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仙山婺水 相约岩头

  —— 37名港澳台学子齐聚婺城共赴“文化之约”

2018-07-24 09:08:0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胡艳、 摄影 陈俊

  金华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建县以来,迄今为止,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因“地处于金星与婺女争华之处”得名金华,简称金,古称婺州,金华城也被称为婺城。婺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如颗颗明珠点缀于八婺大地。而今,这片安静祥和的土地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他们齐聚于婺城,共赴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约”……

  浙江在线记者胡艳、摄影陈俊

  岩头

  体验非遗,过足“文化瘾”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描述婺城时留下的千古名句。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活字印刷,再来感受一回中华古诗词的魅力。”来自金婺非遗文化体验中心负责活字印刷术教学的俞老师一边和学子们绘声绘色地介绍着,一边拿起活字模版,教学子们如何正确印出完整的印刷作品。学子们认真倾听着,并迫不及待地动手尝试了起来。

  7月22日下午2时30分,在岩头村的文化礼堂里,港澳台的学子们跟着婺城的非遗传承人过足了“文化瘾”。金婺非遗文化体验中心负责人吕永明老师给港澳台学子介绍了5个非遗文化项目的基本情况。之后,学子们按照分组向各个项目的传承人进行学习,切身体验了婺州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

  傲视群雄的大公鸡、盘踞山峦的蛇、捧着鲜花的大头儿子、还有席地而坐的愚公……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面塑,恍然间将人带回了多年前的孩童时期。“大家捏出一颗米粒大小的面儿,然后搓圆,做成眼睛的形状……”此刻,在金华面塑传承人方晔的手中,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狗也渐渐有了形状。认真学习面塑技艺的学子们也紧跟着“师傅”的步伐有模有样地制作了起来,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之前没有接触过面塑,不过很喜欢这样的文化体验,很好玩!”来自香港大学的丁泽棋是地地道道的香港小伙,出于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喜爱而参与了本次活动。谈到体验后感受如何,丁泽棋举着制作完成的面塑小狗兴奋不已:“刚刚老师都夸奖我了!我要把作品拍照发Facebook,给我的香港朋友们看看!”

  “啊,这个好难!”“老师,这个接下来该怎么做呢?”……另一处的棕编“铺子”前也是热闹非凡。“棕编是我们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今天大家要学做的,就是棕编‘蚂蚱’。”长条形的叶片在指尖穿梭,游刃有余,不会儿,一只翠绿色的“蚂蚱”就出现在了学子们眼前。“通过手工,几片叶子就可以编织出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来,也太神奇了!”来自香港大学的庄诚奇激动地说,“我之前没有接触过,不过可以慢慢摸索。”

  吕永明告诉记者,作为第一次接待港澳台同胞的他而言,今天下午的活动于他而言也是充满了期待。“相比我们这边的学生,他们之中很多人都对传统的手艺处于懵懂状态,甚至还有学子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他们都感到很新奇。”在各个非遗文化展位前,学子们认真地倾听着,有的还用手机摄像记录着。老师们耐心地讲解着制作要领,并手把手亲自教学。“没想到我也能做出那么精美的剪纸作品,太有成就感了!”学子陈竹茗高兴的说道。来自香港大学的肖栎婳拿着自己手上新鲜出炉的“老鼠”向记者炫耀道:“快看,这是我第一次用糖画画,我刚好是属老鼠的,所以就让老师教我画了一只可爱的小老鼠。”不难看出,她的兴奋溢于言表。让学子们在学习中享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正是带领学子体验非遗文化的真谛所在。

  短短半天的体验,学子们受益匪浅,大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在其中找到了各自感兴趣的点。学子们纷纷表示,要把今天的所学带回去,让更多港澳台的同学们都来了解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

  (记者胡艳贾佳)

  岩头

  趣味读书,享诗意婺城

  远处的灯光透过隐约的树影,声声蝉鸣迎来了岩头的夜。潺潺流过的溪旁,和煦轻柔的风中,轻轻地打开一扇古朴的门,再慢悠悠地走过一条吱呀吱呀的小道,美丽如诗。然而,今夜的诗意岩头却不再谈诗词歌赋……

  婺城区,是金华的历史文化名城,康熙《金华府志》据《太平寰宇记》载:“梁武帝改置金华郡”,并注有:“《玉台新咏》序云:金星与婺女争华,故曰金华”。隋文帝开皇时期置婺州,始称婺州,金华城称为婺城。婺城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江南小邹鲁之称,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在这里不仅能够参观古建筑群,还能够亲近婺城的历史文化。

  “今天一天过得非常充实,尤其是下午的非遗项目体验,能够感受到婺城的文化,很有意思也非常有意义。”来自香港大学大四的学生肖栎婳表示,她曾经也看到过画糖人之类的民间艺术,但是自己从来没有上过手,今天真正体验了才感受到这些非遗传承人的不容易,一些看似简单的东西,都是这些传统手工艺者日积月累的努力换来的,作为一门民间艺术,能够传承至今都是优秀的,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让这些中国的优秀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忽而间,灵岩书院的灯亮起,来自港澳台三地的学子们兴致勃勃地开起了读书会。“说实话,我其实已经很久没有认认真真地读过书了。草草地翻开,再草草地合上,连完整看完都成了需要靠‘毅力’坚持的事情,更别说从书中得到感悟,助益人生了。”暖场小游戏后的再度“破冰”,书籍分享时的受益匪浅,趣味问答中的妙趣横生,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得到了在座学子们毫不吝啬的点赞。在交流感悟的过程中,来自澳门城市大学的一向文静的孟静文更是打开了话匣子:“在刚刚的读书分享上,我感觉很震惊,所以我也将可能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记录下来,就比如说‘人与人之间的尊重要从心开始’,还有‘如何进行高效有效的沟通’……”孟静文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念的是与教育相关的专业,所以这两点对她而言尤为重要。这次岩头之行让她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她希望自己可以时刻保持尊重之心,发展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时刻牢记沟通的重要性,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非遗体验、读书分享会……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港澳台学子们在游戏玩乐之余,充分感受了婺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一方仙山婺水之中,尽情感受诗意婺城,享受文化的饕餮盛宴。(记者吕璐贾佳)

  岩头

  初遇婺州,我们有话说

  澳门城市大学万姝棋:“用乡音说故事的道情,牵出了故乡的梦”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道情这项民间艺术,两块儿板一支筒,再加一位艺人,这样简单的组合竟然可以唱出花样来,”7月23日,在情筒和简板所发出的“吉彭吉彭吉彭”的热闹声中,在民间艺术家胡云钱老师生动形象的演出里,来自澳门城市大学的万姝棋如是说,“更震撼的还是这项说唱艺术用的还是金华本土的方言,几句简短朴实的乡音,就能够道出了岩头村的历史与风貌。虽然我听不懂,但看身边村民们没有停歇过的欢笑声与议论声里,竟也能不自觉的融入其中……”

  金华道情又称唱新闻、劝世文,是一种浙江省的传统说唱艺术,源于婺州大地,兴于婺州大地,历史悠久。从明朝至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一直都是金华民间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故事源于金华民众的生活经历,取材于发生在金华的社会新闻,道情谴责邪恶,劝人为善,始终以大团圆为结局,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一种生活的信念与期盼。唱一段加几句说表,配上简单的动作,算不上“阳春白雪”,却是地道的“下里巴人”。

  万姝棋告诉记者,虽说是作为澳门学子来到婺城,但她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江西小妞。距离不远,风俗也相近,所以从踏上婺州这片古老的土地开始,回家般熟悉的感觉就深深地根植在她的心中,而这段用金华乡音唱出的道情《风水宝地岩头村》更是牵出了她藏在心底的故乡的梦,“我将会把这段独特的经历与感受分享给我远在澳门的同学听,并且,作为以港澳居民对中国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为研究方向的我也将把这段难忘的回忆写入到我的论文中去,届时发表的时候就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这儿的美丽风光与悠久的历史文化……”(记者贾佳)

  香港大学蓝晓珺:“非遗项目体验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乐趣。”

  “这两天的活动都很有趣,非遗的一些项目我以前都有听过,但是从来没有自己亲自体验。剪纸非常有趣,香港那边很少能看到,没想到自己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完成!”拿着刚完成的剪纸作品,蓝晓珺开心地说道。十二生肖、锦鲤、娃娃还有各种造型各异的剪纸作品,仅一纸一剪刀,老师就将各类复杂的场景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引得在场的学子连连称赞,随后,港澳台学子们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己心仪的作品。

  剪纸易学却难精,线条的运用不仅需要熟练的技艺,更多的是需要不断创新。祈福文字、鸟兽鱼虫、生活场景等等都可以作为剪纸的主题,剪刀起,纸屑落,在剪纸大师的剪刀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只需要短短数分钟便可出炉。金华剪纸以小邹鲁文化为载体,在内容上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尤其是从人物的风姿生态上刻划各种不同的性格,表现生动,人物以外,更有完整的背景、场面、构图,民间艺人将一个个故事呈现在剪纸作品中。

  蓝晓珺表示,除了学了一些剪纸的技巧,参加这次的交流活动也有了很多新奇的体验,这次活动的主题非常鲜明有特色,尤其是“家+”的住宿模式非常新颖,在过来之前没有想到会是住在农户家中的,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虽然离家很远,但还是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她也希望以后还能在更多的地方有这样的体验。(记者吕璐)

  香港科技大学林志强:“刚柔并济游刃有余,这套蛇拳打得酣畅淋漓”

  “好!”“这个真的好像啊!”……7月23日,在一片欢呼与叫好声中,一套特殊形态的集合了婺州人民智慧的拳法出现在了岩头村,开合得宜、刚柔相济,以柔为主、柔中有刚,这就是蛇拳。

  据悉,蛇拳是传统拳术的一种,属于模拟蛇的各种动作形象结合技击的象形拳类。因南方多蛇,从象形拳的角度来讲,南派多蛇拳,因此在浙江一带,尤其是金华广为流传。 “神蛇炼月、金蛇陆起、白蛇吐信、风蛇绕树……”各种形象化的动作辅以发劲时同时发出的声响,以声助势,急来缓应巧柔还,因此,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蛇拳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上半身松柔,下半身灵活,步活而桩实。看起来好像软绵绵的没有什么劲儿,徒有功夫外形,但其实是刚柔并济,柔中有刚、刚中带柔,软硬兼施,相得益彰。”不谈歌舞,不讲其他,最让林志强醉心的还是那场由金惠仙、傅国钢带来的武术表演《梅溪蛇拳》。据了解,这个福建小伙儿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在读硕士,除了成绩优异的好学生这重身份以外,皮肤黝黑、身体健壮的他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术发烧友”,“因为我是武术爱好者,一直以来对这一类的东西非常感兴趣,所以,今天能够看到这套蛇拳真的让我非常兴奋!”

  林志强还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武术爱好者,今天的蛇拳表演着实让他感到震撼,但是,除了传统武术外,道情、婺剧和快板也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艺术源于生活,能够承载这样厚重文化的土地也足够让人赞叹,“这些传统艺术都是祖先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后辈,我们一定要把它好好传承下来,发扬光大,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传播到港澳台去,传播到世界去,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记者贾佳)

  台湾嘉义大学施伊韩:“最喜欢的是糖画,又好看又好吃!”

  “去年的时候也有一个交流的活动,我没有报名参加,妈妈就感觉非常可惜,让我今年一定要参加!”施伊韩说道,因为爷爷是在大陆生活,所有自己偶尔也会到大陆游玩,以前只看到过糖画的制作,藤编、剪纸之类的接触到比较少,这次的活动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体验。

  糖画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再浇铸造型。在绘制造型时,糖画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的糖汁,在石板上快速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一幅糖画作品就此诞生。

  完成的糖画不仅好看,味道也不错,这让从台湾远道而来的施伊韩兴奋不已。对于从小在都市长大的她来说,能够到乡村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可以踏出舒适圈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村庄的文化特色及内涵,用自己的双眼观察到别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悠久的景观,加深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可以认识很多的朋友。(记者吕璐)

  岩头

  三尺讲堂,品百味婺州

  7月23日,“婺剧的前生今世”讲座在岩头开展,港澳台学子们在观看了精彩纷呈的开幕式之后,从村口转场来到了位于村中的书画创作基地,参观了场地内栩栩如生的写生作品,继而又仔细端详了有关婺剧的图片展。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僧尼会的故事吗?”来自浙江省婺剧研究院的副院长朱元昊一开口就给同学们带来一段令人拍案叫绝的婺剧“脱口秀”,字正腔圆的唱功,惟妙惟肖的仪态,一个个极具特色的戏曲舞台人物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老师唱得真的是太好了!”“朱老师,再来一段!”……讲座在朱老师一段又一段精短的婺剧表演中,被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据悉,婺剧俗称金华戏,是我国古老的剧种之一,历史悠久,流传区域广,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虽然经历了400多年历史,但婺剧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京腔、昆曲、乱弹、徽调、滩簧、时调等多种声腔,其表演还保留着秦汉以来各种艺术表演的痕迹,它脚本文词典雅,叙事通俗易懂。在表演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行头和化妆形态,特别善于文戏武做,堪称一绝。婺剧剧目丰富,有500多种,以口传为主。

  “婺剧是我们国家的戏剧表演艺术的瑰宝,在2008年还被列入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老师在讲台上讲得起劲,学子们在座位上听得认真,还时不时进行互动交流。“虽然我的讲课内容仅仅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是我希望通过自己夸张的肢体语言还有丰富的面部表情,带给学子们对婺剧的全新认识,从而让他们与婺剧结缘,通过戏曲故事在人生中得到启迪。”朱元昊向记者这样说道。

  下午,港澳台的学子们在灵岩书院再一次深入了解婺州大地的历史渊源,施晨光老师紧紧围绕婺学与书画为主题,开展婺文化讲座。

  学子邢宇华在听了老师的讲课后觉得受益匪浅,她说道:“老师不仅告诉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婺文化的精髓所在,还向我们详细解说了婺学的传播方式,我知道了婺学现如今是通过当代著名学者讲学的方法,进而发扬光大的,今天的讲课让我感触颇深。”随后,学子们还欣赏了施老师带来的书画墨宝,以更直接的方式了解婺文化。

  来自澳门城市大学的孟静文在听了施老师的讲课之后,还特意送上了从澳门带来的画册作品。她说:“之所以把我老师的精美作品带过来,就是想通过画作的交换,促进文化的交流。”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