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一位叫陈越的音乐人因为思念家乡写下了一首歌——《江南有座金华城》,歌词中“桥下外婆在讲着那故事,坐在桥上看到,星星掉进了那条小河……”的美景就是陈越的老家——白沙溪畔的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一首《江南有座金华城》表达了游子陈越对故乡的眷恋,也开启了中国城市音乐创作的的大幕。《兰江水》、《绣花姑娘》、《看山看水看阳朔》等120多首城市音乐作品如泉涌般从陈越的心海里溢出,传唱大江南北。由此,这位金华人民的儿子被冠以“中国城市音乐第一人”的称号。
“白沙溪积小流而奔大海,它是一条平凡却从不平庸的河流。一直以来,我都相信,它终有一天会进入国际视野,傲立大河之林。”于是,陈越从不吝啬对白沙溪的吟咏,对婺城故土的歌唱。此后,陈越又为家乡创作了《亲爱的婺城,亲爱的你》、《水墨金华》等流行乐作品,《婺城崛起》、《图强路上,花满婺城》等现代诗作品。去年12月8日,“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陈越又作为大型电视散文系列片《白沙溪》的编剧,又一次深情回望哺育他长大的“母亲河”。
相较既往作品直抒胸臆式的告白,陈越此次创作的新歌——《白沙溪》更像是一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告别。陈越这样写道:“白沙溪,儿时怎么也抓不到的游鱼,长大后,它们全部游进了我梦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是陈越首次以“金华戏”这一艺术形态书写白沙溪。“王侯将相兴衰史,才子佳人缠绵思。悲欢离合凡间事,尽从婺剧草台知。”早年,陈越随父亲游走白沙溪畔,小镇上、茶馆里那一幕幕精彩的婺剧恰是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艺术给养。浮生一梦近中年,那个听着婺剧长大的孩子走进了“金华戏”,演绎着自己心中的白沙溪。
陈越说,他更希望,他之于白沙溪、之于故乡婺城的歌颂更像是抛砖引玉,能唤起更多婺乡人的浓浓乡情,为故乡发展助力;希望借“乡愁”这一亘古话题,唤起千千万万婺城人的乡恋。(记者张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