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郎骑竹马来 山歌映花红

2021-02-25 09:27:2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苑

  记者张苑

  金华山的西北角,是茶花盛开的地方。这片并不肥沃的土地,瓜果稻蔬艰于生长,却以粗茶淡饭的清贫哺育了清风甘露的性灵。人们行游山野,采撷草木,或悲或喜,言由心生,发言为诗,言之不足则歌咏之,声声动听的山歌,是乡民们真诚的诉说。这片鼓舞着人们在花丛中放歌的土地,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叫“竹马”。前不久,竹马乡被列入“金华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

  声声山歌唱响美好生活

  金华山歌源远流长,世代相传,是浙江省内颇具原生态特色的民间艺术,其语调婉转,曲调高亢,旋律流畅,表现手法简洁明快,常常是即兴编唱,最早可上溯至唐代。金华山歌以其独特的民间文化,色彩斑斓地在金华大地生长繁衍,体现了金华人民质朴、敦厚的精神面貌。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

  在金华山歌的发展历史上,竹马乡曾出现过名噪一时的人物,方耀生就是其中一位。方耀生也是个苦孩子,从小就当长工,12岁就给地主放牛。他天生一副好嗓子,又爱山歌,在山上放牛与同伴对唱,回到牛棚还唱,东家听了就骂:“这种讨饭曲,只配在山上唱,哪好到家里唱!”骂管骂,方耀生依然曲不离口。

  新中国成立后,金华文化馆的领导和老师发现了他的天赋,推荐他参加文艺汇演。果然,第一次上台,他一开口就把满场观众征服了,台下喝彩声掌声响成一片。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渐渐地,方耀生能唱80多首金华山歌,从村里唱到乡里、县里,接着唱到了省里。也正是那时候,农民歌手方耀生的竹马山歌,每次登台都引起轰动,直至唱到了中南海。在亚非拉35国领导人参加的联欢会上演唱,还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93年,他被授予“浙江省民间艺术家”称号。

  此后,竹马乡出现了金志春、蔡玉辉、李建强等优秀的金华山歌民间艺术家。然而,近些年,能原汁原味演唱金华山歌的人越来越少,金华山歌传承濒临失传。保护、抢救、传承金华山歌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朵朵茶花绽放灿烂文化

  菊花黄后,山茶红透,恰是南国小春时候。从竹马乡的国际物种园,到寻常百姓万户千家,山茶花作为金华市花,姹紫嫣红开遍了婺州大地,更深深扎根于古婺文化土壤,点缀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

  有别于其他经济苗木,茶花仿佛生而贵族。早在1800多年前的华夏蜀汉时,茶花就被列为“七品三命”,备受尊崇。茶花品类繁多,原生品种就有900多个,并有着卓越的杂交成活率,且花型丰富,玫瑰、蔷薇、牡丹……各系花朵频频撞脸名花界。只荷花一系便有“红荷花”、“白荷花”,十样景一系便有“粉十样景”、“白十样景”、“花十样景”等。正因如此,杂交茶花的基因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在高龄阶段表现尤为明显。在婺城区罗店村华东茶花名品博览园里,就有一株百年“赤丹”,去年开了红花,今年改开了粉花,来年如何?尚不可知,唯有静等花开。

  由此,茶花在众花木中具有特殊的赏玩意趣。郭沫若就有过“人人都夸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如茶”的感叹。

  作为文玩界鲜有的高雅活物,茶花赏玩文化在唐宋时进入一个高峰期。除却斗茶、焚香、插花、挂画这四大雅事,茶花成为宫廷专属花种,束之高阁,唯达官显贵方能一睹芳容。

  圈内有个规矩,谁培育了茶花新品,便对之享有命名权。由此,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便深深烙刻在了这花名里。“紫花金心”的白描,“红台阁”、“十层楼”、“四面景”、“玉帝紫苑”、“大和锦”、“火瀑布”等等之流的写意,更有“狮子笑”、“五福登堂”、“松子”、“大吉祥”、“大五彩”、“大富贵”的吉祥寄寓。唐宋文人喜将茶花比美人,如“玉美人”、“七仙女”、“白嫦娥”、“小红莲”……数尽了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乃至天上地下的千娇百媚,纵是一个西施亦有“粉西施”、“西施晚妆”等万种风情。其中也有如掷地有声的“东方亮”,不知是那养花人取自拂晓花开时,还是国难当头日。当时的这一股流行风让茶花名品层出不穷,其中不乏稀世珍宝,“黄海南宝珠”、“紫荣华”、“碧玉”、“抓破脸”、“洒金宝珠”等即出于宋时。

  同时代的欧洲,茶花也早已作“富贵花”风靡于贵族中间,诸如帕克斯先生、戴安娜夫人等。

  茶花真正与婺州结缘,还因一代婺学宗师、位列“北山四先生”之首的何基。据《金华县志》载,后溪河先祖系南宋何基,受业于朱熹弟子黄干,官拜太傅,告老还乡时带回御赐茶花,并以花为媒,传道授业,教化众人。

  在何基的主导下,珍贵的茶花流入寻常百姓家,幻化出另一个灵魂生命。“五彩赤丹”的五色花有了兼容并包的婺学气度,“十八学士”各式花型竞艳枝头成了百家争鸣,“多齿红山茶”花果并存成了另一种不走寻常路的执着和坚持……

  茶花的豁达通灵与铮铮傲骨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婺学的思想和婺州人的性情。“五魁茶”素为“智慧花”,传说宋时宰相王安石钟爱山茶花,自幼侍弄一株“五魁茶”,得茶花仙子真传,受其点拨,明理悟道,而成改革大家,得以名垂青史。又说明末时吴三桂卖主求荣,家中庭院内茶花“粉大丽”因不满其作为,几近枯败,后由仁人志士引种中原,“粉大丽”便于当年复绿开花,领艳京都。婺人养茶育花,读懂了茶花,也就读懂了自己的文化生命。

  代代创新彰显古村文明

  不论山歌演唱艺术,或是茶花千年文化,非遗文化的传承主要依赖代际传承的力量,往往会因民间艺人的离世而消亡。由此,针对金华山歌文化,竹马乡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性教学。竹马小学设立了山歌社团,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山歌,会唱山歌,真正把金华山歌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并循序落地山歌校本教材,让孩子们通过六年的学习,真正会唱金华山歌。依托茶花节等活动,竹马乡将山歌艺术搬上了乡村大舞台。

  婺州大地上茶花开得最美处当数婺城区竹马乡。20多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乡”。搭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坚持踏实肯干的务实精神,竹马乡走出了“茶花富民路”。

  眼下,竹马乡落地“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创意园”模式,布设下茶花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蓝图。

  竹马乡下张家村文化礼堂定位为“中国茶花文化产业园”,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紧紧围绕茶花主题,设立茶花文化展馆,呈现千年茶花文化及产业发展之路。配备容纳300多人的培训及交流活动。

  以山歌艺术传承与茶花文化发展为基础,竹马乡搭乘婺城区“双城”战略东风,围绕“花满婺城·幸福城”及“人文婺城·幸福城”,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走进婺城区“花波园”这一靓丽风景线。

  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竹马乡更美了,那丛林间的山歌也更动听了……一年一度的“茶花节”让人们记住了这个非遗文化乡,“茶花节”上的山歌让大家触摸到了这个茶花之乡澄澈清明的心跳。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