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婺城:这些特色党建品牌“亮”起来

2017-09-26 09:16:16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为加强特色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引领作用,区直机关工委积极培育党内监督亮点工作,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今年以来,指导区检察院第三支部形成了以党内互助、严管厚爱为主要内容的“成长加‘诉’班”工作品牌,同时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求,指导形成了以便利群众、极效服务为特色的区市场监管局“伊老师服务站”和以业务精通、党员示范为特色的区财政局“胡伟工作站”等品牌。通过开展基层党建品牌的创建,切实解决当前基层党建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使各项工作在落实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有效培育工作特色亮点,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胡伟财政工作室:

  “线上+线下”打造服务新模式

  记者苏晓婕见习记者陈晓倩

  “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每周三的下午,胡伟财政工作室内的电话铃声总是响个不停。今年4月,为进一步深化“为民办好事,让民好办事”和“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婺城区财政局成立了首个以在职党员个人名义命名的财政工作室———“胡伟财政工作室”。

  作为金华市财税系统党建品牌的2.0升级版,胡伟财政工作室紧跟“时代潮流”,采取“个人领衔+团组服务+全线运作”的模式,结合“党建+”,进一步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走进胡伟财政工作室的办公室,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墙上挂着的《胡伟财政工作室岗位职责》、《胡伟财政工作室工作制度》、《胡伟财政工作是办结回复制度》以及《工作室事项办理流程图》四块蓝色牌匾。对于群众的每一次来访,工作室成员都严格按照工作室的规则制度进行。

  在工作室的办公桌上,记者还看到一本接待记录本。“这是来咨询项目进程的,还有这个是来咨询财政政策的……”财政局工作人员的杨秀清一条条细数来访记录。每一条来访记录都详细地写着咨询日期、咨询途径、咨询人姓名、电话以及咨询内容等来访人信息。每一条咨询记录后面,则详细地记录着咨询办理的结果和成效,写着来访人是否回访及接待人的姓名。

  记者看到,在接待记录本上,来访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来电,二是面询。工作室成员向记者介绍:“来电咨询的内容范围很广,最近咨询比较多的是会计证继续教育。”原来,今年上半年,国家明确取消初级会计从业资格证,所以好多人都不知道今年会计证的继续教育是否会停止培训。翻看最近十几天的来访记录,咨询会计证相关事宜的占大多数。如果值班当日成员并不是太了解这一方面的内容,那就记下来并及时打电话或者安排线上工作人员给予答复。“遇到不在自己业务范围内的,我们都会先记录下来再安排专人回复。”杨秀清对记者解释道。

  除了来电咨询,现场询问的来访也不在少数。相比较而言,现场来访一般都是询问相关财政政策的。比如,有一位残疾人的父母因为孩子的残疾救助资金和低保补助资金尚未收到,因此来到办公室询问值班人员。而在回复咨询一栏,详细地写着处理结果,“陪同到残联、民政局、成泰银行核实,二项合并一卡”;还有对于“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文本”,回复写着“已在通知文件上备份”……除了这些繁琐复杂的来访案例,简单的诸如会计证补办流程、公路大中修的档案、图书馆检查事项、项目工程的批复等等,事无巨细地写着已答复、已接收、已办理、已移交等。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工作室各成员本职工作精力有限,线下值班一般一周安排一次,每次安排在周三下午,由工作室中的30余名成员轮流值班。随着通讯设备发展迅猛,工作室的线上服务也改为24小时在线。

  胡伟告诉记者,工作室成立了一个微信群、QQ交流群,来访对象不用受限于时间、地点等的限制,随时随地向工作室成员咨询问题。“每天一起床,就能看到十几条微信信息。”胡伟打开名为“婺财”的微信群边回复咨询边说道。在这个群里,大家可以把疑惑发送到群里,并@胡伟或工作室成员。大家只要一看到,就会立即在群内回复。

  “9月初是开学季,现在学费都通过在线支付平台缴纳,但是由于家长们对系统流程并不是太熟悉,总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胡伟和工作室成员们都会耐心地解答。

  “这个孩子没按交款单号交,直接交到账户的,现在查询显示未交款,怎么处理?”

  “先去办理退款,再进入系统缴纳,不然系统不能及时更新,查不到到账信息。”

  ……

  线上加线下,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手段,服务好群众,是胡伟财政工作室创新化的运作方式。胡伟说,这就是响应政府“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为服务对象提供全天候、线上线下的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会计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

  工作室被称为胡伟工作室,那么胡伟又是何人?为何要以她的个人名义命名个人工作室?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胡伟本人。

  走进胡伟的办公室,只见桌上密密麻麻地放着各种报表,当有工作人员前来咨询财政问题时,胡伟总是能在第一时间给予答复,提供相应解决方法。2000年来到婺城区财政局工作,十余年来,胡伟积累了丰富的财政业务经验,如今,作为婺城区财政局的总会计师,成立胡伟财政工作室似乎并不难理解了。

  “会计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的话就会被新时代所淘汰。”2015年,胡伟等前往东方红林场检查时,相应的制度不熟悉,她花了三个月时间,边学边做,硬是把场圃会计制度给啃了下来。胡伟告诉记者:“大部分在财政局的工作人员学习的可能都是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林场用的是比较偏门的会计制度,里面包括苗木生产销售成本、总苗调用、苗木销售的利润等等平时不曾接触的项目,可能就需要我们重新学习了。”

  除了平时办公室的工作,在洪源、酒坊巷征迁工作中,胡伟也曾作为审计监督组参与征迁工作,如今还是城中村改造指挥部的财务管理人员。

  “作为审计监督组,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要从资金管理使用规范出发,查看资金支出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中央财政规定,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胡伟告诉记者,有别于在办公室的工作,在征迁工作中,更多面对的是老百姓,更需要财务人员准确快捷地完成资金审核。“其实会计更多的还是辅助作用,工作要仔细一点,让征迁工作推进更顺利一点。”

  “对于前来咨询财政问题的人来说,成立工作室能让他们有多种渠道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好地服务群众。”胡伟告诉记者,“而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成立工作室以后,不仅能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能规范财经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工作室也是开展“传帮带”的新载体,能促使一批年轻干部迅速成长起来,成为财政工作的骨干……”正说着,胡伟的电话又响了起来……

  岁末年终节假日,永远都是胡伟最忙的时候,除了平日里没完没了的加班做报表做分析做预算,还有充斥会计人生活的永无止境的会计学习。在胡伟的工作中,总是循环着繁杂严谨的大量数字……

  建设“三级共振”党建品牌

  “胡伟财政工作室”作为婺城区财政局成立的首个以在职党员个人名义命名的个人工作室,工作室由胡伟领衔,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组成服务团队,以“个人领衔+团组服务+全线运作”的三加模式运作,充分发挥团队优势,通过驻室接待、微信群、QQ群、电话等丰富便捷的形式,确保与服务对象沟通顺畅,及时答疑解惑。

  此外,工作室还拓展了服务空间,安排专业服务小组定期走访各行政事业单位以及辖区内的企业、乡镇,对各个部门、单位遇到的财政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方案,做到倾听民声、服务民众、共促发展。在工作室成立初期,婺城区财政局组织还开展了全区财政业务培训会。在培训会上,婺城区财政局将线上的常见疑问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整理、解读,并将此编印成册,作为培训资料发给参会人员,并详细介绍了工作室的相关职责、制度。

  作为婺城区财政局构建党建“三级共振”工作体系,成立个人工作室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最大化实现了财政局与群众沟通无缝隙的最好方式,体现了财税系统“为民办好事,让民好办事”和“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

  胡伟财政工作室的成立,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品牌的凝聚力、向心力,利用团队的力量,向广大服务对象宣传最新的财政政策,解答难题,办理相关事项,用更为高效的工作服务群众;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财政党员在推动发展上有新作为,在服务群众上有新增强,在创新求实上有新突破。

  此外,工作室还定期总结党建工作的经验,开展内部工作总结提升全区财政人员的业务水平,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和财政业务的深度融合,努力将婺城财政局的工作打造成可复制的财政标杆。

  贾银成渔政工作室:

  渔政人的坚守 美了环境乐了百姓

  记者胡敏霞

  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水务局党委的支持下,婺城区水务局成立了“贾银成渔政工作室”。工作室以在职党员贾银成的名字命名,并由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组成服务团队,实行“个人领衔+团组服务+全线运作”的服务模式,通过上门服务、微信群、QQ交流群、电话等诸多方式和渠道,为服务对象提供全天候、线上线下的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及时答疑解惑。

  贾银成是这个工作室的核心人物,近日,记者跟随他的脚步,体验了一番身为渔政人的不易,感受到了一名党员的无私奉献。

  传播新技术走出一条科技致富路

  瘦,是记者见到他时的第一印象。采访中,贾银成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不是电话就是短信,匆匆聊了一个小时,他便要起身处理一些要紧事。“这就是他的日常,像一只陀螺一样转不停。”一旁曾和贾银成共事过的小伙子说道。

  贾银成,1991年参加工作,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乡镇水利员到现在的婺城区渔政站站长,26年来,他始终工作在一线,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从源头上抓水产品安全、打击非法电鱼……对待每一项工作,他都兢兢业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的“螺丝钉精神”。身为渔政站站长,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有两三天的时间是在外面的。这不,当天下午,他告诉记者,自己要去一个养殖场看看那里的水循环养殖情况。在记者的要求下,他答应带着一起前往。

  “潘总,现在‘跑道鱼’怎么样?”一进养殖场,贾银成熟络地问起情况,没有半点生分。

  “不错的,再过段时间就有客商过来收购了。”眼看着池塘里的鱼就要收获了,“潘总”别提有多高兴了。

  在金华监狱三监区附近有一个潘庆军家庭农场,贾银成口中的“潘总”就是这个农场的经营户。去年,在贾银成的建议下,潘庆军搞起了池塘内水循环养殖系统。在他的养殖场里,记者在其中一口池塘中看到,塘中有三个槽,潘庆军称之为“跑道”。他介绍说,三个“跑道”每个长22米,宽5米,深2米,也就是220立方的水域,分成水式增氧区、水槽流水养鱼区和吸污区三个部分,水槽流水养鱼区吸出的残留饵料、鱼的粪便通过吸污区吸出到沉淀处理池,处理后可以成为有机肥,剩余的残留饵料、鱼的粪便则通过滤食性鱼类、水生植物等进行生态化处理,再通过推水机的作用以达到水循环养殖的效果。

  “池塘内水循环系统养殖大大提高了水质,增加了鱼的活动量,因此鱼的外观和品质明显提高,产量也增加了,原先池塘一立方的水域只能养3~5斤的鱼,现在可以达到100~150斤,而且每斤的价格要比一般池塘里养出来的鱼贵0.5~1元。”潘庆军高兴地说道,得益于这套先进的系统,今年,潘庆军要大赚一笔了。

  “这还得谢谢贾站长,把这项技术推荐给我。每个月还经常过来进行技术指导,每次来都会告诉我该注意些什么,毕竟这个系统我也是第一次用。有了他的指导,才会如此顺利。”潘庆军乐呵呵地说道。据了解,目前,除了潘庆军农场外,婺城区还有一家养殖场也安装了此循环系统。

  其实,这两年,在贾银成的帮助指导下,婺城区不仅多了池塘内水循环养殖系统这项技术,还建立起了6个水产品养殖追溯点。水产品养殖追溯点,是利用“互联网+”,通过扫一扫二维码,能准确地知道水产品生产企业信息、生产销售情况、检测检查情况等内容,这项技术的投入使用,可以让消费者从源头上掌握水产品基本情况,知道自己所购买的水产品是否安全。

  新技术的投入使用,让贾银成愈发忙碌了,一方面他需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同时将新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养殖户;另一方面,他需要第一时间掌握最新信息,引导养殖户引进更多好的鱼类品种……虽然忙,但他却是乐在其中,“帮助养殖户走上致富路,是一件美事。”

  贾氏治“甲”,治出一条生态之路

  乾西乡联合村麻车自然村有成片的苗木种植地,其中,有1000多平方米是方樟友的,靠着这1000多平方米的苗木,方樟友一年能赚不少钱呢!但谁曾想到,这1000多平方米原先可是温室甲鱼养殖地?

  前些年,温室甲鱼养殖是婺城区水产养殖支柱行业,最兴盛的时候,全区共有温室甲鱼养殖场120家,养殖面积近30万平方米,年产甲鱼1300多万只,产值近2亿元。但是随着温室甲鱼养殖场高密度集聚,带来了严重的水、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对当地环境和群众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2014年,婺城区积极响应“五水共治”号召,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落实工作,邀请了有关专家团对温室甲鱼养殖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科学检验,决定对温室甲鱼养殖污染进行整治。同年12月,婺城区印发《婺城区温室甲鱼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正式启动温室甲鱼污染整治工作,对辖区内温室甲鱼养殖场实行全面拆除。

  温室甲鱼污染整治工作启动以后,贾银成作为牵头科室负责人,先是前往余杭“取经”,学习他们温室甲鱼污染整治的经验、做法。随后,婺城区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区所有温室甲鱼养殖场(户)的养殖、管理和辅助用房等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建立了“一户一档”信息库。

  白天,贾银成跟着第三方机构深入养殖场测量、登记数据。晚上回到家,他顾不上休息,将测量数据与实际登记数据进行一一核对。等把当天的数据都核对好,常常已经是深夜。

  过完春节,整治工作迎来了最忙的时候。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方案、张贴公告,将限期关停拆除通知书发放到每一个养殖场(户)手中,对各温室甲鱼养殖场(户)的基本信息进行公示,做好养殖户的思想工作……每一项工作,贾银成都亲力亲为,不敢有半点马虎,有时候,为了测量出一个公正、公平的面积数据,一个养殖场他就要跑上四五趟。

  温室甲鱼养殖场是很多养殖户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之一,拆了之后该怎么办?养殖户们的担心,贾银成记在心里,也积极地帮助他们出谋划策,“你们可以在田地里该种苗木,或者是种些经济水果,又或者可以进行外塘养殖,减少污染……”每一条建议,贾银成都会站在养殖户的角度去考虑,是否行得通,是否会投入太大。

  他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养殖户的大力支持。2015年6月,婺城区范围内已有温室甲鱼养殖户提前对温室甲鱼养殖场进行自主拆除。在拆除的过程中,为了让养殖户没有后顾之忧,贾银成又积极地帮忙联系车队,将废料统一拉到热电厂进行焚烧;对拆除下来的钢材,他又帮着联系废品收购老板上门收购,减少养殖户们不必要的麻烦。

  吴根升原先是温室甲鱼养殖社社长,光他一个人,养殖面积就达一万多平方米。温室甲鱼污染整治虽然已经过了两年,但吴根升对贾银成的印象却很是深刻,“整治期间,天天都能在养殖场看到他的身影,忙前忙后。有些养殖户不同意拆除,他就耐着性子上门一次次做思想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10月,罗店、竹马、乾西、蒋堂、白龙桥等7个乡镇已经全部完成拆除工作。如今,昔日的温室甲鱼养殖场都已经种上了苗木或者是经济水果,走上了一条生态发展之路。

  坚守一线,守出一条兴旺的渔业路

  1991年,水利工程专业毕业的贾银成走上了工作岗位,从此便与水结缘。从最初的水利员到现在的渔政站站长,对于贾银成来说,岗位虽有不同,但其奉行的宗旨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尽心尽责,做好自己的分内事。

  婺城区渔政站人手很是紧缺,加上贾银成,总共才三个人。人手少,但工作内容却很是繁多,技术指导、水产品安全检查、渔船安全检查,打击电鱼、无证捕捞等违法现象……虽为站长,但贾银成却笑称自己是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工作人员,一个顶三,常常忙得不可开交。

  近年来,电鱼、无证捕鱼的现象屡禁不鲜,看到有这类现象,市民们总会拨打110进行举报,贾银成的手机是与110联动的,如果110接到市民的举报电话,他的手机上就会第一时间收到信息。正因为如此,贾银成的手机24小时都是开机的,哪怕是半夜,也经常会被举报信息“叫”起来。

  打击电鱼现象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时候接到举报信息后赶到现场,电鱼者早已经不知去向;有时候为了能够顺利抓到电鱼者,贾银成和同事时常要蹲守半宿。而更多的时候是,刚处理完一起,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想躺下休息,手机又响了,没有犹豫,贾银成开着车又出门了。来来回回地折腾了两三趟,天不知不觉就亮了。闭上眼休息不到一个小时,又得出门上班了。“习惯了,这是工作,这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简单的一句“习惯了”,贾银成说得很是轻松,多少个不眠夜在他看来都是不值得一提的事。

  “他对工作很认真负责的。”“对待工作,他真的从来都没有马虎过。”……随便问水务局的任何一个人,认识贾银成的,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夸奖他的。其实,用“工作狂”三个字来形容他根本不为过。

  今年7月的某天,原本请假在家处理事情的贾银成接到一起举报,他二话没说,开了车第一时间就赶往现场。“我看离我家很近,就先赶过去处理。”事后,问起缘由,贾银成只是一句轻描淡写的“我方便就去了”。“他从来都是这样,工作和家庭比起来,工作永远都是第一位。”贾银成的妻子这样抱怨道。

  参加工作20多年来,贾银成始终坚守在一线,奋战在一线,甘愿付出时间、精力。有人说他傻,作为一个站长,为什么不会安排手底下的人去干呢?为什么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呢?听到这话,贾银成只是笑笑,“因为这是我的工作,我必须对它负责。”他把责任永远抗在肩上,正因为有他的坚守,才能保一方渔业兴旺发达。

  贾银成是众多水务党员中的一员,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党员积极投身到渔业工作中。“贾银成渔政工作室”的成立,极大地发挥了品牌的凝聚力、向心力,利用团队的力量,向广大服务对象宣传最新的渔政政策,解答难题,办理相关事项,用更为高效的工作为服务对象办好事、办实事;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水务党员着力在推动发展上有新作为,在服务群众上有新增强,在创新求实上有新突破。在该工作室的带动下,婺城区水务局以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为抓手,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