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小屋里的微光,照亮爱与生活前进的方向

2019-06-26 08:47:3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张苑

  日前,3名爱心人士代表“久久爱的小屋”,结伴前往,亲自为第43期共14名受捐助少年儿童送去了善款。汤溪二中、汤溪中学、宾虹中学、金华实验中学、金华二中、艾青中学、金华一中、金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金华建筑技术学校;兰溪官塘、马涧、兰荫中学、兰溪八中、兰溪五中、登胜小学……自2015年6月首次发起爱心募捐活动以来,“久久爱的小屋”的爱心脚印已落满八婺,扩散至江西、贵州、安徽及云南,爱心成员由最初的30多人增长到250多人。4年间,这群小屋家人与贫困孩子们一起,直面慈善遭遇的种种社会非议,经历了一场关于公开透明与信息保护的共同探索,不去打扰与不被打扰的互相尊重,真诚关爱与爱的反思的彼此馈赠。

  亲爱的孩子们:

  “久久爱的小屋”是一些爱心人士通过微信平台组成的民间慈善团体,大家从事的行业五花八门,所在的区域遍布全国,但是大家都有一颗热心捐资助学乐于奉献的火热的心!小屋自2015年6月成立以来,已经陆续资助了42批共693人次生活困难的孩子,共募集善款437700元。你们是第43期享受到资助的天使们,请记住本期捐赠人士的名字……记住他们不是将来要有所回报,而是希望你们能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在心中种下一颗爱的种子。今后当你们有能力的时候,也能像今天的叔叔阿姨兄弟姐妹们一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将爱的火种不断传递下去!

  你们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现在碰到的生活困难问题只是暂时的小挫折,我们的微薄资助只能帮一些小忙,最终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勇敢地面对及克服!贫困和挫折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希望你们珍惜这份宝贵的财产,在未来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顺、越来越幸福!

  “久久爱的小屋”全体成员

  1勇敢是直面困难去做有意义的事

  筹齐善款不到一周,一封短信与800元助学善款一起,经由班主任或家长,被悉数交到了孩子们手中。接受捐赠的孩子在签收表上签字。“久久爱的小屋”送款人员与家长或老师合影。一年一次的助学捐款,简洁明了,亦如那封《致可爱的天使》的短信。

  很快,这一期捐助的孩子的信息来源、核实情况、捐助人及捐助金额明细、八婺范围内孩子的送款合影、省外孩子的银行转账记录连同其他相关数据,在“久久爱的小屋”微信公众号公开发布。

  “我们坚持群体对群体的捐助形式,尽可能做到全透明、全公开,杜绝社会舆论对当下慈善的种种诟病。这是我们最初的想法。”“久久爱的小屋”发起人“平淡是真”说。那些年,从送款延误、慈善作秀到“诈捐门”,原本以爱为名的慈善事业被安上了诸多负面标签,慈善让许多爱心人士望而却步。

  “这些新闻的确会给人以压力,让慈善变得困难,但这不应该成为人们放弃慈善的理由。对于慈善机构,我们更应当有一份理性的态度。”“平淡是真”说。他找到金华市妇联,了解到“春蕾计划”及其相应的多层把关机制,参考了每年800元的平均捐助额度,遂与妻子及相熟好友商议成立“久久爱的小屋”,希望爱的传递能久一点,再久一点。

  他集合有助学意向的朋友,组建了“久久爱的小屋”微信群。为了做进一步的核证,加之“春蕾计划”实施多年,不少曾经身陷困境中的花蕾已长成参天大树。“平淡是真”与好友一同实地走访目标捐助者,全程图文公开,核证属实后将之纳入捐助范围。

  每月10日前后,“平淡是真”在微信群发布当期捐助对象信息及捐助金额,群成员按照自身意愿在微信群里以转账形式认捐,捐款筹齐即止。筹款后一周内,“久久爱的小屋”成员自愿报名,至少三人一同前往送款,送款路线公开,送款全程图文发布。为方便送款,“久久爱的小屋”通常每月锁定八婺其中一个县市,外加几名省外助学汇款。

  这样的公开机制赢得了不少微圈好友的信任,从几位发起人身边的同学、朋友,到朋友的朋友,不断有新成员加入。

  群里有身在金华的外省人,提出希望“久久爱的小屋”能捐助自己家乡的贫困儿童。于是,在江西,在云南,在贵州,在安徽,“久久爱的小屋”组成志愿小组,拜访当地学校、妇联、贫困生家庭,一一践行公开透明机制。

  2尊重是接纳每个生命的脆弱与力量

  “久久爱的小屋”需要勇敢面对的不仅仅是隐形的社会压力,更有那些琐碎却深刻的人性。

  群里一位律师说,信息公开应当兼顾保护孩子的隐私,困境中的孩子通常敏感且脆弱。于是,大家商议,每一次送款,小屋家人事先与孩子的老师或家长联系;到校后,悄然找到班主任,提出单独见孩子,并叮嘱尽量不让其他同学知道。小屋家人只在不经意间问及孩子的近况,期间没有过多的交谈。公开拍照也由孩子正面照改为侧影,进而改为小屋家人与老师或家长的合影。

  群里一位医生提出,单纯的经济援助之于身患绝症的儿童而言,实在太过无力。于是,“久久爱的小屋”不再捐助绝症患儿,换之以捐助更多其他孩子。

  有小屋家人提出,各省份平均生活水平不同,应该适当调整助学金额。于是,“久久爱的小屋”最终商定,浙江每年一次性助学800元,江西600元,云南、贵州、安徽500元。捐助在孩子高中毕业后即终止。

  第一次在江西南昌幽兰镇寻找贫困儿童,孩子人数过多,小屋一时间无法筹措这笔突然增加的善款。有小屋家人提出,尽可能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捐助。于是,小屋家人赶在开学季,以每人100元的预算标准,给每个孩子送去了一个装满文具的书包。

  到云南实地走访核实过程中,小屋家人们发现,芒市寨子里的孩子们缺少衣服,他们通常光着身子,窝在门前树下的土灶前烤火,甚至没有裤衩。于是,“久久爱的小屋”临时发起一次旧衣捐赠活动。短短数日,八成新以上的童装堆满了大半间屋子。小屋筹集1000元邮费,将衣服寄到了孩子们手中……

  一位爸爸来电:“今年孩子上大学了,可是我们家经济还是很困难,能不能请求你们再捐助一年?就一年。”“好的,我们商量一下,尽量帮助您。”

  一位妈妈来电:“谢谢你们这几年的捐助,现在大孩子病好了,我们家总算缓过来了,把捐助的机会给其他更需要的孩子吧。谢谢!”“好的,也谢谢您。”

  一位大叔来电:“我们家又出事了,需要一大笔钱,你要好人当到底,帮帮我们!”“很抱歉,这是所有人的捐助,不是我个人的。”……

  在金华二中,小屋家人递上捐款,孩子把信封丢回来:“我不要!我们家不缺钱!”小屋家人一时愕然,“孩子,你先拿着吧。你看,反正就是一点小钱。”事后,小屋家人联系孩子的父亲。电话那头先是一声叹息:“我们家破产了,孩子这学期的学费都是借的。我们不想让孩子知道,半大不小的孩子,怕影响他学习。”“那我们以后就打款给您吧。”

  在游埠,老师提出质疑:“她学习成绩这么差,一点用都没有,你们怎么还捐钱给她?我们班里成绩好的很多。”孩子怯怯地躲去了墙角。“我们这是助学金,不是奖学金,我们不是锦上添花,我们要捐给最需要的人。”小屋家人答。这时,孩子开始止不住地哭泣。

  在兰溪,孩子木然地坐在一层小平房里,家徒四壁,父亲重病,母亲改嫁,爷爷奶奶久病不起,仅有的一台老旧风扇吱呀呀地摇着头……

  在秋滨,孩子父亲因交通事故去世,孤儿寡母守着盖了一半的房子以泪洗面,孩子不肯去上学……

  “在金华范围内,多数家庭都是因病返贫,或是突发事故致贫。最贫困的群体通常在城市。每次送款,我们总有一种感觉,孩子们不仅缺钱,还缺更重要的别的什么。可是这个领域太专业,我们不敢动。在经济援助之外,我们更希望心理咨询专业人士的加入。”小屋家人“风中的纸屑”说。

  3爱是自己与自己的抵达

  “久久爱的小屋”一众发起人,多已天命之年,褪去了年少时的眼高手低。“年轻时志向总是很高远,可总是实现不了,现在就只想着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平淡是真”说。

  起初,“平淡是真”与妻子在市妇联挑选捐助的孩子资料,想捐助的人很多,可是力不能及,本想认捐4个,妻子说再加一个,他点头,“当时心里没底,想着筹不到款,那就自己兜底,也不至于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

  第一次筹款,30多人的“久久爱的小屋”微信群,半日的筹措时间,“平淡是真”最后补了500元,完成了筹款。此后,“久久爱的小屋”每月追加几名捐助对象。

  几次下来,发现有几名群友从不捐款,“平淡是真”很生气,将他们踢出了群。此后一段时间,“久久爱的小屋”筹款出现了瓶颈,“多的时候我一个人要补2000.”“平淡是真”开始反思,朋友也乐得从旁提点一二。“大家经济情况都有波动,这月手头紧就少捐或是不捐,手头有余钱了就多捐一点。这是人之常情,是我狭隘了。我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也不应该给别人压力。”于是,踢群事件不复发生。

  群里不少人在炒股,有意无意地调侃,“好歹做了些善事,为的就是求个福报,怎么反而老亏钱。”许久,下面有人回:“不管赚钱亏钱,助学都是一件好事。慈善彻底脱离了功利,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功利心,或许才能美好得很纯粹。”

  问及成立“久久爱的小屋”的初衷,几个中年大叔的回答很直接——因为孩子。当时,孩子正值青春期,张扬叛逆,让一群父母不知所措,甚至组团报班上青春期教育培训课。“上完课,有了一颗静待花开的平常心,可还是想着自己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想着给孩子的成长以更多爱的濡养,不仅仅是接受爱,更懂得以真诚且舒适的方式,爱他人,爱自己。”这群大叔纷纷将自家孩子拉进了微信群。数年间,孩子们不曾有丝毫的反馈。

  “可我们还是决定坚持下去,静待花开,或者不管花儿开与不开,助学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它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照见了自己的本心,坦然地接纳人性的脆弱与力量,深刻地理解了让彼此舒适的爱与尊重,对自己,也对他人。”

  4年间,不断有信件从云南芒市等地寄到小屋家人手中,也有兰溪的一名受捐助儿童寄来成绩单……可是,“久久爱的小屋”没有将它们公布,“因为是私人信件,不应该被公布,这是发自本心的尊重。”

  去年12月,一位小屋家人的孩子在群里发出了4年来的第一笔捐款。父亲在下面发言:“很棒!”再无其他言语。“很多次想象过,当有一天孩子有所触动和表达,自己应该会很激动。可是,这一刻到来时出奇地平静。当时想了一会儿,决定不称呼儿子,也不用别的附加的夸赞,决定就发这两个字,像两个男人在平等地对话。”

  记者手记

  想要记录这个群体,并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一件多么不寻常的事,而是因为他们真诚且勇敢地经历了做慈善的人必经的一段心路历程,可以为鉴。这群小屋家人,纵已到了天命之年,依旧有其不足与保留,但他们勇于直面,努力成长,逐渐变得通透。“久久爱的小屋”,它也不是“垃圾爷爷金子心”那般的精神火炬,它甚至不是一盏小桔灯,不能为迷途的孩子照亮回家的路,它只是一缕微弱的星光,黑暗依旧是黑暗,身陷黑暗之中的人依然需要竭尽全力才能一步步靠近光明。可是如果,这样的星光能多一点,再多一点,不至于晃如白昼,颠倒生活本来的面目,却可以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支撑起困境中的一角,让困境中的人在未来的旅途中更勇敢,更温暖,更有力量。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