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一座古戏台 多少人间事

2018-12-21 09:29:46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张苑 通讯员 范春雷

  婺剧四百年,梨园人在戏台上,咿咿呀呀唱尽了天上凡间事,游子家国心。然而,早在很久以前,这些古戏台上就开始上演一场场霸王割据,一幕幕悲欢离合,从汉时胡人百戏到宋词元曲,从独人弹唱的道情到戏班人马粉墨出演。如今,千年古戏台历尽沧桑,板柱爬满斑驳,似是一名须发斑白的老者,默默诉说着婺州先民的造物智慧。婺城区对八婺古戏台做了大量调研,形成金华古戏台数据库。日前,这个数据库在浙江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项目验收中获评优秀。

  古戏台何以高居庙堂

  金华的古戏台通常高居庙堂,如位于金华市区江北马路里90号的金华府城隍庙古戏台和位于婺城区汤溪镇汤溪城隍庙内的古戏台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座。

  金华府城隍庙古戏台始建北宋治平元年,后于清同治年间重建。古戏台位于第二进明间后,为固定木质戏台,台顶为单檐歇山顶式,由四根方形石柱支撑主体结构,柱子上端镶有牛腿、架梁、斗拱,台四周有木质栏杆,台三侧有12个望柱。

  汤溪城隍庙木质雕花古戏台始建1472年,于1866年重修。戏台位于城隍庙一进大门后,台顶为硬山顶式,上方悬挂“廟貌重光”匾额。戏台共有16根台柱,镶有雕刻精美的牛腿、架梁、斗拱。两侧有门洞通后台,戏台中间的台板可拆卸,台底中空,台周有25厘米高的镂空雕刻围栏。戏台后方及两侧有阁楼,台后为戏房,两侧为戏楼。

  古戏台面积通常不大,如以上建制考究的两座舞台面积也不过25至28平方米。背后一块大木板上挂各色幕布,便是舞台背景。戏班乐队就紧挨着背景墙面向观众落座。由于演出空间小,当年的演出阵容也不似如今这般动辄二十余人。舞台对面楼上楼下及两侧,摆上座椅,便是观众席。正对戏台的位置,本是绝佳欣赏角度,却恰是城隍老爷的塑像。古戏台的这一建制便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当年庙堂之中戏剧演出最初的用意。这在家族宗祠中也有明显的表现。

  婺城区雅畈镇小窑上自然村周氏宗祠中现存有一座古戏台,始建清嘉庆4年。祠堂为三进二明堂结构。戏台位于一进大门后。台顶为单檐歇山顶式。戏台由四根柱支撑主体结构,前两根为方形石柱,柱上端镶牛腿、斗拱、架梁,雕有鸟兽、花卉、人物像,雕工精致,台顶与架梁间有木质镂空隔板。目前台板损毁已拆除。

  在临近的罗芳桥村胡氏宗祠,也有一座古戏台,始建清康熙年间。祠堂为三进二明堂结构。戏台位于一进大门后。台顶为单檐歇山顶式。戏台由四根柱支撑主体结构,前两根为方形石柱,柱上端镶牛腿、斗拱、架梁,同样雕有鸟兽、花卉、人物像,雕工精致。台顶与架梁间镶有木雕件。目前台板损毁已拆除,戏台整体破损严重成危楼。

  古戏台位于宗祠倒座,面向第二进大堂。在金华民间,在宗室祭祖、修谱或长者做寿时,常有请戏班子连续演出几天几夜的习俗。演出的用意不言而喻。

  当然,古戏台也有场外版,如金东区孝顺镇的白溪、严店,兰溪的义乌会馆,都有独立的戏台,得益于精妙的檐角设计及外沿的砖砌保护,古戏台保存完好。

  揭开古戏台扩音之谜

  大堂门一关,乐队走起,古戏台上就是正儿八经的一台剧场戏。围观者虽近在台前,却少说也有百二十人,加之过程中难免有杂音叨扰,观众们要如何才能听得更加真切呢?除了艺人们洪亮的大嗓门,先民们有自己的妙招。

  细看金华府城隍庙古戏台,可见其有精致顶棚,正中有球形鸡笼顶藻井,近两百个凤头昂首盘旋,制作精美,立体感很强。再看汤溪城隍庙古戏台,正中原有藻井,文革时期拆毁,目前只留一个八角形外框。雅畈镇小窑上周氏祠堂古戏台顶上有方形藻井,正中绘麒麟神仙画,周围图画已模糊不清。罗芳桥村胡氏宗祠古戏台的顶上也有方形藻井,隐约可见彩色绘画。

  这些工艺精美、如倒扣的锅一般的藻井深藏于戏台顶部,并不在观众的可视范围之内,显然不仅仅为了美观。参与数据库采集的工作人员认为,藻井的主要功用就是扩音。但目前发现的古戏台中,藻井存量极少,多数台顶正中为平顶式,推测是当地百姓在藻井损毁后以木板替之。

  婺派古建筑研究学者洪铁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戏台顶部藻井的建筑手法应该是清代以后的做法,是建筑工匠在既往平顶式台顶之后做的进一步探索,比如汤溪镇上境村百顺堂古戏台始建明永乐年间,戏台正中无藻井,隔板上有一个八角形外框;汤溪镇鸽坞塔村钟氏祠堂古戏台始建清中期,台顶也为平顶式;再如榉溪、俞源、茶坛等年代久远的古戏台均为平顶式,同样有扩音效果。洪铁城指出,藻井工艺存在较大难度,但可恢复。在早年走访中,洪铁城曾听百姓与他提起,戏班子唱戏时,会在台板正中央的底下搁三只空的大水缸,以起到扩音效果。

  金华古戏台不仅在扩音工艺上巧夺天工,在戏台的拆装设计上也有所表现。建在宗祠中的古戏台,中间一块台板及附带的支撑柱通常可拆卸。上演大戏时,人们可以进入大门,往左或往右绕道进入第二进看台。遇盛大活动,人马必须从祠堂正门直接进入时,则可拆卸下台板,让出一条宽敞笔直的通道。

  戏里戏外多少故事

  《三请梨花》、《僧尼会》、《白蛇传》……梨园艺人演绎着一段段千古传奇,游离于天上人间,扣动着水乡人的心弦。古戏台点点滴滴的装饰,帝王将相、花鸟虫鱼、八仙过海……同样在讲述着另一段传奇。

  金华府城隍庙古戏台雕刻精美华丽,以人物、动物为主,台三侧架梁上悬挂12盏宫灯。外侧有精美的戏剧故事人物雕刻,戏台照壁后有楼梯和后台。戏台有对联曰:“能道俗情勿遗聪听,急须猛省莫太认真。”

  汤溪城隍庙的围栏及台檐上有精美的花卉、人物等雕刻。台后太师壁绘有松鹤图案。戏台有对联曰:“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古今来多少角色,天地间大小舞台。”

  汤溪镇鸽坞塔村钟氏祠堂古戏台有对联曰:“台上戏古义为今今再演出教今人。台下事今亦是古古续戏生后人观”……

  千百年间,江南水乡,悠长的雨巷,如丁香一样的姑娘,在绵长的岁月里垂垂老去,儿孙绕膝,在古戏台前,一遍遍讲述着那些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戏里戏外的故事……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