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态廊道妆点美丽婺城
30多名港澳台学子走进岩头,让原先默默无闻的山村摇身一变成为“网红”。这个国庆黄金周,前往该村市民游客纷至沓来,乡村游格外火爆。
作为婺城生态廊道建设的一个节点,位于梅溪畔的岩头村,是婺城着力打造的美丽乡村精品村,近年来通过梅溪沿岸景观打造、村内古建修缮、农房改造、婺文化营造等系列工作,村容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梅溪生态廊道沿线的一颗璀璨明珠。
如果说婺城版图是一张大地上舒展的桑叶,则梅溪、白沙溪、厚大溪、莘畈溪是她清澈的叶脉。沿着这些“叶脉”,如今许多村庄都与岩头村一样,通过生态廊道建设,山水林田湖同步建设修复,正在让水变得更清、景变得更美,焕发出别样的风采。
近年来,婺城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挖掘两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底蕴,统筹1000余平方公里优质山水,以生态为基、产业为本、文化为魂,倾力做好“三生融合”这篇大文章,致力于打造一条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绿色产业于一体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和生态经济带,着力打造浙中生态廊道的核心区,生态标杆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仅在今年,婺城区就科学谋划了30个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并根据每个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战图、列出项目清单,明确建设时间表,层层分解任务,逐一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确保项目早日落地、早出成效。
浙中生态廊道既是风景线,也是旅游线、富民线。在廊道建设中,婺城按照“全域景区化、景区生态化”发展理念,以A级景区标准培育旅游重点项目,重点包装梅溪风景线、白沙溪风景线、雅畈城郊旅游休憩带、莘畈、塔石区块乡村生态旅游和沙畈研学基地等五大重点区块,推出精品线路,乡村休闲游日趋红火,带动沿线美丽经济和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2
小城镇镶嵌美丽版图
整洁的道路两旁,时不时地可以发现雅致的小盆景、小景观;这里的一花一草,都被打理得富有情调,就连农家园子里用来支插晾衣杆的底座也被设计成花丛一般;其他地方散落一地的木柴,在这里也被整齐地放置在一个特别设计的架子里。村旁的莘畈溪依然潺潺流淌,但有了绿道和街角小品,变得更令人赏心悦目……这些天,漫步在莘畈祝村的村头巷尾,让游人们明显感觉到了山村的不一样。
带来的这般变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自打响全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首仗以来,各乡镇(街道)排出时间表,挂出作战图,明确阶段任务、重点工作和实施步骤,铆足劲头为生态廊道添砖加瓦。同时,各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效,着力推动小城镇在形象、产业、功能和气质上实现全面提升,将小城镇打造成为生态廊道上一颗颗靓丽的明珠。
如今在莘畈溪两岸,一边是自行车骑道,一边是行人的游步道。一到晚上,当地的村民纷纷悠闲自在地在游步道上漫步,谈笑风生。而双休日里,在自行车骑道上骑行的则是来自城里的运动爱好者,他们一边健身,一边欣赏河两岸扑面而来的乡村风情,寄情山水,怡然自得。
“金华之心”婺城,城镇面貌千姿百态,占尽山水形胜,饱含人文风雅。
经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少乡镇环境面貌锦上添花,不仅让金华本地游客眼前一亮,更让外地的游客流连忘返。在整治过程中注重特色,晒出创意。塔石、沙畈、莘畈、竹马等乡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旧砖瓦、旧木材、旧农具等边角料,精心设计街角小品,打造独具山区特色的生态景观。箬阳乡也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做出了“箬阳特色”。该乡就把该项工作列为“一号民生工程”,将山、水、林、田、箬、竹、茶等自然生态要素融入整治规划,突出特色文化,重点打造一个特色入村口,建设一条特色街巷,打造一个中心文化广场和多个特色景观节点。整治顺利推进,不仅让箬阳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还提升了箬阳的人气,每逢周末都有自驾前来的游客。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经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犹如百花竞相绽放。一幅幅山水相融、产业兴盛、美丽宜居的新时代画卷,浓墨重彩,在婺城大地上铺展开来。
3
三改一拆重塑美丽家园
华灯初上,城北街道后城里居民王女士来到一处休闲场地跳起了广场舞,小小的空地上挤满了人,伴随音乐大家即兴起舞。王女士感叹:“政府部门拆除了违法建筑,才有了这处休闲健身的场所,每天可以到这里散散步、跳跳舞。”
后城里是个城中村,一直以来,乱搭乱建较多。借着“三改一拆”的东风,依法拆除了一批拆除违法建筑后,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原本蜘蛛网般的电线电缆、通信电缆得到梳理,道路得到拓宽,社区环境实现大幅提升。
“三改一拆”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只有腾出更多的空间,节约集约用地,才能圆更多人的住房梦、创业梦、城市梦,而城乡变得愈加整洁、宜居,也才能让美丽家园的梦想照进现实。近年来,婺城区紧紧围绕省、市“三改一拆”的部署要求,从惠民生、利百姓的角度出发,强势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市政基础设施改善提档改造工作。如今,新华街、杨思岭等社区在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善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市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的样本。
摒弃为拆而拆的孤立思维,婺城把“拆”转为“利”,让群众真正从拆上得实惠。一方面把三改一拆整治同美丽乡村建设、治危拆违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拆违让出道路空间,腾出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加大城区城中村违法建筑拆除力度,把拆违作为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整治,道路变宽敞了、环境变整洁了,老百姓的生活更舒适了。
“拆”是为了更好地“用”,“破”是为了更好地“立”。借“三改一拆”之势,整合推进退二进三、腾笼换鸟、重点行业整治等工作,加快旧厂区改造,通过异地搬迁、技术更新等,一大批低小散企业得以改造或淘汰,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对闲置老厂房进行重新改造利用,在保留工业遗址历史气息基础上,植入现代科技时尚元素,建成各类创意产业园。“三改一拆”,让婺城全域面貌焕然一新,向着美丽明天,翻开精彩一页。
4
五水共治守护美丽山水
清晨,漫步在安地梅溪边,薄雾蒙蒙,鸟鸣啾啾。河面上,几只飞鸟低翔掠过;不远处,三两渔人垂钓;天边,一轮红日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正破雾而出。在岸边,早起的村民已经忙碌开来……一派朝气蓬勃。
黄昏,徜徉在白龙桥白沙溪畔,微风习习,垂柳拂堤。溪滩里,三两小孩玩水嬉闹;不远处,一群野鸭上下翻腾;天边,几只白鹭正朝着夕阳展翅飞翔。在岸边的游步道,居民们欣赏着如画的美景……一片欢乐祥和。
随着五水共治的不断深入,这样人水和谐的美丽场景,在婺城渐成常态。
今年以来,婺城按照“科学治水、依法治水、铁腕治水、全民治水”的要求,加强对治水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加强社会宣传与引导,全面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同时多部门联合,创新举措,全力以赴,抓创建、提水质,全力以赴打好碧水提升战,顺利通过中央城市黑臭水体专项督查,并首次荣膺全省“五水共治”殊荣“大禹鼎”。同时,以中央两部黑臭水体整治专项督查为契机,在洪源溪长湖入江口安装超磁分离水体净化设施,一月工程仅用一周完成,明显改善洪源溪水体感官。
坚持水岸同治,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以“两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防洪排涝保供抓节工作。编制《婺城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方案》,完成5个市控排污口整治;城镇污水管网完成2.85公里;莘畈溪美丽河湖创建已完成2.5公里。
同时以湖长制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健全河长制工作。建立健全小微水体日常巡查制度,加强水体保洁和水生植物配备;完成河湖库塘清淤308.8万方。全区45条河流,60个乡镇(街道)交接断面平均水质Ⅰ-Ⅲ类的断面56个,占93.33%,Ⅳ类水质断面4个,占6.67%,金华江沈村出境断面稳定在Ⅲ类水质。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