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几度改革风 婺点香更浓

2019-06-17 09:20:4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张苑

  婺州千年史,一口金华味。粉墙黛瓦的婺派古居里,宽广低矮的天井下,代代勤劳的婺州手艺人,手里掌着一颗深谙天时、地利与人和的蕙心,以糖、油、粉“老三样”为主角,辅以芝麻、花生、松子、核桃等道地食材,假以泡发、压粉、拔丝、蒸、煮、炸、炒等家常烹饪技法,借以春潮、夏暑、秋燥、冬寒等当地特殊气候,在炉边年年月月的摩挲中,创作出春饼、夏糕、秋酥、冬糖等至少140多种节令糕点,点缀在婺州漫长的悲喜长河中,调和着婺州人离散有时的恬淡日常。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1年,时代洪流如大浪淘沙,涤荡着大江南北各色经济形态的起起落落。金华城里零星密布的糕点作坊聚合为金华糖烟酒公司金华糕点厂,改革大浪又将之解体,化作金华糕点自由竞争市场。趟着浪潮走来的金华糕点手艺人坚守着一份文化自信,迎来了文化经济时代的东风。前不久,徐根荣、吴涌、褚艳果等新一批糕点手艺人被列入婺城区第六批非遗传承人名录。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他们遇见了“叫好又叫座”的喜人境况。

  连锁经营培育社区市场

  66岁的徐根荣不曾想见,自己做了40多年的金华糕点,会在退休后等来它盛放的春天。端午节前短短一周,他带着陈丽明等徒弟们日日起早贪黑做糕点,依旧供不应求。只绿豆糕单品,就足足卖了100多万元。到了端午当日,五店货架上,连带着其余糕点,都已卖空。

  正当“无论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这句醒世名言如石破天惊般中止了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徐根荣通过顶岗进入当时的金华糖烟酒公司,单位安排他站柜台,他不乐意,愣是被一股甜香召唤进了金华糕点厂学手艺。青年徐根荣常喜呼朋引伴,手头勤勉,老师傅们也乐得指点一二。徐根荣也学得快,学得好,尤以酥糖制作手艺甚佳。

  1996年,金华糖烟酒公司改制,金华糕点厂解体。徐根荣下海,在古子城开起了糕点厂。市场经济发展之初机制的不完善,抑或是手艺人的经营短板,因一次追款未归,徐根荣放弃了对大工厂的憧憬。此后辗转将军路、旌孝街,徐根荣守着临近菜场的一家糕点店,早上4点开门营业,正午散市关门,午后做上几个钟头的糕点,将卖相好看的装了,足够第二天卖,把破了皮的或是边角料随手递给身旁的小女儿当零嘴。于是,徐家糕点的口感,全凭这父女俩的一张嘴把关,鸡蛋糕蒸好了出炉10小时后吃,又韧又香;S饼在春雨绵绵的日子里做,放案板上一昼夜,受了潮才好吃;擦酥里的芝麻必须大火开锅炒香,不然拌上10斤也不敌那1斤的香……年复一年,小日子倒也过得安逸舒适。小姑娘在糕点的蜜罐子里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徐,老徐的两鬓悄然爬满了白发。

  从温医眼科专业毕业的小徐,毕业后在当地小镇上开了家眼镜店,一度将它做成了网红店。2015年,老徐一次偶然的血糖飙升进了急诊,便轻易将一颗倔强的游子心从千里之外拉了回来。“忽然很害怕,害怕来不及,我就回来了,回来做将来成为另一个老徐的小徐。”小徐说。小夫妻妇唱夫随,妻子做经营,丈夫学手艺。老徐喜出望外,兢兢业业带起了徒弟。

  “小时候,别人来家里央求我爸再做一笼糕点,当时觉得没什么。长大后,直接面对顾客,看到从前还是高中生的女孩如今带着孩子来买我家的糕点,海外乡贤专程来买了带到大洋彼岸去,这种感觉忽然变得很特别。”于是乎,小徐有条不紊地张罗了一支数十人容纳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分工明确的团队,兴致勃勃地在江南江北开起了五家门店,在每一盒糕点上贴上老徐的大名。她喜欢菜场旁的烟火气,爱做普通老百姓的生意,简单明了,细水长流。

  几年网店经营,小徐领略过互联网PK,遇到过“职业打假人”。生意一日比一日红火,小徐定位明确,坚持微信推广,实体店销售,同城可跑腿送货;团购5万元以上的单子暂时不接,不打折冲销量;待完善相关认证,再稳步探路线上销售。因为老徐对小徐说,小店生意经无它,唯实诚耳。

  个性定制打开需求新视点

  时间已过端午,然而,在糖古糕点坊,褚艳果还是跟着师父徐爱国、曹春蕊一起做了一版绿豆糕。有江西顾客品尝了金华好友送去的糖古牌绿豆糕,很是喜欢,辗转找到“糕点小王子”徐家兴,想要再购买一些。端午这几日,绿豆糕单品为“糖古”创造了20多万元的销售额。紧接着,这家的爆款“婺式月饼”的制作即将提上日程。

  自16岁入行学做糕点,一晃17载,褚艳果作为新一代传承人,见证并参与了糖古糕点个性化发展征程。早年,“糖古”第一代传承人柯文娟在金华糕点厂从事技术管理工作,退休后传道授业于儿子徐爱国及儿媳曹春蕊,自主创办糕点厂。“糖古”起初以经销店渠道销售,后一度成为沃尔玛在金华地区的糕点供应商。超市里糕点日销千斤不愁卖,厂里师徒搭档忙得连轴转。可是,十几元一盒的糕点,超市拦腰砍走了一半的利润。有感于传统糕点行业工作强度大,利润微薄,褚艳果的不少师兄弟纷纷改行择业。

  “现在流行说‘工匠精神’,其实这在我们手艺人中,就是个朴素的道理,坦坦荡荡地做个好人,讲义气,有始有终地学一门手艺,凭本事。”褚艳果说。

  金华传统糕点的制作有其严格的程式,泡发后磨浆或是打粉后拌水,压模时的速度和力道,炒制时的火候控制……都直接影响着糕点的口感与卖相。从最初的打下手,到学习炒制等前期备料,到上模压糕,再到识记配方,直至自主研发,褚艳果十余载如一日,潜心好学,上下求索。传统糕点可比中式烹饪,诸如力道、火候、干湿度、配比等,多因天时而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得其真意,只能在实践中领悟。起初,褚艳果学炒芝麻,心无旁骛地翻炒、瞧着火候,芝麻香愈来愈浓,觉着恰到好处,立即去了火,却生生将一大锅芝麻给炒糊了。

  2009年,“糖古”扭转超市供货商定位,开始探路个性化经营,着力在宋时月饼基础上研发“婺式月饼”。褚艳果与师父一起,不断调整月饼的拌料和工艺,每日早上试做,搁置半日,下午试吃,总结并讨论改良方案。2012年,“婺式月饼”悄然涌入金华月饼市场,一年胜过一年得火爆。去年中秋,糖古“婺式月饼”创造了单品100万元的销售额。

  此后数年,糖古糕点逐步恢复毛坦、麻饼等金华传统糕点,创新咸辣巧果、巧克力绿豆糕等新式金华糕点,配以古朴的礼盒包装,成为金华人问候亲友的节礼、婚宴伴手礼。

  “非遗体验”拉动渠道拓展

  这个端午,除了忙着做糕卖糕,吴涌跟着金婺非遗体验中心一起,拍摄抖音微视频,参加非遗大赛。近几年间,这位金华糕点的老手艺人也与众多非遗传承人抱团玩起了“非遗体验”,再此过程中拉动了“胜利蛋糕”的渠道拓展。

  从浙师大附小到部队幼儿园,从几人的小班到300多人的大班,吴涌自觉中年转型,由一名沉默的手艺人摇身一变,城了“孩子王”。自1979年入职金华糕点厂,经历了中式糕点与西式糕点的博弈,吴涌相信,金华传统糕点的传承与发展,要从娃娃抓起。“小朋友都是从玩耍中学习的,在玩耍中培养他们对金华传统糕点的情感,长大了,他们就是最理想的客户。”吴涌说。

  跟着金婺非遗体验中心组织的非遗展销团队,吴涌将自己的糕点手艺带进了万达、永盛等核心商圈,带到了金华农耕文化园等旅游景区,带去了各中小学校的课堂。传统糕点DIY成为市民们中流行的新玩法。搭乘非遗体验进商圈、进社区、进学校的快车,“胜利蛋糕”成为不少参与者及合作方采购会员节礼、员工福利的供应商。

  做了半辈子西点,吴涌始终感激,早年的中点学习,为后来的西点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中点里常用的分蛋打法,就是后来西点中戚风蛋糕制作的基础。掌握中点制作的灵活性,就不容易拘泥于西点制作的流程,可以机动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吴涌说。

  1979年,吴涌入职金华糕点厂学做中点,改革之风将西点文化吹入八婺大地。赶着时髦,金华糕点厂分配一批员工组建西式蛋糕车间,吴涌就是其中一员。每日七八个生日蛋糕,足够吴涌练出了一手出色的裱花手艺。1997年,吴涌下岗开店,以街取名“胜利蛋糕”。裱花选材从最初的全蛋奶油到植物奶油,再到动物奶油,学习交流圈从金华走到省城、上海、全国乃至国际,吴涌守着胜利街这家老店,22年不变。每日傍晚,当时的金哈六中、新青年高复班及邻近学校的孩子们放了学,来店里将蛋糕一扫而空,却将吴涌心里填得满满当当。

  眼下,吴涌开始琢磨起线上渠道,希望通过玩转新媒体,打开“胜利蛋糕”的发展新路。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