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文化教育

匠心打造“学在婺城”

2017-06-08 08:50:0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胡敏霞

  在教育领域,我们强调“匠心化育”,即塑造和教育一批富于创新、善于实践、精于勤勉的未来人才,对教师来说,这更是育人之宗旨。而匠心化育首先需要匠艺仁心,教育者只有具备技艺之先导与和技近乎道的德行,才可真正实现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理想。

  本期记者将目光聚焦校园内匠艺仁心的故事,他们是象牙塔里真正的工匠,是匠艺仁心的典范和匠心化育的布道者,汇聚他们的力量,追求他们的追求,呼唤工匠精神,让教育蕴含精与实的精神特质。

  传承工匠精神 发展职业教育

  在金华实验中学的咖啡吧桌上,放着一个铝制瓶子,犹如螺旋形状。“这是我们数控专业学生的作品。”一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瓶子,在鲍智扬眼里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品。

  2004年金华实验中学开设了数控专业,这在金华乃至浙江的职业高中学校中都属于走在前列的,数控专业毕业的鲍智扬就成为了这个专业最早的一批老师之一。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金华实验中学数控专业在金华地区乃至浙江省都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

  “成绩取得的背后关键在于工匠精神的传承。”鲍智扬一语中的地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早在六七年前,当还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词的时候,鲍智扬就尝试带着数控专业的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用学到的知识创造一些小发明。

  尤其是近几年,当“中国制造”、“制造大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词汇不断被提出的时候,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

  鲍智扬也在努力把“数控专业”发展成“数控文化”,把“工人”培养成“工匠”。为此,在学校的支持下,创新创业工作室正式成立,由专业的老师组成,同时,下设发明创造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则是由机械类相关专业、有兴趣特长的、爱好发明创造的学生所组建而成。每个星期,都会有老师辅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

  正因为有团队的引领,到目前为止,数控专业已经发明创造了四五十件作品,并且每年都有一些作品被送到省、市、区去参加各类比赛,也捧回了不少奖牌。其中申请国家专利有3项,今年又有5项发明专利收到国家专利总局的受理通知书,创新设计作品《急救精灵》、《普通车床安全操作装置》、《蚊香分离器》连续荣获浙江省一等奖,发明作品《超级生命守护包》、《井盖守护卫士》、《智能化防雾霾道路分隔带》顺利入围全国文明风采大赛。谈起这些成绩,鲍智扬的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

  时代的进步,提升的不仅仅是创新意识,更重要的也在促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鲍智扬说,质量是数控专业的生命线,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数控专业的学生需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踏踏实实,付出大量的训练时间。为此,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工匠精神’就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这是鲍智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为此,他在日常教学中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重视发现学生的技术特长,有针对性地在培训过程中因材施教,重视“数控技术”在枯燥技能训练过程中的创新教学和拓展应用,加强过程指导和信息反馈。严格的要求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在中考中留下遗憾的中职生们,找到了人生的舞台,练就了真本领。

  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落户金华实验中学数控专业。学校正在积极与企业进行对接,把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经济效益,服务于企业、社会的发展。

  执着创新诠释年轻力量

  泰戈尔曾说:“雨花石的美丽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这句话也是环城小学郭骥老师的座右铭。在这个参加工作不到6年的年轻教师看来,老师不仅仅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作为“80”后,郭骥的身上有一股独属于年轻人的执着。刚当上教师的第三个月,他就赶上了“三年内教师技能评比”比赛,“硬着头皮只能上了。”郭骥以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站在比赛场上。庆幸的是,凭借着自己的勇敢,他闯过了初赛、复赛,进入了最后的决赛。

  为了准备最后的说课,在距离决赛三天不到的时间里,郭骥可以说是拼尽了全力。那时候的他还担任班主任,刨去平常的工作时间,郭骥几乎把课外时间都花在了准备说课上。整理教案、做课件……件件事情都亲力亲为。为了能够在最后的决赛上呈现最佳状态,一天时间他可以把这节课上四遍,为的就是能够得到“前辈”老师们的宝贵意见。

  正是因为这股执着,最终,他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佳绩。

  谁说这不是教师“工匠精神”?细细打磨一节课,精益求精,只为呈现最好的品质。

  尽管站在三尺讲台上已经有6年之久,但当初的那份执着,郭骥却依然保持如初。而这些年中,让他也收获了不少。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遇,郭骥在时任环城小学校长俞正强的提议与指导下,以学校大队部的名义,开展了一个名为“星期八圆梦村”的组织活动。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周六回到学校,自主建立社团,让学生学会玩,在玩中学会相处,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克服困难,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活动一开展,便获得了广大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各大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这便是现在如火如荼的社团课的雏形,而郭骥也一度成为“红人”,频频为各地的中小学校长做专题培训。“其实,但是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想法,没想到能得到这么大的反响。”如今回想起来,郭骥的内心还满是激动,“这项活动在市(区)各中小学校都属于首创。”

  勇于学习,敢于创新,让郭骥饱尝创新获得成就的快感。

  2015年,郭骥成为了一名农村支教老师。在白龙桥小学,郭骥是为数不多的男教师之一。他的阳光、执着、创新也给这所郊区小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在走廊上,学生们看到迎面走来的郭骥,不是叫他“郭老师”,而是叫“八哥”。每每听到这一称呼,郭骥总是乐呵呵地回应着。“敬而不畏,亲而不随”这大概就是做老师的最大追求,而郭骥年纪轻轻便做到了。

  2011年,参加工作第3个月,全区举行了一次“三年内教师基本功技能评比”,取得了第一名;2013年,参加工作第三年,全国少先队活动课程刚刚拉开帷幕,他代表金华市参加了展示,获得了全国专家好评;2014年荣获“浙江省雏鹰争章辅导员技能大赛金奖”、“浙江省少先队说课比赛一等奖”;2016年,荣获“浙江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第一名”。同年6月荣获“浙江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从教6年来先后在“千课万人”、“成长课堂”等全国、省、市、区级开设公开课20余节……一步一个脚印,郭骥从职场菜鸟渐渐成长为省优秀辅导员;从对教案书写格式都不甚了解的教学新手成长为省级优质课第一名。

  踏实、执着、创新,这三个词是郭骥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他说,正是因为奉行着这三个词,自己才会有今天的成绩。

  脚踏实地干一份终生事业

  在金华四中数学组教师办公室里,李胜兵正埋头奋笔疾书,一份份真题试卷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拉开序幕,对于初三的师生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激战”。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这场“激战”中取得好成绩,李胜兵每天都要做大量的真题,以帮助学生进行筛选,筛选过后,再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今年,已经是李胜兵当老师的第22个年头。对于他而言,站好三尺讲台便是自己毕生所追求的事业。如何把这个事业给干好,李胜兵没有别的奥秘,唯有精益求精地编写好每一堂课的教案,踏实地上好每一堂课,这也是他所追求的“教师工匠精神”。

  22年前,李胜兵还是个毛头小伙,刚从学校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了源东初中教书。当时,金华县组织了一次“两主三线”教学法教研活动,那也是李胜兵第一次参加教研活动。坐在底下听课的李胜兵,第一次发现,原来数学课也可以上得这么生动有趣。“我也一定要上出这么好的一节课。”这成了李胜兵最大的愿望。

  为了上好一堂课,李胜兵就问“前辈”老师拿了很多关于“两主三线”教学法的教案,复杂的教案让他一下子摸不着头脑,没有办法,他只能用最笨的办法——模仿“前辈”们写教案,一步一步地摸索着前进。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多,李胜兵才摸出点门道。一头扎下去学习过、研究过,才足以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李胜兵才更懂得了如何上好一堂课。

  这么多年来,李胜兵的教学也从青涩走向了成熟。

  在教学过程中,李胜兵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积极试行以学生为主的“知心课堂”数学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问题学生提,疑难师生共同讨论,一贯实行民主教学,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教师“导”的艺术、“引”的技巧、“帮”的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他还十分注重揭示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善于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去帮助学习新知识;精炼精评,举一反三,把练习讲评同复习课本知识、探求答题规律、提高答题能力结合起来,注重分析答题思路,明确答题步骤,规范答题形式,揭示易犯错误,以达到讲评一体,复习一片,掌握一类的目的。

  “他总喜欢脚踏实地地做事,无论是工作还是教书,或是对我们的要求。”学生潘琦这样评价自己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李胜兵。脚踏实地,孜孜不倦地追求教学的高质量,是李胜兵一直以来所追求的。这些年来,通过他的教学,学生不但没有较大的学习压力,而且成绩突出,每每数学竞赛,在获奖学生中,总能看到李胜兵所带的学生在其中崭露头角。

  教书匠是一份平凡而普通的职业,可却是一份神圣而光荣的事业,从职业到事业,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责任编辑:郑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