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婺城新闻网记者 邱琪、 见习记者 梁亚伟
6月29日,“花满婺城幸福生活”休闲文化旅游年暨首届婺城区“卢文台治水”文化节,在青山掩映、绿水环绕的琅琊镇廊桥之畔正式开幕。开幕式上,琅琊镇与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重点项目合作协议;同时对茭白种植大户、西瓜品质评比获奖者进行颁奖;并启动了“我为琅琊做代言”网络视频活动。
当天,文艺演出、吃西瓜大赛、西瓜雕刻大赛、逛琅琊古街、品茭白美食……在主会场琅琊集镇以及分会场里阳村举办的一系列文旅、农旅活动,吸引了近万名游客的到来,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特色节目轮番登场,『五水共治』续写白沙精神
此次活动,在一支热情欢快的开场舞《金翅迎宾》中拉开序幕。舞者们迈着轻盈的舞步,跳出活力跳出风采,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艺术视觉盛宴;琅琊镇工作人员们带来的诗朗诵《白沙颂》将琅琊历史文化演绎成一幅幅流动有声的画面,让台下观众为之动容;舞蹈《江南水乡》、《仙女游琅峰》轮番登场,当地文艺骨干轻盈优美、婀娜多姿的舞蹈,好似盛开的花朵,美不胜收,舞出了琅琊好风采;由琅琊幼儿园小朋友们带来的节目《七老太嬉琅琊》,以风趣幽默的形式展现出琅琊的民俗特色;随后的节目《空竹舞动中国梦》,来自琅琊小学的学生们熟练地舞动着手中的空竹,精彩的动作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魔术表演《梦幻茭白》与台下观众们热情互动,将此次演出推向了高潮。
演出期间,主持人还穿插了一轮治水知识问答,台下的观众们纷纷举手答题,踊跃参与……
秀美的琅琊坐落于金兰水库脚下,这里是白沙溪流域的重要乡镇,拥有得天独厚的水系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据介绍,2000年前,东汉骠骑将军——卢文台率将士们来到白沙溪畔习武耕读、垦荒种地,并带领附近村民,效仿战国时李冰兴建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之举,利用水势落差,先后筑成三十六堰,为庄稼提供灌溉用水,发挥抗旱抗洪的作用,使沿岸120多个村受益。百姓们感其恩,怀其德,立庙祭之,敬称白沙老爷。如今,修筑在峭壁上的白沙古庙、原浙江省长李丰平题写“白沙堰”三个大字的碑亭,仍静静矗立在草木苍翠的琅峰山上,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古有卢文台拦河筑堰,今有琅琊开展“五水共治”,续写白沙精神。据了解,自去年以来,琅琊镇河湖库塘清淤共计9.16万方,同时严查劣五类水反弹,全面落实河长巡查,完成小微水体全面排摸。积极争创“污水零直排区”,实施主要街道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开展六小行业截污纳管整治,集镇区块污水接户率达100%。
作为向金华市区100多万居民提供优质饮用水源的“大水缸”,金兰水库蓄水6800万方,依托“白沙溪水镜光清,水面无风似掌平”的优良环境,琅琊已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皮划艇巡回赛、“健康中国健康琅琊”毅行健步走和畅游母亲河、第二届中国山水四项公开赛等多项活动。
除此之外,如今的琅琊通过为期两年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镇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活更加便捷,居住环境更加优美,集镇“颜值”不断提升,一幅生态文明、“花满婺城”、健康琅琊的美丽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西瓜大赛嗨翻全场,农副产品声名远扬
活动当天,不少婺城人的朋友圈被琅琊镇的西瓜雕刻霸屏。殊不知,在里阳村分会场,更是里三层外三层被吃瓜群众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派好山水孕育一片瓜果香。里阳村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有着40多年种植历史的富硒西瓜个大匀称,口感脆甜,一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这不,炎炎夏日,不少游客寻鲜而来,想要酣畅淋漓地吃块里阳西瓜。活动现场锣鼓喧天、彩旗飘扬。瓜农、游客欢聚一堂,拉开了“西瓜大赛”的序幕。汁水丰富的西瓜在工作人员麻利的操作下迅速被分成了若干份,参赛选手狼吞虎咽地啃西瓜,尽显“吃货”本能,窘态十足,现场爆发出阵阵欢乐的笑声。观众共同猜瓜重、比吃西瓜,诙谐幽默的语言,接地气的游戏,让和美乡村的友爱氛围在这里氤氲。
“我和朋友骑车路过,没想到自己吃嗨了还能再兜回去,真是‘解暑神器’,脆甜可口,一会儿你们也尝尝啊。”家住汤溪的徐锦坤忙不迭地向周围人吆喝。在刚刚的比赛环节,同场的选手一口一块儿,秒吃秒换,引发全场笑声不断。最终徐锦坤以更快的速度,完胜一旁的大叔。
“我种瓜3年了,我们里阳的西瓜个大、甜度高、口感好,都不愁销路,明年我一定再多种几亩。”瓜农滕大爷高兴地告诉记者。吃瓜场面如此火爆,想必不久的将来,西瓜经济也能进一步带动琅琊传统经济多开花,助力乡村传统经济向乡村特色经济的升级转变,实现乡村振兴。
同时,在琅琊老街,古街文化与服装秀来了一场美丽邂逅,还有不少物美价廉的特色农产品与地方美食精彩亮相。桑葚、覆盆子、蓝莓、富硒米、山茶油、金蝉花、香瓜、竹筒饭、油炸馃、麻糍、千层糕、观音豆腐……闻名遐迩的琅琊“土货”刚摆出不久,就被抢购一空,更有客商现场咨询合作事宜。
据悉,目前琅琊共建有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专业种植大户80余家,科技型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农家乐蓬勃发展,丰富有机的农产品正在不断走进千家万户。
冷水茭白塑形,清廉文化铸魂,生态琅琊面貌一新
在琅琊老街望泉公祠,肉圆、馄饨、饺子、腌菜……各式各样的茭白美食,令不少游客大快朵颐、直呼过瘾。
据了解,山后金村是远近闻名的“冷水茭白种植村”,这里常年20几度的金兰水库冷水,让茭白保持着特有的爽口鲜嫩。山后金冷水茭白也早已通过无公害认证,远销杭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还曾亮相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从农田到餐桌》系列纪录片,摘得2018浙江精品果蔬展销会金奖。随着名扬全国,更多的客商走进了山后金村,琅琊镇“冷水经济”这篇大文章也越做越实。
如果你想了解这份美食的前世今生,大可以去看看琅琊一望无垠的茭白水田。入梅前后,是绿植们最蓬勃的时段。茭白生长于此,犹如一个个青葱的少年。剥开绿色的叶径,茭白乍露出白胖的内质。同科的莲开了花,芋头在泥水里结了果,只有茭白,出淤泥而不染,年复一年,在每一个属于她的季节来临时,毫不吝啬地奉献着她的一切,用笔直的身姿,长成了稻禾般的绿色。这份自持,一如琅琊人历久弥新的信念坚守。
环镇一周,不少游客饱腹后前往“八角屋”临摹、小憩。这座古色古香的“八角屋”屹立在老街尽头,至今已走过600多个春秋。和望泉公祠一样,刚刚修葺一新,就有不少人前来一起读廉、学廉、话廉。读书、品茶、临摹……这里不乏百姓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活动,正成为群众丰富文化生活的好去处。
沿集镇西侧,走进空气清新、风光旖旎的浩仁村,乡村道路干净整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每一条乡道都有不一样的风景,每一处围墙都精心打造成不同的主题。乡土文化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让人不由精神焕发。
乡风淳,乡村兴。据了解,浩仁村在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基础上,结合现今治村实际,培育乡村特色。把环境卫生保洁、垃圾分类、“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农村“小事”写入《村规民约》,守约光荣、违约可耻的理念在村民中扩散开来。党员和干部家庭更是充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规范言行、求真务实、不谋私利,将清廉之风代代相传。
在最美的季节,遇见最美的琅琊。和谐优美、面貌一新的生态琅琊,在金兰水库边,静待你的到来!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