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琅琊少数民族村美丽蝶变正当时

2017-11-10 09:22:26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马晓芬 通讯员 王平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落实到村庄发展上,我们也将努力建设‘美丽水竹蓬’,实现我们的‘美丽乡村梦’。”昨天,琅琊镇水竹蓬村党支部书记兰寿林这样对记者说。那一刻,站在村文化长廊里的他,满怀信心。

  十一前夕,兰寿林有幸跟随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见证了祖国繁荣富强的新面貌,让他受益匪浅。他说,“美丽乡村”建设既要让老百姓富起来,又要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滋润起来。为此,他带着村两委正引领全村百姓努力落实十九大精神,为美丽乡村全力加速。这不,作为婺城区2017年度少数民族发展项目之一——琅琊镇水竹蓬村特色村寨提升项目,近日就已步入设计阶段。为此,兰寿林带领村两委,与丽水学院民族学院接洽了少数民族村落规划方案,计划通过该项目,在2013年建成的秀美村基础上,再为水竹蓬提档升级。

  据了解,水竹蓬村是婺城区4个少数民族村之一,全村共有65户,177人,生活着汉族、畲族、布依族等多个民族,其中畲族35户87人。1999年以前,村民居住在海拔1175米高的竹蓬尖,村里没有通公路,肩挑背扛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成为村民获取生活用品、生产资料的无奈选择。“小孩上学难,年轻人娶媳妇难,生病看医难”是当时村庄的“三大难”。

  1995年,31岁的兰寿林被群众选举为村主任。1998年,他又高票当选为村支书,一直连任至今。1999年5月,在当时县里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次调研明确了水竹蓬村异地搬迁下山脱贫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并在离琅琊集镇1.5公里的东方红林场原场部征地130亩用以安置村庄。这一机遇加快了村庄建设的步伐,一张水竹蓬村的村庄发展美好蓝图就此铺开。

  “美丽乡村首先得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让群众的生活有保障更有尊严。”兰寿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兰寿林带领村两委理清经济发展思路,鼓励和引导村民外出经商、务工;并将村里的9口、75亩鱼塘进行承包;充分利用本村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于2012年建成了300亩红豆杉基地,人均红豆杉面积达到了2亩,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居镇前茅。

  如今,“环境优美,村容整洁,小洋楼规范雅致,村民喜笑颜开,生活有质量……”这就是步入水竹蓬村的第一感觉。自实行了异地搬迁下山脱贫以来,在兰寿林的带领下,村庄建成了办公大楼,开展村内道路硬化,农户的生活污水统一集中处理,村内池塘进行了整治,全村绿化率达到40%以上。2013年又投入资金百余万元完成了秀美村创建,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特色长廊、凉亭、村口牌楼,农户外墙实行了统一的粉刷,民族特色文化上墙,整个居住建筑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格。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水竹蓬村按照以垃圾分类治理为重点、环境综合整治为核心的具体思路,制定了村规民约,全村禁养家畜、家禽,村庄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了农家书屋、健身活动场所;全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建成村文化礼堂,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经常性地开展活动;建成老年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服务。

  谈到村庄的美丽蝶变,兰寿林道出了其中原因。要想村庄建设好,关键在于打造一支有责任心、敢于担当、勇挑重任的村干部队伍。的确,在兰寿林的带领下,多年来,水竹蓬村两委干部讲团结,充分发扬民主,办事公正,处事公平。努力做好村“三务”公开;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党员“两学一做”活动。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

  近年来,水竹蓬村先后获得省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市级模范集体、生态村、文明村、森林村庄,区级绿化示范村、文明村、生态村等荣誉称号。昔日的深山小村,如今从物质到精神,都已实现旧貌换新颜。当然,为了老百姓心中的幸福家园,这个“美丽乡村梦”还在全速前行……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