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老司机告别了30年相伴的“火车头”,离情依依中更充满了对生态廊道建设的全新期待——

生态廊道美丽“启航”留下前世今生记忆

2017-03-28 09:05:4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姜景芳

  满怀惆怅深情的告别

  这张照片拍摄于今年3月19日上午,主角是82岁的吴金品和他的老伴,背景是工人们正把一个报废火车头吊装上巨型货车。照片里的吴金品显得有些惆怅。“这是‘建设’型蒸汽火车头,我曾驾驶它长达十年左右。上世纪90年代初,蒸汽火车头先停产后停用,报废后停放金华机务段内空地上的车头曾有十数个之多。不过,这些火车头都被陆续运走了,只剩下最后两个,成了我这些年经常去看一看的‘念想’。现在它们也要走了,我当然得来告别一下。”昨天,吴金品这样向记者解释照片的来源和自己的惆怅。

  吴金品是原上海铁路局金华机务段司机长,25岁部队转业开始“干铁路”,一直到55岁退休。那30年,他始终没有离开过意味着高温和高危的蒸汽火车头,从学徒干起,然后考司炉、再考副司机、司机,最后成了司机长。“干铁路苦啊,当年和我一起从部队到铁路上的有108人,最终只留下了12人。你说为啥?因为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靠粮票、工资,连饭都吃不饱,加上铁路的活又苦又累,大家就都打了报告要求上山下乡或者回老家去了。我就是因为老家也很穷很苦才没有动摇,坚持留了下来。”吴金品回忆。

  如果说“干铁路苦”,那么,开蒸汽火车头则是苦中之苦。因为事关乘客安全,所以对这里的工作人员要求特别严,每年仅仅常规考试就有17次。如果你想升级,学徒升司炉,司炉升副司机……那还得另外考。不少人因为一次次考试通不过,只能一直烧锅炉,甚至烧到退休。说起来,吴金品算是比较有悟性,也肯吃苦的人,那时也烧了七八年锅炉。他告诉记者:“烧锅炉得一直弯着腰铲煤,等到地方停车了,腰也已经直不起来了。中间一般能休息十来个小时,可再上车腰还痛着。没办法,累哭了、痛哭了,还得坚持干。就这样还经常吃不饱。我记得,上世纪60年代,我每月能拿32斤粮票、32元钱。可因为活累、肚子里没油水,一顿能吃10个二两重的馒头,这点粮票根本不够吃。为了一周能有一两次吃个‘饱肚’,我会乘跑杭州的机会去下馆子,因为杭州一些饭店不需要粮票。花3元钱炒菜,饭就能管够。我最多吃过六碗饭,光饭碗就叠了一摞。所以那时候,我的工资基本上都拿来吃饭了。”

  尽管与“苦”相伴,依然让吴金品对铁路、对火车头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比如,每次看电视剧,如果有烧蒸汽火车锅炉的镜头,他都会不高兴地说一句“太假了”。镜头里铲煤,都是一铲接一铲直接倒进炉膛,他坦言,“那样铲煤,火车根本开不动”。原来,烧蒸汽火车锅炉有严格的“九铲制”:每一铲煤进炉膛都要像撒渔网一样散开,前后、左右、中间……九铲之后,煤就要均匀地铺满整个炉膛。一旦煤铺不匀出现漏洞,那就会对蒸气造成影响,火车速度就会慢下来。另外,铲煤还讲求速度,吴金品记得:“那时候,我的速度大约是两秒钟一铲,脚下控制炉门开关——煤进炉、铲子收回、炉门关闭。速度太慢,炉门老是开着,那温度会让人受不了。”

  除了烧锅炉,如今再说蒸汽火车头型号、特点,吴金品也依然如数家珍:“30年当中,我开过六种型号的火车头,时间最长的是国产‘建设’型号,另外还有国产的‘跃进’、日产的KD5、美国的KD7……KD5车头比较小,一只手开炉门、一只手加煤,用手摇着往前开或往后退,很不方便,动力也不强,一般不跑长途而用来调头;国产‘建设’动力强劲,力气比现在的内燃机更大……”据悉,55岁退休的他,“退休四五年后,蒸汽火车头才停产,停产过了一段时间便停用了”。

  “当时,看着很多用得好好的蒸汽火车头直接报废了,挺心疼,还天天跑去看。”吴金品坦言。其实,不只当年“天天跑去看”。退休后依然住在二七新村的他,每天往老火车站走走几乎是“保留节目”。这几年,他甚至在机务段内空地的旮旯里翻了一小块地种蔬菜,“每天照料蔬菜的时候,经常抬头看一看停着的蒸汽火车头”。而这样的“习惯”,即使因“二七”拆迁搬家后依然保持着。正因此,他第一时间知道了“火车头要运走了”。之后的几天,即使下雨,他都要去火车头旁待上半天。开始铺路了、路铺好了、巨型大货车来了、火车头运走了……

  老火车站之“我们”

  那些充满情怀的印记

  老站的火车头搬走了、老铁轨要拆了……其实,正品味着离别愁绪的,不仅仅只有那些老铁路工人,还有“我们”——在这里留下过特殊记忆的、这一代的婺城人!尽管20年的距离,早已让这个车站的客流消散无踪,却依然拥有相伴的情怀

  这是一张10年前的老照片,那一年,网友“xj0579”和她的先生结婚了。明媚的阳光下,绿皮车厢和信号灯见证着这对青年男女的相互依靠——从一瞬间走向一辈子。“老火车站即将消失,心里挺不舍得,毕竟我的婚纱照都留着它的印记。”该网友有些伤感地说,但转念又换了心情,“不过,人总要朝前看。我相信,今后的生态廊道、美丽公园更值得期待。”

  而与网友“xj0579”有着类似情绪的,还有“小顶家的花老板”(网名)。90后的他,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这样写道:“听说‘二七’那个报废火车头运走了?难道我上次拍的是‘告别大片’?!看来,我应该在不舍中高兴一下。”记者了解到,这位网友与朋友一起经营一家鲜花花艺工作室。今年2月12日,为了“助阵”情人节,他和朋友一起跑到老火车站的废弃铁轨处,拍了一辑花艺宣传“大片”。“老铁轨、老车厢、老火车头……这样的组合很怀旧,搭配清新的、鲜活的花束,能体现深情的历史感、厚重感,相当有feel(感觉)。”他坦言。

  没错,70后、80后……乃至00后都曾来过,就着这老站的“历史味道”,上演他们的人生“大片”:婚纱、写真、自拍……嘘!别出声。这回来了一群诗人,我们可以就着汽笛声,乘上一辆长满树和草的火车——《回家》,途中自然有风,还有充满沧桑的吟唱!

  那是2016年5月的一天,《金华日报》记者章果果牵头组织的“诗歌在生长”系列活动走进了第三站——正是金华机务段内空地上的报废火车头所在地。“之所以选在这个地方,就是因为老火车站承载了老金华们的一段记忆。而且当天,所拍微片的主题是诗人远村的作品《回家》。乘上一辆长满树和草的火车回家,这本身就是一首诗,一首有生命、在生长的诗。”当时参加活动的网友“禅师李”,这样向记者描述。他甚至给记者捧出了一小撮煤:“这是我那一次从火车头上带回来的。”那样愉快的时光里,他自然地留下了鲜明记忆。“那个火车是烧煤的,车头基本完好,只是锅炉被拆掉了。车头后部还有一些煤,走的时候我便抓了一把,以作留念。”他絮絮叨叨着,“其实,车头上还有老灯泡、有固定着的小铁箱,我都很喜欢、很想拆了带回家,但最终没有‘下手’,因为舍不得破坏……”

  老火车站之明天

  值得期待的铁路公园

  其实,连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也有“舍不得”的情怀。

  市委书记赵光君在金华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说:……要以“美丽城防工程”建设为抓手,推进金华江流域全域治理,通过水系联通、水岸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配套,把沿线的文化古迹、特色村镇、休闲农园和旅游景点连接起来,着力构筑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浙中生态廊道。

  婺城区委书记王健说:……要打造江北城区二七区块段美丽城防工程、白沙溪生态廊道工程两个样板,……达到“防洪能力、流域水质、滨水景观、沿线风貌全面提升”四个效果,切实提升生态质量和环境承载力,让婺城段成为浙中生态廊道的标杆。

  如今,面对“短板”变“样板”的重任,婺城铁军已经在行动。“今年初,二七区块发布了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公告,意味着今后该区块建设的框架已经基本成形。其中最具看点的,就是对金华老火车站及铁路沿线遗存的保护和开发。简单地说,这里的铁路将会变身为公园。这样的思路和理念,与浙中生态廊道建设是不谋而合的。比如,滨江公园的建设,能促使金华江北岸的公园进一步连点成片、向西延伸;铁路公园创意休闲中心的建设,能通过打造铁路主题商业街区、铁路博物馆,以及小火车体验等形式,保留铁路文化……由此实现赵光君书记所说的‘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婺城区二七区块改造工程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针对滨江公园和铁路公园创意休闲中心的相关设计方案已经过初选,共有两家单位的两个方案入围。下一步,这两个方案还将经过专家组再次评选,再作修改、优化,“以确保最佳的效果‘搬’进现实”。

责任编辑:方柯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