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苑、摄影徐美琴、田双双
千年婺州府,悠悠金华城。在这座位于浙江之心的历史文化名城里,南北各有名山。北山巍巍,创婺学之先河;南山悠悠,承大汉之遗风。名山胜水出茗茶,又是一蓑春雨时。盎然春色里,一支支茶芽生发着出尘的风骨,讲述着南山北山各领风骚的一段文化名茶史。
北山云雾润举岩
碧乳茶汤浸书香
在北山鹿女湖畔,一片碧色绵延的缄默茶山于时光流中亘古不变,万卷经纶的鹿田书院里,一味茗茶香已流溢千年。
鹿女湖畔自古便出产举岩茶,品质优越,一度为贡品。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二年(935年)毛文锡所著《茶谱》载:“婺州有举岩茶,斤片方细,所出虽少,味极甘芳,煎如碧乳也。”这是婺州举岩目前发现的最早见于史料的记载。这在明代方以智著《通雅》中可得佐证,“婺州之举岩碧乳……此唐宋时产茶地及名也。”此后,“斤片方细,煎如碧乳”成为世人口中举岩茗茶的最主要特点。
另有宋代吴淑所著《茶赋》载:“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则渠江薄片,西山白露,云垂绿脚,香浮碧乳……”到了明代,茶作为百草之一入药。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提及婺州举岩,“昔贤所称,大约谓唐人尚茶,茶品益众,有金华之举岩,会稽之日铸,皆产茶有名者。”明万历六年《金华府志》卷之七《贡赋》载:“进新茶芽二十二斤”。由此,婺州举岩出贡茶,举岩茶也于此时发展至鼎盛。
相传东阳人吕永和本在婺州刺史李纾门下当差,管理婺州八邑公产。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吕永和任满,却未还乡,而是择了鹿田村定居。吕永和见鹿田村身处深山密林,村东北有洪头山,西南有白望山,山上尽是茶树,山高多雨,云深雾重。时值清明后谷雨前,正是采茶好时节,吕永和携家小上山采茶,回家后细心摊、炒、抓、挺、烘,制作新茶。且以新火试新茶,眼观汤色,碧绿澄澈,仿佛已将满山苍翠映入其中;略闻其香,芳香扑鼻,已然采撷了四季花果之气;小品清茗,茶汤清冽,收纳了高山流水的回甘。
吕永和欣喜不已,有意为新茶取个雅名。一日,他站在家门口极目远眺,望见鹿女峰下,粗壮的石柱之上巨石磊磊,有如仙人举岩。得此启发,吕永和便将新茶取名“举岩”。婺州举岩由此诞生。
越过鹿女湖畔,穿过举岩茶山,丛林深处便是鹿田书院。书院始建于宋代,于清末时大修,于千年间承载了婺学名师讲学、礼祭、藏书之功用,更成为婺学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集散地。灵动庄重的编钟声响起,鸿儒讲学、大笔挥毫,君子读书倦,恰是茶香清逸时。故鹿田书院自古就有“书茶二绝”,佳偶天成。
相传“鹅湖之会”时,朱熹与陆九渊剑拔弩张,辩论十分激烈,一讽为“禅学”,一讥作“支离”,场面尴尬。吕祖谦急中生智,取出随身带的“婺州举岩”,悠悠然泡茶,待客,亦自饮。一抹澄碧之色,一股甘香之味,浓烈而不失清雅,恬淡而不失真味,茶汤由公道入一众杯盏,令在座大儒们入口入心。吕祖谦借茶论道,“得者有其失,失者有其得”,顺势推出其主张的兼容并包、文武并重、求同存异之思想,大儒们深以为然。由此,婺学文化借举岩之力名声大震。
婺南山巅狮子岩 清茶出汤似霜雪
在婺南山巅,有一处奇险的山坳,四块巨大的岩石分别形似青龙、白虎、大象和狮子,巨大的山岩下有一个古老的小村庄,村子就叫岩下村,归属石塘行政村管辖。这四块山岩中,尤以狮子岩最为形似,狮子昂首蹲坐,两个内凹的山洞恰是两个灯笼大眼,侧面一处内凹的锻压则是狮子张大的嘴,沿狮子头绵延而下的是狮子巨大的身形和长尾。关于狮子岩,石塘人最津津乐道的是“狮子岩白茶”。
据民国二十年《汤溪县志》卷二载:“狮子岩,石塘东北。形如狮踞,上有石洞,如狮张口,相传古有寺,今产白茶。……龙湫上之甜茶,最称珍异。”
石塘村朝东北方距离村中心一公里处便是块狮子岩,狮子岩下却不见白茶树,传说中的泉眼也难寻所在。在狮子的“大口”里,尚留有古寺古老的石基。
村人董志坚介绍,狮子岩往上的山坡上原来曾有个古寺,寺庙旁边有口泉眼,泉眼边有两棵老茶树,约1.5米高,和山里别处的茶树不同,这两棵老茶树的叶子整体偏白,村里人都管它叫“狮子岩白茶”。幼年时,他曾听爷爷提起,爷爷年少时曾见过“狮子岩白茶”,这白茶产量极少,须用狮子岩口的古井水冲泡,泡出来的汤色似牛乳,亦似霜雪,是村里招待达官显贵的上品。听闻石塘村有此仙茶,周遭及山下也常有人前来求老茶树的枝丫,用作扦插。可是,“狮子岩白茶”到了别处,不是种不活便是出不了白色的茶汤,人们只好作罢。至于古寺,在解放前便没了踪影。关于那口泉眼,村人传说是由于山体滑坡,被乱石埋在了下面。
村里曾有一位名叫郑志清的老人对村人说起,那两棵“狮子岩白茶”早年是野生茶,后来分给了村里的郑水竿家,后来又划归到集体经济,二十多年前,有人把这两棵白茶树挖走,种到了上塔石村的大岭茶园里,但是后来有没有种活,村里人各有各的说法。但是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见过那两棵“狮子岩白茶”,后来乡里山坑村、大岭茶场从外面引进了白茶,但这些白茶和他所见过的“狮子岩白茶”很不一样。
老茶人苏洪生介绍,他曾于相关史料中翻阅到,“狮子岩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
苏洪生也曾听闻一茶友介绍,塔石狮子岩白茶品质超群绝伦、卓而不群,色、香、味、形俱佳。外形细秀、匀整,似凤羽,色泽翠绿鲜活带嫩黄;汤色绿而清澈明亮,滋味鲜爽甘醇,香气鲜爽馥郁;叶底色泽嫩白似玉,叶脉翠绿;品质独特,饮后回味甘甜,口齿留香。
关于狮子岩白茶,村里老人中还流传着一个浪漫的故事,且与西湖边的白娘子有着某种渊源。相传美丽的蛇仙白娘子思凡下到人间,在西子湖畔邂逅药店伙计许仙,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婚后却遭金山寺和尚法海从中作梗,屡屡设计使白娘子显出真身。许仙不知原委,惊吓得昏死过去。白娘子为救许仙,冒死上山盗仙草,九死一生。南极仙翁念她一片真情,允许她带仙草下山。白娘子从仙山带仙草和仙果一路赶回,途中经过狮子岩,白娘子惊叹于这美丽的山水,无意间将仙果遗落在山上。仙果落在狮子岩的高山峻岭之上,遇到肥沃的土壤、清澈的泉水便破壳而出。当白娘子惊觉,回到狮子岩寻找仙果时,却见仙果已长成枝繁叶茂的白茶树。后来,白娘子还曾隐居此山中,日夜守护狮子岩白茶树,潜心修道。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