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刚刚在婺城区行政中心开完会的朱友银,就马不停蹄地驱车前往塔石乡上塔石村。原来,在当天上午召开的市派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动员会上,包括朱友银在内的38名市级机关工作人员,领到了他们的新任务,并要求第二天前就到派驻地报到,派驻地是山区乡农村。
“既然把我派驻到这个村,就要先去走访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日后能更好地开展工作。”电话那端的朱友银,这样解释此行的目的。据了解,这38名机关干部就是我市第十批下派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全部兼任村“第一书记”。他们都被派往沙畈、塔石、岭上、莘畈、箬阳5个山区乡的38个农村及省级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任期为两年。
把这些优秀的青年才俊派到相对落后的农村,显然是精心安排、着眼长远的——在当天的动员会上,市、区两级农办负责人勉励每位市派村“第一书记”要争当“做美大郊区”的生力军,坚持和运用选派“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等经验,进一步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努力在任期内抓好基层党建、扶贫脱困和发展增收等工作,为派驻村办一批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为“做美大郊区”添砖加瓦。
按照工作要求,抓农村发展和促农民增收是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的重要职责,但这些派驻村大多地处偏远高山,又是饮用水源涵养区,发展的路子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第一书记派到农村做什么?具体该怎么办?
区农办主任倪玉奎为此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献上“锦囊妙计”:第一书记要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抓基层党建,到了派驻村后,要协助村党支部把党建工作抓起来,积极参与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协助选好村班子,提高村级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其次抓扶贫脱困,此次市派驻“第一书记”均派往5个山区乡的省级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大家要根据这一实际,聚焦扶贫攻坚、帮助群众脱贫脱困。然后是抓发展增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改善农村条件,拓展村民增收门路。
哪些人是第一书记们的工作重点?按照“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要求,第一书记们要走遍所驻村的每一个农户,特别要加强对困难老党员、低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的联系走访,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研究针对性的帮扶举措,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朱友银博士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的老师。如今,他又有了一个“新头衔”:塔石乡上塔石村市派村“第一书记”。尽管他表示从来没有到过塔石,但绿水青山的美丽山村让他满怀期待:“我要把塔石作为干事的新平台,尽快进入新的工作角色,把自身所学的专业与山区农村实际对接起来,积极引导当地村民发展食用菌、绿色果蔬、中药材等林下经济,带动当地百姓增收,不辱市派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使命。”
据了解,婺城是从2004年开始全面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的,10多年来,共下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千余名,累计撰写调研报告300多篇,落实经济发展项目500多个,争取扶贫资金80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三农”事业发展。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