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跨界创新引领传统经济转型升级——

仨“创业男”的转型创新路

2018-11-20 09:31:54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苑

  浙江在线-婺城新闻网记者张苑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潮的引领下,大量创业创新项目在婺城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婺城区各有关部门协调合作,通过举办创业大赛、互动沙龙、业务集训,开展资源对接、区块整合、园区品牌打造等,孵化众多优秀创业项目,助力婺城经济转型升级。日前,记者择其之三,聚焦项目转型之关键,讲述创业者与创业项目的成长故事。

  “手工灯笼+设计”让这家淘宝店“红”了

  2008年的金融危机撼动了西方经济,也让当时詹一波表姐经营多年的外贸生产企业面临绝境。詹一波接到表姐的求援后赶去帮忙。可这恰恰成为詹一波未来十年事业大转折的机遇和起点。

  当时,表姐办着主营纸灯笼生产的大工厂,全手工制作完成的灯笼,大批量出口欧美国家。由于纸灯笼技术难度低,同行外贸业务竞争已然趋于白热化。业内开始用“零定金、薄利润”的高风险低回报方式争取订单。詹一波的表姐就是这种情况。300万元的订单货品即将发货,金融危机爆发,对方一个越洋电话,表示这批货不要了。“这足以让一个小工厂在一夜之间倒闭,客户不要的订单货,一文不值。”詹一波说。

  好在这批订单货上没有LOGO,初探电商的詹一波尝试着在淘宝店兜售这些积压的货物,开起了淘宝网上第一家纸灯笼专营店。“因为灯笼是小品类,没什么人关注。而且那时候中国人用灯笼装饰节庆、装点门面、用于家装的非常少,大家普遍认为市场并不大。”詹一波说。没想到,这让这个小工厂绝处逢生。300万元的灯笼得到了国内众多批发商的青睐,很快售空,甚至比原先的外贸渠道销售额更高了一些。

  帮助表姐度过了这次难关,詹一波开始反思,要如何破解这种不对称的贸易关系。“因为是大通货,各家做的没什么区别,老外就拼命压价。但是如果做出来的东西足够有特色,别处买不到,那么,我们就有议价空间。”詹一波说。于是,詹一波开始寻找设计合作方,在淘宝上还极少有灯笼商家的情况下玩起了“时尚灯笼私人订制”。这一小试牛刀,得到了陈凯歌导演的《猫妖传》剧组的关注,对方剧务在淘宝上找到詹一波,希望他能为影片设计一组灯笼作为道具,并提出了详细的设计要求和预算。詹一波发现要满足这些条件,设计和制作难度都相当高,且一定没有利润。在对方的再三催促下,詹一波打算做一次且不计得失的尝试。给工厂下单做灯笼面,一单至少3000个。留够供应剧组的,詹一波将多余的放到淘宝店里卖。《猫妖传》一经播出,灯笼随之热卖。

  可在欢喜之余,詹一波很快发现,同款灯笼紧跟其后在淘宝其他店铺上线,售价比他的还低。输入“灯笼”关键词,网站已显示有38万多家店铺。思考再三,詹一波着眼知识产权保护,开始整理一打打的专利申报资料。

  詹一波的纸灯笼在影视圈的名气越来越大,浙江卫视、湖南卫视等省台综艺节目的栏目组纷纷找到他,希望他能提供有设计感的灯笼。“可是设计是一回事,制作又是另一回事。一个灯笼的制作涉及各种不同的工艺,而一个工厂通常只掌握其中几项。”詹一波说。恰有不少工厂找到他,表示希望与他合作,共同做好灯笼产业。于是,詹一波考察四川、福建、广东等全国各地的灯笼工厂,在其中做起了资源整合,实现设计稿的无障碍生产。新款灯笼上了电视节目的背景墙,成了淘宝造物节的亮点,出现在了碧桂园等知名企业的大型活动里,詹一波的同款灯笼也随之热销。“爆款”的经典梅花灯笼甚至在一个月内实现了单品50万元的销售额。詹一波的灯笼也以另一种姿态,与“环球”等跨境平台合作,实现了精品化出口。目前,国内销量与外贸出口量分庭抗礼。

  “私人订制”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客户只要一个,但我一单至少做3000个。这显然不合理。”詹一波说。眼下,詹一波已通过相关技术整合,顺利搭建“一件定制”灯笼生产线。相关专利正在审批中。

  “繁育生产+非遗后加工”让这些水产品“活”了

  在金华市区江南“金华酥鱼”店里,一口大炉上架着一口大铁锅,锅里热油熬得通红,锅沿一圈冒着细密的泡泡;另一头,足足五斤重的草鱼刚被挖肠刮肚,去了鱼鳞,正被一双手放到水龙头下冲洗,鱼尾还不甘心地用力甩动。瞧着火候得当,王海智下手将鱼剁成大块,丢进油锅。只听锅里像是被点着了一般,一阵连续的喧闹声伴随一袭浓郁的鱼香。一只大勺将鱼块一并从锅里捞出来,搁进旁边事先勾好的浓汁里,只见鱼肉肌理分明,冰凉的汁液沁进鱼肉被炸开的缝隙。这一道“金华酥鱼”便是成了。

  这口久别重逢的金华老味道,让白发老人纷纷光顾,更让年轻人津津乐道。而它对于“泥鳅大王”王海智而言,是对水产经济的新尝试。

  在创业最初的四年,王海智看准泥鳅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拜师学艺,钻研泥鳅繁育技术,后创办“鳅海农场”,在白龙桥镇承包农田,试水泥鳅养殖。然而,理论与实践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面对已经投下去的大笔资金和泥鳅接连大批死亡的“惨状”,王海智一边向农科院等技术单位取经,一边踩着雨鞋一遍遍地下田做技术试验。经过一次次的失败,终于,王海智掌握了系统的泥鳅繁育及养殖技术,在蒋堂镇开辟新的养殖基地,基地泥鳅产量及品质稳定。王海智也受邀到全国各地做技术指导,被业内称作“鳅王”。

  如此一来,技术输出带动了品牌宣传,“鳅海农场”的泥鳅销路极好。王海智开始思考“鳅海农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他拓宽了养殖范围,增加了草鱼、鲢鱼等可与泥鳅和谐共生的鱼类。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海智跟父亲提起儿时美味的“酥鱼”。父亲告诉他,爷爷就是做这道吃食的高手。在南山脚下的安地镇,每逢年关,村里各家各户都会准备好一道吃食——酥鱼,微辣鲜香,是春节里待客的佳品。可制作工艺复杂,日子久了,便少有人传承。这口金华味道便只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和传言里。

  为此,王海智做了详细的调查,做了大量的试验,恢复了传统“酥鱼”的制作技艺,还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糖醋味”,并将之应用于泥鳅、草鱼等的后加工。这一口金华味让来往顾客念念不忘,总是供不应求。

  眼下,王海智正在钻研酥鱼长期保鲜技术,实现跨地区销售,进而延伸水产养殖的经济链。他希望,“金华酥鱼”可以成为金华的另一张新名片。

  “相牛+连锁经营”

  让这家面馆“火”了

  第一个五年,他从零起步,突破技术、经营成本等瓶颈,成长为养牛专业户。第二个五年,他逐渐盘清养殖的黄牛,转而搭建精品黄牛肉选购渠道,成为牛肉面连锁店负责人。两段看似迥然不同的创业经历,在赵建波本人看来,走的都不是弯路。

  在第一个五年,从计算机技术专业毕业的赵建波,在几次创业失败后,一头扎进黄牛养殖业。起初,他承包农田种植草料,夜以继日地忙于施肥和收割,可牛儿们依旧吃不饱。无奈之下,他开始向农民收购稻草、番薯叶、萝卜叶等废料,却意外地发现,老农们听说废料也能卖钱十分欢喜,牛儿们吃着这些好料分外开心,他一核算,成本却降了许多。赵建波很快买了运货车,轻轻松松在村里为牛儿们收到了美味大餐,日日管饱。

  后来,赵建波开始琢磨起“相牛”。小牛论头买,养大了论斤卖,一头牛的育肥潜力直接关系着这桩生意的盈亏。好的相牛师评估误差只在五斤之内。作为新手的赵建波吃了不少亏。“牛的长相、背上皮毛和肌肉的触感、与人交流时的状态,这些都很重要,在不同的季节都有不同的表现。”赵建波说。几番周折,赵建波渐渐摸清了其中的门道,在牛市上练就了“火眼金睛”。同时,他也逐步建立起最经济的育肥模式,即幼年喂草料,撑大骨架,进入生长发育期后,喂玉米粉等精料,长肉。如此一来,牛儿养到三四岁,就能在牛市上卖个好价钱。

  2014年底,赵建波在金华市区江南开了第一家牛肉面馆。店面不大,赵建波却花了不少心思。最初的一段时间,他在店里卖自家养殖场的牛肉。圈子里的人都说,牛市上牛肉品质参差不齐,零售商赚了不少差价。好牛肉要卖高价,做门店零售的确是个好办法。眼看着赵建波的牛肉面生意越做越红火,且不见“尝鲜后就冷场”,大家都想着,他得走上“黄牛养殖+门店零售+观光游”的路子。

  可是,赵建波又走了一招新棋,因为“自己养投资回报太慢,资金难周转”。他到天南海北的牛市上,一边将自家养殖场的牛卖出去,一边凭着多年练就的“相牛”本事,找好的牛源,供应牛肉面馆的用料。“炒牛肉,三四岁的牛最好,口感鲜嫩。但牛肉煮汤,还是要八岁以上、做农活的牛。卤牛肉,最好是‘雪花牛’,薄薄的一片肉里肥瘦相间,要在特殊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赵建波说。

  在赵建波的牛肉面馆,后厨有专业的面点师和打卤师,前台有专职的收银员和服务员,餐厅里窗明几净,乐声款款,俨然将牛肉面馆这等市井小店经营成了舒适的标准化餐厅。牛杂面10元一碗,牛肉加牛杂面15元一碗……两家餐厅每日“吃”下一头牛,月销售额可达30万元。

  眼下,赵建波正筹划着做第三次转型,将业务重心完全转移到牛肉面馆上,一方面继续寻找优质牛源,另一方面逐步建立“散户订购”这一较稳定的牛源渠道,即从农户手里提前订购农耕牛,再将原有的黄牛养殖场转型为生牛畜养仓库,进一步完善牛肉面馆连锁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