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婺城新闻网记者马晓芬、通讯员方亚军、摄影陈俊
石井坑:婺南山巅觅芳踪
沿着安山线一路向南,天高云淡,远山如黛,一派绝美婺南风光!那层层叠翠渐欲迷人眼,那颀长的绿竹高耸入天,那清澈的溪流潺潺而下,过了十里桂花长廊,曲径通幽间仿入桃源仙境。
几番寻觅,忽见眼前地势豁然开朗。箬阳乡石井坑村婉如处子,静静地卧在外畈溪旁。沿着柏油路漫行,路两旁鹅掌楸正绿意葱茏,野生猕猴桃秀出诱人的浆果,野樱桃也不甘寂寞,恣意点缀着夏的生机。此刻,旅途劳顿、世外喧哗,已然消失于山水间。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三楼,敲开一间民宿门,一段静谧的时光正等着你畅享。宽阔的空间,各种家电设施齐全,并带独立卫生间,生活所需一应俱全。在这里,你只需带上一颗未泯的童心,大自然自会抚慰尘嚣带来的疲惫。
晨曦中自然醒来,推窗远眺,灯盏山那层次不同的绿扑入眼帘,清脆的鸟鸣声不绝于耳,呼吸着天然氧吧的新鲜空气,身心愉悦,时光也跟着柔和起来。
沿着石井坑交错的阡陌探幽,野趣盎然。几处墙角或路旁,黄花龙芽草静候采摘。当地人介绍,这是一种俗称“脱力王”的中草药,根叶洗净切碎加鸡蛋煎食即可治疗乏力。河畔湿地,青气芳香的薄荷长势茂盛,撷取一枚至嫩的薄荷叶,洗净生嚼,顿时口舌生津,提神醒脑。一路上惊喜不断,各种叫不出名儿的植物在风中摇曳生姿,其中不乏还未发现的中草药。
如果你走累了,不妨到古韵悠悠的廊桥休憩。凭栏观看,目力所及皆景。溪水清澈见底,奇石错落分布,一架单拱石桥横跨两岸,青苔布满桥身诉说着曾经的岁月变迁。近处是绿的,远处也是绿的,不同层次的绿汇成海洋,与潺潺流水、不时擦肩而过的荷锄老农绘成一幅灵动的水墨画。
仿如穿越时空,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尽在眼前。饱览风景后饥肠辘辘的你,一定特别期待一顿正宗的山野美食。腊肉冬笋、鲜美溪鱼、爽口番薯藤、脆嫩马兰头、蒜香野油麻、清炒南瓜叶……活色生香的应季野菜,再配上当地醇厚的野生猕猴桃酒,喜悦跃动在舌尖。
走到这会儿,你肯定会对这个一尘不染的和美乡村感到惊讶。干净的道路,美化的环境,纯朴的村民,是什么让它发生蝶变?村支书吴顺裕给出了答案。2015年,村里始建党群服务中心,建起了石亭、廊桥等建筑景观,并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全村80岁以上老人免费用午餐、晚餐,其他老人也只需每天交4元即可享受两餐,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老人们更是喜笑颜开,纷纷表示“生活越过越甜”。
罗坪:南国山乡忆芳华
东方露出鱼肚白,四野之下还是一片寂静。不过很快,就会被鸟叫虫鸣打破。待“小西藏”的苍穹被金色的阳光慢慢渲染,箬阳乡罗坪村破晓了。
沿着平均海拔800米左右的罗坪村环村行走,前山后山不过四五十分钟行程,但沿途风光无限。和煦的山风,柔和地抚摸着发梢,即使在盛夏时节,依然感觉凉爽;晶莹的露珠,依恋着剪裁不一的树叶,或舒缓地舞动起华尔滋,或安静地聆听着山水和弦。
行至半程,小坑池的倩影款款步入视野。一小型瀑布从山间倾泻而出,与青石激荡出白色的水花;水雾迷漫,碰到指尖,竟羞涩地瞬间隐藏了踪迹。追寻瀑布奔流而下,恍然发现刚才行走的路下竟然如同桥洞般开阔,三五游人正恣意打牌下棋,其乐融融。抬望眼,海拔千米竹蓬尖上密林丛深,天然次生林高耸入云,枝叶葳蕤,想必探索秘境的愿望也能在此达成。
依旧绕村行,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前休闲广场小憩。碎石砌筑的花坛、规划完善的停车场、种类繁多的健身器材,更有从四面八方回来的游子带着妻小散步在村庄……一个高海拔的古朴小山村,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然蜕变为留得住乡愁的和美家园。“多年前,我曾意气风发地离开,只为走出大山;而今,我带着家人从容回归故土,因为它已把根植入我心。”一位游子说。
遍览美景后,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二三楼间,择一处民宿观云海、听竹声,若恰逢金秋,满山红豆杉结出累累硕果,红红点点与层层绿意相互映衬,一幅南国的山乡美景绝不比北国的秋逊色。“红豆杉不但能观赏、保护水源地环境,而且还是村民的‘摇钱树’,幸福生活离不开它。”村支书许樟权介绍。每到入秋,樱桃般大小的红豆果,酸酸甜甜的,入口如糯,村民用烧酒一泡,就成了上好的红豆果酒,也成了消费者眼中的香饽饽。
2002年,村民陈增华从电视报道中了解到种红豆杉可以致富,就上山寻找野生红豆杉树苗,移植到田里进行试种。为了大规模种植,他跑到江西购回了10多公斤种子进行培育。在陈增华的带动下,罗坪村种植红豆杉的村民越来越多。目前,100多户村民几乎每家都种有红豆杉,全村发展了200多亩。近年来,全村每年出售各种规格的红豆杉两万余株,创收近50万元。村民平均年收入从3000多元升至近万元。
红豆杉成了致富树,红豆果成了致富果,近200多亩茶园也书写了罗坪村的致富经。罗坪村位于箬阳乡最高点,这里种植的茶叶纯天然、无污染,品质颇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经常供不应求。为了拓展茶产业,今年4月,在婺城区农林局、婺城茶产业协会有关人员的陪同下,箬阳乡政府相关负责人带队前往丽水市松阳县考察当地茶叶产业,为像罗坪一样的茶叶特色村拓展发展思路。
“此次考察主要是为了突破发展瓶颈,探索箬阳乡茶叶的发展方向,收获颇丰。”箬阳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对于箬阳茶叶的发展之道已经有了初步的设想,首先是培育一个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其次就是依靠箬阳茶叶的高品质,走专业精品化道路。最后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箬阳茶产业转型升级。”
岩溪沿:和美乡村筑幸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箬阳乡岩溪沿村旁,一条千年龙潭古道依旧留存着祖辈翻山越岭的足迹。商旅古道蜿蜒,盘旋而上,延伸的是祖辈生活的希望;而今,勤劳质朴的家风代代相传,成为村民建设新家园的力量源泉。
一汪碧流绕村郭,几条阡陌贯西东。漫步村中,无论匠心打造的花圃、建筑小品,还是精心设计的宣传栏、停车场,都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位于山坳的小山村。
打开位于村党群服务中心楼上的民宿,豁然开朗的格局让人眼前一亮。山水画点缀白墙,大理石地面,按星级酒店标准订制的全棉床上用品,电视、空调、热水器等齐备,一一满足生活所需。收起落地窗帘,视野延伸至天际,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白云悠悠,它们是会变换的山间精灵,忽而海市蜃楼般壮观呈现,忽而如青藏高原上成群牛羊奔涌而来;此刻,哪有什么窗内外之分?山峦层层叠叠的绿溢满房间,天空圣洁纯粹的蓝浸染了窗台,想必,天上人间也融为一体了!
岩溪沿位于琴南公路沿线,离金华城区仅45公里,四周群山怀抱,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已成为市民及游客休闲避暑的好去处。来自市区的张家夫妇已于上月成为这里的准村民,在这里择有一处民宿长期居住。“只要一有空闲,就会相伴来此度假,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张先生说。“空气特别新鲜,吃的都是山野时蔬,每天听着鸟叫醒来,夜晚拥着月色而眠,身心自然更愉悦了。”他喜滋滋地补充说。
在连绵起伏的南山下,过着采菊东篱下的悠闲生活,这样的场景已让记者心动不已。除了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这里的配套设施也让人觉得惊艳。干净舒适的生态公厕,设计独特的连排民宿,集娱乐与运动于一体的活动场所,让山村生活更多乐趣。在这里,你可以打乒乓球、羽毛球,也可以K歌尽展歌喉、下棋陶冶情操,更可以读书养神,一切皆可恣意寄情于山水间。
“与琴坛村一样,两百多年前,我村祖辈也是从福建迁移过来。”村支书伍良清告诉记者,据村史载,伍家祖先曾在福建某县做县官期间,打倒了欺凌百姓的恶霸,为避祸起北上隐到金华;三兄弟中一人在市区南市街定居,一人携家眷至武义县找到归宿,另一人则在岩溪沿开枝散叶。“族人信奉‘百善孝为先’,村民中不乏孝子贤孙。”伍良清介绍,对卧床的中风老人十几年如一日照顾者有之,对待婆婆胜似亲妈的孝心媳妇有之,热心村庄建设舍弃经营多年事业的乡贤者更有之。经过几年文明乡风建设,岩溪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和美乡村。
精准消薄驱动绿色发展
自纳入市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以来,箬阳乡通过“五水共治”、“垃圾分类”、“家禽禁养”等方式,积极履行护卫百万市民大水缸的责任,并探索出了一条“绿色经济”的致富之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有力推动了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步伐。
近年来,在箬阳乡横坑村,香榧种植产业成为林下经济的代表产业。当初,为了保护水源地,整村集体移民搬迁,搬迁后村民的生计就成了摆在乡、村两级干部面前的难题。乡政府根据实情,积极鼓励以横坑村为主的村民进行土地流转,适时引进香榧种植产业,于是香榧种植开始在箬阳乡推广。
据了解,箬阳乡将通过引进企业的方式,在该乡横坑村先期培育一个香榧种植基地,再将香榧种植向周边各行政村扩展,发挥其“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由于高山环境优越,箬阳乡的香榧,与茶叶、红豆杉一起,渐渐成为箬阳乡“绿色经济”的支撑产业。
箬阳村是婺城区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共188户,536人,拥有万余亩山林和茶园,村民主要以发展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前些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5000元,村民人均收入4500元。近年来,在婺城区扶贫办与乡政府的帮助下,该村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但融资难成为制约该村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有效缓解箬阳村生产发展资金缺乏、贷款难等问题,婺城区扶贫办将箬阳村确定为资金互助项目村,先后支持配套资金30万元。在区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箬阳村民按照自主、自愿,以自有资金入股的形式,101户农民共缴纳入社资金10.1万元,成立了“婺城区箬阳乡箬阳村资金互助社”,以低于银行利率的方式为加入互助组织的农户贷款,推动村民发展种植业。
不但如此,箬阳乡还加快构建生态环保农业体系,把鼓励和支持农民从事生态环保业态作为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的重点;以全乡“农村股改”工作全面完成为契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村经济合作社相互参股,促进企业与农民形成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村企互联“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夯实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促进箬阳绿色经济朝着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该乡因地制宜通过资产资源积极开发物业经济、光伏、生产服务、林下经济,千方百计拓展集体经济来源;用足用好“2+1”结对帮扶和“第一书记”帮扶作用,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及经营队伍,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和乡贤能人作用,实施精准“摘帽”。
截至今年8月,该乡周坞村在乡、村两级和结对单位共同努力下,通过“2+1”结对帮扶,积极探索村企共赢合作方式,最终通过物业租赁的形式已基本完成消薄工作任务。
接下来,箬阳乡将进一步激发绿色经济的发展动力,运用土地+市场组合效应,激活箬阳茶产业优势,焕发箬阳茶厂和茶叶市场新生机,促箬阳茶叶品牌提升;通过结对单位租赁闲置房屋、流转茶叶山等形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并充分将山区的山水资源、闲置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以精准消薄驱动绿色发展。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