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张红星)八月炎热的早晨,记者走进白龙桥镇下窑村,村内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在天然气运输管道铺设和自然村通村路网硬化工程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顶着烈日埋头苦干,下窑村党支部书记王兆丰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电话与施工方沟通工程进展情况。
“上个月村里忙着自来水工程改造工作,需要每家每户授权同意,我在上门通知的时候,赶时间不小心踩空了楼梯,就摔伤了腿。”提起腿伤,王兆丰表示轻伤不下火线,虽然医生建议住院或者静养一个月,他却连连摇头,村里现在还有两项工程在火热的建设中,他不能休息,更不应该休息。
从2013年王兆丰初任下窑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经是第8个年头了,“那时候我们村还是一个很破旧的小村庄,几个自然村之间都没有一条平坦的道路,全是坑坑洼洼的,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场地,村民有事都不知道去哪儿找村干部。”当时,王兆丰便立下创业承诺,一定要改变下窑村“散、乱、差”的面貌,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下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美丽乡村建设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歇。
“便民服务中心是一个村最具有向心力的平台,可以把村民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王兆丰告诉记者,下窑村是白龙桥镇面积最大的一个行政村,面积3.2平方公里,由9个自然村组成,分布散乱、村民不齐心是多年积累下的老问题,所以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是改变下窑村面貌的第一步。2014年,王兆丰带领村民风里雨里忙建设,历时一年,集居家养老中心、便民服务窗口、图书阅览室、健身活动中心、村干部办公中心、会议室于一体的便民服务中心顺利投入使用。如今,便民服务中心已经成为下窑村的人气聚集点,早上不到10点,老年朋友们就聚集在这里休闲娱乐,便民服务窗口也有不少村民前来咨询。
“一开始,也有村民不理解村里搞建设,可是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从哪儿来,就从生活家园一点一滴的变化中来。”有了第一个项目的完美落地,村民对建设的支持力度大了,后续工作开展也就顺利多了,2015年王兆丰又马不停蹄地带领村民建设下窑村文化礼堂,村民还自发组建了一支鼓乐队婺剧班,通过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生活氛围。
“我已经有五六年没有离开过金华了,村里建设工作一项接着一项,我是离开一天都不放心的。”多年来,王兆丰带领下窑村开展“五水共治,全域美整治”行动,共清淤治理大小池塘10余口、淤泥3万多方,平整了34亩下窑新村建设用地,并将“雨天烂泥浆,晴天像刀枪”的路改造成为东起择住邻村西至兰溪市马达镇赤山村近3公里宽阔平整的通村大道,与此同时,又引导村民种植水果,开发了80多亩的红心猕猴桃园,260多亩的农业观光园。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没有白费,下窑村美丽乡村建设成绩斐然,村庄更美了,村民也变富了。
奋斗不息,创建不止!下窑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远远不止于此,王兆丰说,下窑村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打造窑文化特色精品村。下窑村以窑立村,清朝年间就曾创办过民窑,村民大部分都是窑工后代,如今村里还有旧窑遗址,下窑村将充分融合历史文化特色,修复旧窑厂,围绕“窑火传承”开发特色项目,带动旅游业态的发展,为建设和美家园、为村民增收致富打下好基础、走出好路子。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