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婺城市民的“最美瞬间”让城市温情满满

2018-11-08 08:53:27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张苑 记者苏晓婕

  从“一鞠躬”

  到“一俯身”

  前不久,金华市环城小学的林睿阳小朋友在过马路时遇见公交司机文明礼让,深鞠一躬表示感谢,被行车记录仪拍下。这让司机师傅很暖心,也让金华人点赞文明城市创建,共同呵护这座城市的温暖。11月2日傍晚,又有一位“萌娃”,在金华市区双龙南街、双馨路交叉路口,躬身一点一点捡拾散落在地上的一袋建筑垃圾,被下班骑车路过的南苑小学老师丰晓红用手机拍下,发到论坛上。金华市民纷纷点赞。小朋友们的一个个暖心举动,都是金华人“讲文明,树新风”的缩影。

  丰晓红介绍,当天在马路上看到这一幕十分感动,回到家就忍不住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记录下这个暖心故事:“下班骑自行车过马路,看到人来车往的T字路口一小男孩犹犹豫豫地站在一大袋垃圾旁,不禁多瞟了一眼。骑过路口十几米,还是不放心回头望,只见孩子把周围的垃圾往蛇皮袋里捡,周围没有一个大人帮忙。我连忙把自行车停路边,跑过去帮忙。这真是一个勇敢有担当的孩子,面对一大蛇皮袋的建筑垃圾,能独自勇敢停下来面对。我们把大垃圾捡得差不多时,我连忙给他拍了一张照片,问他是哪所学校的,孩子告诉我是育才小学。不禁对育才师生肃然起敬,也感谢孩子的家长,培养了一个有担当的孩子。这时人行道绿灯亮了,孩子就跑走了,我继续收拾,这时在路口值班的志愿者走了过来,我们俩一起把这些碎末用两片塑料片刮着收拾妥当,然后把它放到不远处垃圾桶边上。问了这位志愿者,说是市府的。还说刚才车流大,不能及时赶过来深感抱歉。我也很感动,为了这么有觉悟的年轻人。可惜没有帮他留下照片,感觉年轻一代大有希望。特别为育才小男孩和值班志愿者点赞。”

  在众网友的推动下,这名小男孩很快被确认身份。原来他叫秦奥,今年12岁,是金华市育才小学五(3)班的学生。对于秦奥的做法,金华市交警支队安全法宣中心副主任吕奇表示,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值得点赞,值得大家学习。但他同时也给予温馨提醒:广大市民如遇马路上有影响交通安全的障碍物,可联系路政部门或直接拨打110请求处理,在紧急情况下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之下,在距离障碍物50米处安放警示标志,然后进行清理。小朋友遇到类似情况,建议向在附近执勤的警察叔叔或成人志愿者寻求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婺城区各中小学校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文明意识。在婺城,有一种最美叫文明从娃娃抓起。 “文明”成了各中小学校的校园热词,做文明人、行文明事、说文明语成了校园里的新风尚。在婺城,有一种最美叫文明从小家开始。从老师说、我认为到我们一起做,一个小不点凝聚起一个小家的力量,像一个个文明的小雪球,越滚越大,飞奔在婺城的大街小巷。在婺城,有一种最美叫文明从劝导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文明劝导、分拣垃圾、清理烟头……他们的每一分努力,都换来周边群众一点点的认同和进步,让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

  一双双小手,牵动一个个家庭的文明家风。一颗颗小小的心,点燃婺城新一代的文明之光,他们汇聚成了婺城最年轻的绿色光芒。

  送“一把伞”

  暖“一座城”

  又讯(记者苏晓婕)“志愿者们辛苦了,我给大家送雨伞来了。”11月7日早上7时30分左右,在市区人民西路和后城里街的十字路口,附近一位市民主动给正在冒雨进行交通文明劝导的志愿者们送上雨伞。这一幕温情画面,被另一位市民用相机记录了下来。

  自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婺城区大大小小的路口都有在职工作人员担任志愿者,在早晚出行高峰期轮流值守,开展文明劝导。当天早上7时30分,市区忽然下起了大雨。当时,在人民西路和后城里街路口值守的几名志愿者只派出一人去取雨衣,其余人均坚守岗位。没想到,附近一市民看到志愿者在淋雨后,立即给他们送来了雨伞。

  李路福是婺城区卫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他所在的路口虽然有红绿灯标志,但还是会有一些行人着急赶时间而出现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为了护航文明出行、平安出行,面对忽然下起的大雨,李路福并没有离开去找雨具,而是选择了继续开展文明劝导。“我想着,稍微淋下雨也没什么,没想到市民会主动给我们送伞。”事后,李福路回忆,“当时就觉得十分感动,说明市民们对文明劝导和其他文明创建工作还是比较支持的。”

  现场,面对李路福等志愿者的道谢,那位热心市民连连摆手说道:“没什么,没什么,你们这么辛苦,这是我应该做的。”可李路福仍旧十分感激,他说:“事情很小,但是市民的举动和送到手里的雨伞温暖了我们志愿者的心!”李路福还表示,在文明劝导的过程中,他不止一次遇到过市民朝他竖起大拇指,或者说一声“谢谢”。“我觉得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文明创建再苦再累都值得了。”对此,他感慨地说。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