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婺城探索城市智能垃圾分类“2.0版本”

2018-07-11 09:53:3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郦莎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一直是居民们关注的话题。在“垃圾围城”现状日益严峻的今天,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婺城区一直在不断思考、尝试,并率先打造“婺城区互联网三维溯源垃圾分类”系统,建设11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探索出了婺城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的“2.0版本”。

  如今,各试点小区垃圾分类的进展如何?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浙江在线记者郦莎

  明月京华小区手持二维码垃圾分类很“智能”

  走进明月京华小区,一眼就看到了设立在门口的智能垃圾分类专用收集箱。去年一月,明月京华成为婺城乃至金华市首批启动智能化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率先引进了智能垃圾分类系统,为垃圾分类开了好局。

  记者看到,该智能垃圾分类系统主要由三大硬件设备组成———垃圾袋自助发放机、智能垃圾分类专用收集箱、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平台。据了解,该垃圾分类系统利用物联网、互联网融合技术,实现垃圾投放的有源可溯。运用二维码技术,建立一户一码实名制,通过智能技术手段实施垃圾分类投放。

  垃圾分类系统“智能”在哪里?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在明月京华,每户居民都有一张专属的“智能二维码卡”,这张卡片就是每个家庭的垃圾专属“身份证”。有了这张卡,居民每月可以去垃圾袋自助发放机上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厨余垃圾袋和其他垃圾袋各一卷。

  “绿色的用来装厨余垃圾,灰色的用来装其他垃圾。”小区物业说,垃圾袋上印制有对应的二维码。居民在投放时,通过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相应的垃圾箱盖便会自动打开,并将数据回传至云端的管理系统。通过二维码,系统还可以记录每家住户分类投放垃圾的情况,这些数据可以提供给物业,高峰期加大垃圾处理的频率。

  目前,明月京华小区共设立了六个智能垃圾分类专用收集箱,每个收集箱各有一个厨余垃圾桶和其它垃圾桶。小区还配备了一名垃圾分捡员和一名巡检员,分捡员由小区原先的保洁人员兼任,主要负责对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检查,发现分类不到位的地方进行二次分捡。巡检员则由企业派出,通过现场巡检,发现分类错误的现象时,根据刷卡的记录找到居民本人,巡检员会上门告知并且指导他们正确的分类方式,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让不可回收垃圾找到了正确的“家”,也没忘记给可回收垃圾找个好“归宿”。在明月京华大门右侧,还设有一个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平台,居民家中的玻璃瓶、旧纸板、易拉罐等都可以往这里投放。回收台上面还设有电子秤,居民可将每天投放的可回收物进行称重,根据重量获取相应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可兑换相应的奖品。

  “自从有了这个系统,现在大家都很自觉地将垃圾分类,垃圾桶不臭了,苍蝇蚊子也少了很多。”经过一年的投放使用,现在,小区业主已对垃圾分类工作产生良好的习惯,小区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时代花园小区垃圾房提档源头把控更科学

  当天的第二站,记者来到了时代花园小区。只见小区的道路上、楼栋大堂内、电梯口等处,都有关于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或标语;大门口设有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信息。小区内还设有建筑垃圾投放点,可回收垃圾投放点,整个小区垃圾分类体系已经十分成熟。

  事实上,自2015年起,时代花园就已在小区内探索过垃圾分类的可行性,小区物业经理王立清告诉记者,“当时是挨家挨户发放垃圾桶和垃圾袋,但实行下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垃圾桶、垃圾袋的投放量大,每月耗费的资金也很多。”

  去年,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垃圾分类工作,婺城区将垃圾房改造工程提上日程,就我区各街道、乾西乡共计223座垃圾房按A、B、C三类指标进行改造。乘着这股“东风”,时代花园的22座垃圾房也焕然一新。记者看到,改造后每个垃圾房分别设置了1个“湿”垃圾桶和2个“干”垃圾桶。“湿”垃圾桶主要用来放置厨余垃圾,“干”垃圾桶则用来放置其他垃圾。每隔一段时间,物业还会将其中一个“干”垃圾桶调换成有害垃圾回收桶,供居民丢弃电池一类的有害垃圾。垃圾房还贴心地设置了垃圾分类说明牌,以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向居民科普垃圾分类的相关内容。

  “作为垃圾分类投放试点小区,我们要求居民在家里就按照干湿垃圾分好,丢弃时投入标有文字和相应颜色的垃圾桶内。”这项工作十分考验居民的自觉性,为了提高居民的参与率,区城管办结合小区实际,从社区党员、志愿者、老年人、物业管理等四种人员中组织发展最佳力量,主动向居民宣传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认真讲解分类投放要求,耐心指导分类投放行为,并组织“有害垃圾换绿色植物”等惠民活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同时,在小区内配备了17名垃圾分类分捡员1名巡检员,每天不定期对各个垃圾房进行巡逻、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巡检员可以通过扫描每个垃圾房相对应的二维码,拍照上传至垃圾分类管理系统,由后台人员通知物业或相关保洁人员进行处理。

  “刚开始做垃圾分类的时候,很多业主不理解,到我们这里提意见,后来经过宣传和一系列措施的推广,慢慢得到业主的认同。”王立清说,现在小区业主对垃圾分类都很支持,每天自觉做好分类工作。

  丽泽花园小区

  红黑榜排名赛出“垃圾分类”新气象

  丽泽花园小区的居民多以教师和白领为主,总体受教育程度较高,对新事物、新观念接受能力较强,如何调动他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区城管办、社区与物业联合起来,用一场“红黑榜”的公开比赛找到了办法。

  去年6月,婺城区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对“互联网三维溯源垃圾分类”模式展开探索,并确立了11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丽泽花园正是试点之一,从那时起,一幅幅宣传展板、横幅就出现在小区各处,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安保和第三方组织组成宣讲团逐层入户宣传。硬件上也发生改变——小区内,垃圾房提档改造。从一个桶升级为绿、红、黑、蓝四个桶。绿桶用来放置厨余垃圾,红桶放置有害垃圾,黑桶是其他垃圾,蓝桶则是可回收垃圾。垃圾站还给垃圾桶们“贴心”地设置了雨棚,免去了垃圾桶风吹日晒雨淋的“苦恼”,增加了它们的使用寿命。

  一袋垃圾,从产生到投放,源头分类依靠的是居民自觉,如何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正是难题所在。走到丽泽花园中心公园处,记者发现紧挨着垃圾房有一个“红黑榜”,横坐标以周为单位,纵坐标是不同的楼栋。每周,社区和物业都会结合该楼栋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10分制的打分,并在“红黑榜”上公示。

  一场垃圾分类的“公开赛”在小区展开,大家立刻“炸了锅”。“不断有居民来请教垃圾如何区分,有的居民会抱怨自己的邻居做得不好,拉低了他们那栋楼的分数,还有的居民会因为分数高觉得有成就感……”物业发现,大家开始真正在意这件事了。

  “以前大家觉得垃圾分类很麻烦,自从打分制度实行以来,居民的态度慢慢改变。大家都自己动手分类垃圾,也就对我们的劳动成果更加理解。”黄阿姨是丽泽花园小区的保洁员兼垃圾分类分捡员。她告诉记者,“红黑榜”不仅对垃圾分类有好处,对垃圾分类分捡员来说,也是一种激励。

  据了解,除了小区楼栋要进行相应的考核,各小区的分捡员也要经受“考验”,才能拿到区城管办发放的补助资金。垃圾分捡员日常工作的考核项目为三项内容:垃圾桶的保洁工作、分类标识的维护工作和垃圾分类成效。考核以小区为单位,按照监督考核员每天2次巡检标准进行检查,小区内各垃圾收集点分值为1分/次/天。月末将考核结果换算成百分制。例如:时代花园小区共17处垃圾收集点,总分应为17处*2次*30天=1020分,假设考核实际结果为800分,则当月最终分值为800÷1020*100=78.4分。每日考核结果由第三方监督考核公司负责告知。补助资金的发放分为三个梯度:80分以上,全额发放;70~80分,发放70%;60~70分,发放50%;考核分值低于60分的小区不予发放当月补助资金并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监察大队进行警告并处罚。

  如今,在丽泽花园小区内,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率已达95%以上,垃圾分类已成为一种常态。

责任编辑:郑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