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17年的守护与坚持,换来幸福团圆

2019-06-27 08:51:25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胡敏霞

  那一年,他突然病倒,瘦小的她一边要照顾他,一边承担起了家里所有的重担,但就算再累再难,她也咬牙坚持,从未想过放弃卧病在床的他。这一照顾,就是17年。

  叫沈桂芳,他叫方锦华,他们是一对普通的夫妻,大难面前,他们互相扶持着前进,用爱诠释人间美好。

  日前,记者来到雅畈镇雅东街,走进他们的家中,倾听他们的真情故事。

  记者胡敏霞

  她说

  再苦再难我也不能放弃他

  “今天的中饭我已经帮你准备好放在冰箱了,到时候你自己拿出来热一下。”早上7点,沈桂芳准备好丈夫方锦华的午餐,匆匆吃过几口饭,便马上赶往单位上班。每天早上,对于沈桂芳来说都是匆匆忙忙的,这样的“匆忙”日子,已经维持了有17年之久。

  事情还要从2002年说起,那一年是沈桂芳和方锦华结婚的第6个年头。原本,小两口靠着勤劳的双手,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得有声有色。但在那一年,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一天深夜,方锦华突然大口大口地吐血。沈桂芳急得直哭,他却安慰说没事,结果第二天就晕倒在工作途中。被诊断为肝硬化,方锦华仅休息了一周,又像往常一样继续干活了。

  2004年,他再次半夜吐血。由于血量太大,沈桂芳只得用脸盆去接。方锦华进了ICU,每天光输血就要2000多元。家里的积蓄看光了,丈夫的情况却越来越差。先是出血不止、四肢无力,后来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接着昏迷不醒……有医生告诉沈桂芳,方锦华活不过一年,转院治疗已无意义,不如出院休养节省开支。

  身边的人,就连方锦华的兄弟姐妹都劝沈桂芳“算了吧,别治了,把他带回家照料,能撑多久是多久”。但沈桂芳说什么也不愿放弃,她卖掉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为丈夫筹集医药费。她哭着对医生说:“医生,求求你救救他吧,他还年轻,我女儿还小,他需要活下去。”

  随着情况的不断恶化,方锦华只能躺在床上,不会动也不会说话。看着丈夫这般模样,沈桂芳每天只能以泪洗面,天天在床头企盼着丈夫能早点好起来。而自从丈夫生病以后,家里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瘦小的沈桂芳身上,护理生病在床的丈夫,照顾幼小的女儿,除此之外,她还要坚持上班,不然全家就没有经济来源。

  在沈桂芳的坚持以及没日没夜的护理下,终于,2004年的冬天,丈夫的病情终于迎来了好转。有知觉了,能站起来了,但却还不会讲话。但这对于沈桂芳来说,这已经很好了。离春节仅剩下两天的时间,方锦华终于出院了。

  可是,命运和这个小家开的玩笑却还没有结束。2006年、2008年、2012年,方锦华又多次吐血入院。沈桂芳依旧毫无怨言、没日没夜地照料着,提心吊胆地祈盼着。后来,方锦华的病情可以靠药物控制了,但仍神志不清,脾气暴躁。他顺手拿起身边的物品就会往妻子身上砸,大冬天拿起水桶往她身上浇水。哭过,痛过,沈桂芳从未想过放弃丈夫。

  不少亲朋邻居劝她离婚,她不停地摇头:“我既然嫁给他了,这辈子就要和他搀扶着走下去。他是生病,又没有做对不起我的事。他已经这么可怜了,我不能再伤害他。”

  她说

  再傻他也是我的爸爸

  方锦华的突然病倒,对于这个小家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对于女儿小雨来说更是一场灾难,那一年,她才3岁。

  小小年纪,本应该享受来自爸爸妈妈的疼爱,本应该过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可小雨不一样,因为爸爸生病,在她的印象里,妈妈永远那么忙,忙得没有时间带自己去游乐场,没有时间送自己上学。

  自从方锦华出院以后,每天早上是沈桂芳最忙的时候,一边要给丈夫穿衣、喂饭,另一边还得着急地送女儿去上学。实在顾不过来,5岁的时候,沈桂芳便让小雨自己一个人背着书包去上学。旁人见了,总说:“你这个女人真的太狠心了,让这么小的孩子自己一个人走路去上学!”可别人哪知道沈桂芳的不容易!

  生了场大病,方锦华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于是,小雨每天放学回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爸爸说话,从最简单的“1、2、3……”开始教起,在爸爸的床头,小雨像个小老师一样教爸爸一字一句地说话。在小雨耐心的教导下,爸爸终于能够开口说话了,虽然听起来很模糊,虽然很慢。

  方锦华的情况慢慢开始有了好转,但他还是需要药物治疗。那时候,方锦华每隔半个月就要去趟金东区曹宅镇配中药,因为沈桂芳要上班,所以,陪爸爸去几公里外的曹宅配药这个任务就交到了才6岁的小雨身上。一路上,小雨既要照顾好爸爸,还要当爸爸的“翻译”。

  在小雨的记忆里,小时候似乎都在照顾爸爸的时光里度过。

  后来上了小学,方锦华会经常自己独自一个人走到下雨就读的学校。有一次,是小雨上小学二年级时候的事情。那一次,方锦华来到小雨学校里,因为走路不是很稳,他在学校操场上摔了一跤,当时,小雨的同学一个劲地嘲笑道:“小雨,你爸爸摔倒了!”放学以后,小雨回到家很生气地对妈妈说:“妈妈,以后能不能不让爸爸来我们学校了!我们班同学都笑话我说有个傻爸爸!”妈妈告诉小雨说,如果连你都看不起你爸爸,那别人会更加看不起他。

  从那以后,小雨便再也没有提过这样的要求。之后上初中、高中,方锦华总会跑去小雨的学校,小雨身边的同学也都知道她有这样一位父亲。邻居们劝沈桂芳,“别让她爸去学校了,孩子大了,要面子!”可小雨却安慰妈妈说,“没关系,我已经跟同学们说过家里的情况了,他们不会笑话我的。”

  采访中,沈桂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孩子跟着我们受苦了!”当别人家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小雨却在照顾生病的爸爸;当别人家的孩子在大口吃肉的时候,小雨却和妈妈说自己不喜欢吃肉,只因她知道家里的钱得拿来给爸爸看病,连肉都舍不得买……

  好在,懂事的小雨从来不会嫌弃这个历经磨难的家,而是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一直以来,她独立、坚强,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高考时更是以594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浙江海洋大学。

  和爸爸妈妈相隔千里,但只要有空,小雨就会打电话回家,询问沈桂芳爸爸的身体情况,每次她总会电话那头宽慰她:“妈妈,我找了份兼职,想要的东西可以自己买,你们自己吃好点!”今年母亲节,小雨还加了一句:“我们家虽然穷,但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个可怜的孩子。谢谢你,妈妈。”

  他说

  赶上了好时代更要感恩

  经过沈桂芳的精心照料,现在,方锦华的状况已经越来越好,基本生活能够自理,会做简单的家务;女儿小雨也已经上大学,不用沈桂芳操太多心……“毕竟我是在鬼门关走过一趟的人,对现在的生活已经很知足了。”方锦华结结巴巴地说道。

  虽然现在的生活依然捉襟见肘,但夫妻俩却有一串长长的感恩名单。

  小雨姑姑方锦梅前后借了20多万元给沈桂芳,也没有要她还钱,他们交代小雨:“以后赚钱了,我们一起把这笔债还上。”

  邻居金秋华、宋顺良、吴兰仙、陈耀芳、吴贤升都来医院看过方锦华,当时村民不富裕,他们还一百元两百元地送来慰问金。平日里有什么事情,邻居们总是随喊随到,忙前忙后地给予帮助。正月初一,方锦华发病,邻居黄良贵顾不上家里的团圆宴,赶忙开车,帮沈爱芳将其送至医院。

  布厂的车间主任张根花帮她换了工作岗位,方便她到医院照顾丈夫。

  菜场里的陈金枝心肠好,看到方锦华去,都会往他手里塞点菜。

  电影院同事李艳玲的丈夫是厨师,饭盒里的菜色丰富,看到沈桂芳只吃青菜和白米饭,就一个劲地把荤菜往她碗里夹。

  镇长陈友谊拿出自己的工资,给她送慰问金,肯定她对家庭的付出,说她带动了镇里的善美风气……

  “真运气,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沈桂芳拿出一本红色的低保救助证说,方锦华2005年领了这本证,每年可以领到补贴,看病的费用降低了不少。方锦华不能停药,但现在通过医疗保险和民政救助,他每月的药费已降至800元左右。

  雅畈镇正在开展小城镇整治,雅东街以东的消防通道要打通。沈桂芳家的后院也在整治的范围内。菜园要拆,有它在,她就不用花钱买蔬菜。狗棚也要拆,那里最多的时候养了6条狗,它们是小雨学费的主要来源。虽然有些不舍,但沈桂芳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她说家里享受了那么多好政策,当然要支持政府的新决策,况且周围环境变好了,邻居们也会住得更舒服。沈桂芳做通了丈夫的思想工作:“现在我的工资有2600元了,除去给小雨的1500元生活费,日子还过得下去。”

  “如果换作我来照顾她,我可能坚持不下来。要是没有她,我活不到今天。”方锦华结结巴巴地说。虽然还只能挪着走路,说话口齿不清,但他的精神状态已经稳定了。“知足了,知足了!生活在这个新时代真的很幸福!”在一旁的沈桂芳说道。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