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翁哲宁
连绵的大雨过后,婺城区新狮街道杨家相村的空气中新添了一缕蔬菜与花卉的自然清香,村民们漫步在村中新建的“浙中绿道”上,闻着阵阵花香,听着通园溪水潺潺。
一片红土
撬动小村经济换“新颜”
从新狮街道杨家相村党支部书记邵君前口中,记者了解到,20年前的杨家相村可没有这般美好景象。那时的杨家相村只是一个地处城北综合区块东北角的边缘小村,缺乏支柱产业与特色项目。虽然杨家相村种植蔬菜自产自销的历史已久,但由于那时未引入科学化与产业化的种植方式,村民们全年的辛苦劳作也仅够维持温饱。“上世纪90年代,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家人去地里采摘新鲜蔬菜,然后骑着自行车运到通济桥的小码头去贩卖,赚几毛钱就可以开心好几天了。”邵君前感慨道。
杨家相村的蔬菜种植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的土地以红土为主,富含微量元素硒。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赠予的宝地,使其成为助农增收的工具,成为杨家相村两委振兴乡村经济的切口。
2015年,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该村决定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发展有机生态蔬菜种植。通过引进良种,开办种植技术学习班,加强党员带头模范和帮扶作用等方式,经过近6年的探索和实践,如今,杨家相村已成为金华本土市场最大规模的专业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亩。
正在蔬菜大棚中忙碌的杨家相村种植大户邵吉新告诉记者,现在正是番薯梗的丰收季,他和妻子每天凌晨2点起来,打着手电去地里采摘番薯梗,6点左右挑回家清洗、沥干、捆扎,然后赶在11点前送到东站农贸市场,卖给蔬菜收购商。夫妇俩一天最多可以采摘600斤的番薯梗,自今年4月番薯梗上市后,这样的忙碌生活没有一天停歇过。“番薯梗刚上市的时候价格最好,可以卖到五六块钱一斤。我家光靠种植蔬菜,每年就有十几万元的收入。”谈到丰收,邵吉新脸上有收不住的笑容。
邵吉新告诉记者,杨家相村土质优渥,种植的番薯梗根茎粗长、口感鲜嫩,不仅深受本地市场欢迎,还销往江苏、上海、安徽等地。等到8月份番薯梗下市后,他就挖掉番薯藤,重新翻整土地,种上香菜、萝卜菜,为下半年的丰收展开新一轮的忙碌。据了解,杨家相村307户人家中,像邵吉新这样的蔬菜种植户占80%以上。
初心菜园
党建引领村民共同致富
踏上红土致富快速路的杨家相村,如今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农户+农贸市场”销售模式,村两委正在积极探索发展蔬菜种植经济的新路径。2018年,杨家相村作为示范样板,开始因势利导打造本土网红蔬菜特色经济,利用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兴传播渠道,探索网红直播带货、电商销售等模式,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村民委员会副主任魏苏里娅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将邀请种菜大户传授技术经验,科技员进行科技指导,现场为蔬菜种植户与超市、食堂等大型采购商牵线搭桥,减少销售流转环节,实现蔬菜直供,努力将蔬菜种植做大做强,打造成杨家相村的一个特色品牌。”
从以前的经济薄弱村,到如今家家户户都盖起宽敞明亮的洋房,杨家相村91岁的高龄老人邵宝仁见证了村子数十年的发展轨迹。当他坐在杨家相村文化礼堂听着戏曲,收到村中党员干部在“初心菜园”种植的爱心蔬菜时,老人不禁连声感叹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好了。
杨家相村的“初心菜园”是村两委今年的创新性尝试,初衷是为了充分利用集体土地闲置地块,发挥富硒红土的经济价值,践行党员初心使命,种植出来的四季时蔬大多赠送给了村里的孤寡老人及困难户。在村两委的全面开发下,如今“初心菜园”的经营水平与种植规模更上一层楼,已是邻近企业的后勤菜园、亲子体验园,并借助通园溪的地理优势成为金华小霞浦摄影基地,成为增加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乡创品牌影响力的有力工具。党建引领着杨家相村690位村民在致富路上高歌猛进。
杨家相村村民从古至今依山傍水而居,守望良田千里,腾飞的乡村经济并没有改变杨家相村血脉中的农耕文化基因,这里仍随处可见“肩挑簸箕、手推独轮”的农耕墙绘。“之后,我们将通过招商引资、对外合作的方式,设立农耕蔬菜展陈馆,建设‘花满婺城’项目,开发蔬菜采摘游、农家乐、民宿旅游经济,将杨家相村打造成名扬婺城的3A级景区村。”魏苏里娅说,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杨家相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会得到充分发掘,成为与蔬菜经济并蒂绽放的“双生花”。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