对于农村人来说,也是家里不可忽视的财产。我躲在家里不敢出来,奶奶对邻居好言相劝,由于家中没钱,最后奶奶说以后孵了小鸡,就赔两只给邻居,这事才平息下来。事后,奶奶并没有责罚我,还耐心地安慰我,让我幼小的心灵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
周胜明说,爷爷奶奶供养他读书,从读小学、初中,一直到读师范学校,他和爷爷奶奶一直生活在一起。师范学校毕业后,每当寒暑假,他就和爷爷奶奶一起劳动、生活。
“照顾奶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小是她给了我慈母般的关爱,我从小失去父亲,母亲改嫁,是奶奶在庇护着我,保护着我,我们俩的感情很深。”周胜明说。2007年,周胜明在老家造了新房,也把奶奶接到了新房里居住。由于奶奶年纪大了,电饭煲、燃气灶、电磁炉等都不会使用,习惯用农村土灶,住在新房不习惯,又搬回了老房子。后来,周胜明就在新房里建了土灶,方便奶奶烧饭。周胜明夫妻二人都是教师,妻子虞秋风是金华九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两人工作都很忙,周胜明平时都住在学校里,只要一有空闲,就回老家看看奶奶,在老家住上一至二天,除了陪奶奶,他还到山上砍柴、捡树枝,备好柴米油盐、生活用品,让老人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2
在周胜明和三个姑姑精心照顾下,奶奶多次转危为安
周胜明的爷爷也是长寿之人,2011年去世时已91岁。老人最怕生病,郑兰女经历过三次大病,最后都转危为安,这和亲人们的精心照顾分不开。周胜明有三个姑姑,都嫁到老家附近的村庄,离娘家很近。姑姑们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回家看望老母亲,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二十多年来,每年还会把父亲母亲接到家中住上一两个月。
八九年前,郑兰女经历了一次大病,经过初步诊治,都说老人已90多岁了,心脏功能出了问题,劝家人们不用带着老人到大医院治病,许多亲人都已准备放弃了。周胜明说,他当时并不甘心,去邻村请一个“土医生”。那个“土医生”怕承担责任,不肯来,周胜明就说:“我写下保证书,不会怪你的。”“土医生”听后就说:“我相信你的为人,不用写了。”没想到,“土医生”给奶奶挂了两瓶盐水后,奶奶的病情慢慢有了好转。后来,周胜明又带着奶奶到了琅琊镇的一个中医师那里开了半年的中药,终于逃过了那次“劫难”。在85岁时,郑兰女患了阑尾炎,到广福医院开刀,住院后,在周胜明和姑姑的精心照顾下,也很快恢复出院。2012年,郑兰女在家不小心摔了一跤,得了脑震荡,周胜明连忙带着奶奶到金华市中医医院住院。周胜明请姑姑们在医院轮流照顾,他自己则是白天上班,每天晚上到医院看望、照顾奶奶。
每次奶奶生病,周胜明和三个姑姑都是护理的“主力军”,三个姑姑家都在农村,家庭条件一般,但是她们都为母亲考虑,尽最大的努力去照顾母亲。周胜明更是尽心尽力,前前后后、忙这忙那,奶奶的大部分医药费都是他支付的。
周胜明的妻子和女儿平时都住在市区。周胜明每次带家人回家,妻子对奶奶非常关心,总要给奶奶买些衣服、鞋子、帽子等生活用品。而老人每次都很客气,都说衣服够穿了,不用买新的。“奶奶非常节省、俭朴,我女儿对老人也很孝顺,回去总要给太太带点好吃的,老人家总是说下次不要买了。奶奶节俭的生活也给子孙后辈树立了榜样。”周胜明说。
3
在农村从事教育三十年,一直热心公益事业
1984年,周胜明考进了金华师范学校,据介绍,他是当时金华县的中考状元,总分500分的考试卷,他考了465分。由于当时读师范的学生每月有18.8元的生活补助,还不用交学费,正是看中了这点,家境贫寒的周胜明毅然报考了师范专业。1987年,周胜明从金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此后,周胜明一直在讲台上默默奉献着,以前教语文,现在教美术。他热爱文学,喜欢向各类报纸杂志投稿,每当遇到开心的事,总会写下感悟心得,还把自己的文章编辑成册,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琅琊初中校长张利东说,琅琊镇和沙畈乡地处山区,贫困学生多,周胜明是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本地的协调员。从2002年开始,他连续14年义务劳动,任劳任怨,寻找家庭困难的山区中小学生,为基金会审核申请人的真实情况,负责申请人员的家庭调查工作。
周胜明告诉记者,基金会根据上报情况,每年都会捐助1万多元,有些年能达到2万元。十多年来,有150多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得到捐助,基金会捐款总额达20多万元。
石坞村党支部书记廖金香说,在村中,村民对周胜明评价都很好,都说他对奶奶很有孝心,关心奶奶的生活,把奶奶的吃住都照顾得很好。
廖金香说,周胜明老师虽然在学校工作,但一直非常支持家乡的建设。有一次,周胜明奶奶的一块地被村里征用,主要用来做污水处理池、村道,村里就把补助款交给了周胜明。考虑到通往村庄的道路十分狭窄,许多路段只够一辆汽车行驶,周胜明便请村干部用这笔钱修建两处避车道,方便来往行驶的汽车。
东边自然村周家厅建于明代,后为村中私塾。当听到村里要修复古建筑周家厅,周胜明慷慨解囊,捐助了一万元,并在周家厅的修复中花了很多精力。
春节是一家团圆的日子,由于周胜明一家常年在外,除夕也是在城里吃年夜饭。去年春节为了不让奶奶一个人觉得在家孤单,周胜明特意在除夕当天回到老家,与老人家一起过年。等到下午三点多,周胜明炒了几个奶奶爱吃的菜,和奶奶一起吃了年夜饭,才开车回到市区。对于今年的除夕,周胜明已经决定全家都回农村过年,迎接奶奶一百岁的到来。周胜明说:“家有老人是个宝,我要照顾好奶奶,希望奶奶健康长寿,让她成为村里的第一位百岁老人”。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