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蔡君楠、摄影徐乐
近年来,婺城区建立“5+x”垃圾分类工作体系,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个人、社会组织、商圈企业等不断加入到垃圾分类的队伍中来,聚力联动,创新机制,共享经验,筑牢了垃圾分类的“群众基础”,在垃圾分类“最后一厘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居民化身“守桶人”
投放、收集、清运、处理……在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中,个人是推进垃圾分类的“第一关”。分类垃圾的精准投放,除了需要每一位居民的配合,在投放点边的督导员没有一定的“功底”可不行,他们身兼指导员、检查员、劝导员、宣传员等“数职”,从源头开始,强有力地保障了垃圾分类的整个链条的运转。
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城北街道红湖路社区常乐小区发动小区业委会、志愿者等群众力量,不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为小区居民打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今年76岁的小区居民吴林仙,就是婺城区开展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工作坚定的执行者。
“撤桶并点”工作是将一定区域内分散的垃圾桶撤除,并按照一个点位辐射300—500户家庭的标准,设置专门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实现分类垃圾精准投放、集中管理。“这项工作刚开始实行的时候居民都不理解,甚至有人为此来业委会吵架。”吴林仙说。吴林仙原先是常乐小区的业委会主任,虽然现在不再担任,但她一直热心于垃圾分类工作。去年,城北街道红湖路社区常乐小区全面铺开“撤桶并点”工作,小区内原先的五个垃圾投放桶全部撤销,合并成一个垃圾分类投放点,而热心的吴阿姨就成了这个投放点的“守桶人”。
自从当起“守桶人”后,吴阿姨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投放点位仔细巡逻一遍,看到居民分类不正确便热心指导,直到居民学会为止。“现在情况好很多了,大家都自觉地投放到点位上,还分好了类。”吴阿姨介绍。“撤桶并点”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小区大部分居民都无法适应,经常习惯性地将垃圾投放到原先的位置,并且很多居民对垃圾分类不了解,经常分错类。因此,除了对乱投放垃圾的居民进行劝导外,吴林仙还要在投放点位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甚至有时候会去翻居民的垃圾,手把手指导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吴林仙的“用心”并没有白费,现在小区居民都会在投放垃圾之前习惯性地检查一下,垃圾分类真正从原先的“要我分”变成了“我要分”。
组织化身“先锋队”
这几日,虽然天气开始转凉,但是城东街道旌孝街社区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却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头戴红帽子、身穿红马甲在社区集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劝导工作,用心用情助力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我们从小就在这里长大,我们去做宣传、劝导效果会好一点。”旌孝街社区的志愿者郑芬芳说道。家住旌孝街社区游新巷的郑芬芬,是土生土长的金华人,拥有20多年的志愿服务经验。去年10月,她响应号召,加入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做起了垃圾分类志愿者。
这支垃圾分类宣传服务“先锋队”,通过组织开展入户宣传、点对点教学、投放点位引导等方式,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分类准确率。截至目前,已有18位不同年龄层的居民也加入到该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争当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引导员,在定时、定点和引导居民自主分类投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无独有偶,婺城区垃圾分类文艺宣传小分队也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宣传中来,在婺城区开展了“百支垃圾分类文艺宣传小分队进百区”活动。今年8月,婺城区垃圾分类文艺宣传小分队在城东街道旌孝街社区东市尚品小区开展宣传活动,以趣味互动小游戏、方言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垃圾分类工作,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用更接地气的宣传方式,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走进千家万户。
“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是巨大的,因此我们也要积极挖掘人才、汇聚资源、组建团队,打造具有婺城特色的垃圾分类‘智囊团’,为垃圾分类工作贡献力量。”区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商圈化身“形象面”
在一定程度上,城市商圈也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因此,企业、经营户必须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才能更好地引导市民和游客提高分类意识,共同维护城市良好环境。
“胜利街连通了古子城,每天来的游客也很多。”城中街道八咏楼社区工作人员罗惠兰说道。胜利街是城东街道八咏楼社区辖区内较为繁华、人流密集的街道,区域内共有餐饮、服装、菜场、医院、药房等各类沿街商户156家,人员流动性大、情况较多、监管难度大,垃圾分类任务较为艰巨。因此,在提升商圈硬件的同时,因地制宜做好垃圾宣传引导,让商户一起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工作中来就变得尤为重要。
记者发现,在胜利街商圈内的经营户都配备有垃圾分类宣传册和双色垃圾桶。“社区里都给我发过宣传册和垃圾箱,垃圾箱也放在店里比较显眼的位置,方便顾客投放垃圾。”老百姓大药房店员祝女士说道。为了帮商户、企业尽快适应熟悉垃圾分类,街道、社区在上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分发垃圾箱、定时上门收运、设置餐厨垃圾集中收集专区等方式,助力垃圾分类做实、做细。
今年4月份,胜利街商圈还推出了承诺书机制,与商圈内的经营户签订了垃圾分类责任协议,并开展定期抽查,对垃圾分类表现较好的经营户进行表彰,一方面不断提高商圈内各经营户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让每个经营户心里多了一份责任感。“现在,商圈内的经营户已全部加入进来了。”罗惠兰说道。
考虑到胜利街的垃圾主要产生于商户和消费者,除了采取措施引导商圈内经营户一起参与垃圾分类,对于消费者,罗惠兰说,除了在主要街道两旁设置相应的垃圾分类投放区域,在区域内也会有相应文字、图标宣传,引导消费者正确投放垃圾,社区还每天安排两名志愿者,在商圈内进行巡逻,也会进行提示引导,让消费者垃圾分类不犯愁。
据了解,城东街道成立垃圾分类工作专班,让商圈垃圾分类找到有力抓手,在商圈范围内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源头监管、能力提升、志愿服务、日常巡查等行动,形成“人人支持垃圾分类、人人践行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