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记者孙武斌、通讯员朱林罡)“现在,处理后的污水水质明显提高了,甚至还可以养金鱼。”昨天,在婺城区长山乡长山一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前,婺城区住建局工作人员赵彦杰介绍,长山一村污水处理北终端经过提升改造后,在水质和景观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成为秀美乡村的一景。
去年以来,婺城区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首批投入1200万元对48个农污处理设施进行提升改造,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一部分设施无法运行、出水水质无法满足标准、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长山一村的北端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日处理能力达70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同时,通过一系列水生态修复的技术手段,构建了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净化的水体被作为水景观的水源,修建了水景墙、亲水平台,原先的“污水池”摇身一变成为村民的“后花园”,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点赞。
农村污水处理提升改造是美丽乡村南山精品线路——“活力乡创”的配套项目之一,提升改造要达到设备升级、景观提升、功能优化的目标。截至目前,婺城区共建成729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建有处理终端646座,全区受益户数达72643户。
今年,婺城区再次投入3000万元对全区100个分布在水源保护区、旅游景点、生态廊道等重点区域的农村污水处理终端进行提升改造。下一步,将按照“水清、点绿、景美、无味”的八字方针,坚持“一端一策一方案”的治理理念,通过“原址改造+设备升级+景观提升+功能优化”方式,以建立示范终端的形式,由点及面,辐射全区,不断提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水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让乡村景秀村美。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