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不忘峥嵘岁月 一起聆听老兵故事

2021-08-02 10:26:25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晓君 翁哲宁 摄影 徐乐

  记者张晓君、翁哲宁、摄影徐乐

  烽火连天的岁月,他们是舍生忘死的战士;和平年代,他们是砥砺奋进的建设者。

  他们,历经百年沧桑巨变,亲历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岁月让他们的记忆模糊,甚至记不清自己的年龄,却始终不曾磨灭心中的信仰,让我们一起了解他们的英雄故事,不忘峥嵘岁月,向老兵致敬!

  生死线上横扫侵略者和平年代传递人间大爱

  张根洪,1963年生,浙江省金华市人,大学本科,中共党员。1982年10月参军入伍,服役于全军闻名的“硬骨头六连”,担任狙击步枪手、火箭筒手、轻机枪手、排雷手等,受到过杨得志、陈再道、张震、许世友、傅传有、向守志等将军的接见。1985年10月退伍分配至金华邮电局,现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任高级主管一职。

  张根洪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家中排行老大。19岁那年,张根洪计划考取军校,于是参军入伍,接受部队训练的同时学习。1984年9月是考取军校的时间,他从5月就开始复习。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同年7月,张根洪所在部队接到参加对越自卫战的命令。梦想固然重要,但国家安全是梦想实现的基石,张根洪毫不犹豫地奔赴战场。

  刚去的头几个月,还处于防守阶段。在151、171阵地上,张根洪除了窝在猫耳洞(类似防空洞)里防守,就是去战壕外排兵布阵,架机枪、布地雷。“不清楚哪里有地雷,往往需要拿着军刀一点点拨开泥土排查,必须十分小心,不然一个不小心,人就要被炸飞了。”张根洪说。

  由于越南潮湿闷热,蚊虫鼠蚁等较多,打赤膊的士兵们经常被咬伤,皮肤经常溃烂。由于阵地较高,打水需要下山。有太多的士兵为了打水而死在路上。

  “随手抓起一把砂砾,里面就有七八块弹片。战壕里的每一粒黄沙,都浸染着勇士的鲜血。我们在116钢铁阵地上打了四天五夜。”1985年3月8日,攻打小尖山战役以牺牲七个人的代价,消灭了越军358号人。在四天五夜的激战中,张根洪孤身一人在枪林弹雨中独守无名三号高地两个多小时,用爆破筒炸毁敌碉堡4个,暗火力点2个,缴获大批枪支弹药,用狙击步枪歼敌七名,光荣负伤并荣立战功。其所在“硬骨头六连”也因作战勇敢战绩突出,在198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的称号。

  1985年10月,张根洪退伍被分配至金华邮电局,生活看似已步入正轨,但战争的痕迹依然留在他身上。张根洪耳鸣严重,三十多年来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他的工作和生活。

  他与妻子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做公益。逢年过节,张根洪夫妇就会组织小朋友或者带着自己家的小孩去养老院给孤寡老人送去欢乐,和他们一起包饺子、裹粽子、做游戏,或者让孩子们进行文艺演出。他还作为婺城区红色老兵宣讲团成员,累计为30余家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讲座,分享自己参战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军人、了解军史、了解党史。

  一位老兵的新时代雷锋故事

  脱下军装换警服为民服务不言弃

  蒋建军,男,197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2004年10月从空军第二飞行学院西安分院飞行教员、军务股长岗位转业,现任职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分局情报指挥中心主任。2020年获评金华市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公安厅“最美浙警”称号。

  当百姓需要帮助时,他是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当工作领域需要创新突破时,他是创新发展的“拓荒牛”;当任务来临需要冲锋陷阵时,他是艰苦奋斗的“老黄牛”。提起他,大家都竖起大拇指,他就是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分局情报指挥中心主任蒋建军。

  18岁那年,本来可以上重点大学的他,坚决报名参军,加入到空军飞行学院行列。1996年8月,蒋建军从空军第二飞行学院西安分院毕业,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成为了一名飞行教员。在部队磨砺了12年后,2004年10月,蒋建军转业,脱下军装换上警服,到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分局站前派出所工作,从一名基层社区民警做起。

  “记得有一次抓了一个小偷,打掉了一连串的团伙,为人民群众追回了损失,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为民办实事的踏实感。”2008年,他还是一名社区民警的时候,从接到1起群众报警,到当场抓获1名入户盗窃嫌疑人,随后通过不断深挖线索,一连串抓获30多名盗窃嫌疑人,破案120多起,为群众追回损失10多万元。

  正因为他出色的工作表现,2009年,他被提任站前派出所副所长。三年后,蒋建军又从副所长岗位提拔到情报指挥中心主任岗位。“没有地方可以学习借鉴,那就去开拓、去创新!”他带领同事边摸索、边创新、边总结,努力把分局情报中心做成全市样板、全省标杆。

  在情报指挥中心整整9年,蒋建军从不觉得疲倦,始终保持旺盛斗志,不断开拓创新,争取把每件事都做到极致。2013年至2015年,蒋建军先后获评全省公安机关治安监督管理系统业务专家,全市公安机关三基工作能手、优秀教官,全市公安机关科技信息化建设先进个人、情报信息行家型人才、基础防控与情报分析方向领航者,首席情报分析师。

  身上的荣誉越来越多,但蒋建军丝毫不忘初心。作为一名科室负责人,他总是干在前、冲在前,“5+2”“白+黑”是他的常态。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蒋建军果断放弃假期,回到单位加班。作为疫情防控专班副组长,蒋建军全身心投入工作,从腊月二十八开始连续工作15天,直至单位开出《强制休息令》,他才短暂休整,随后马上回到岗位继续战斗。

  “老百姓安全,我就觉得幸福,再苦再累都没关系。”数十年如一日,蒋建军始终践行“三牛”精神,在“为人民服务”的征途上不懈奋斗。他说,从军之时、入党之初,党和部队的教诲他始终牢记、终身不忘。

  1938年出生,1961年入伍,1973年退役,并于退役后坚持环保事业40多年,义务开展雷锋精神宣传20多年,曹荣安,这位怀揣着报国军心和赤诚党心的老人,将他大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在婺城,他的名字早已与“雷锋精神”牢牢绑定在一起。

  入伍后,曹荣安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苦练军事技术,锤炼过硬本领。1962年,河北保定突发洪水。驻扎在当地的部队接到命令,前往一线抗洪救灾,曹荣安也是其中一员。救援过程中,人民解放军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从那时起,“为人民服务”这一信念深深刻在了曹荣安的心中。

  1963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全军更是掀起了“学雷锋,做好事”的热潮。对于身在军营、耳濡目染的曹荣安而言,雷锋精神丰富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他下定决心要将雷锋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1982年,已从部队转业的曹荣安看到《将来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一文,文中描绘的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令他大受震撼,他开始投入环保事业,这一坚持,就是38年。

  在宣扬环保理念的过程中,曹荣安发现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与无私奉献的环保工作相通,为此,他先后创办了“绿色之友”环保组织和金华雷锋事迹馆,将其打造为传播环保公益事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阵地,并将多年收集到的一万三千多件藏品全部捐献给了雷锋馆。多年来,曹荣安充分展现了一名退役军人的坚守与担当,雷锋馆全年无休,累计接待国内外各界人士30余万人次,组织抄写雷锋日记5万余人次。

  为扩大宣传广度与深度,曹荣安同时创办“雷锋讲堂”,通过“走出去,馆内讲”的形式,曹荣安带领宣讲团在全国各地宣讲雷锋精神1500余场,听众超过20万人次,并与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多国的环保组织交流经验。

  曹荣安的环保躬身实践与无私奉献,为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树立了模范典型。2004年被浙江省委宣传部等组织评为浙江省首批绿色公益使者,2005年被评为浙江好人,2006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浙江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2007年被中华环保组织提名为中国绿色人物,今年更是被评为金华市第二届“最美退役军人”……一张张沉甸甸的荣誉证书背后,是曹荣安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

  提起学习雷锋精神的感悟和传承,年过八旬的曹荣安仍是滔滔不绝,他说,要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与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结合起来,发挥退役军人在志愿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弘扬双拥传统共叙鱼水情深

  1950年,出生于书香世家的马淑芳毅然报名参军。刚满18岁的她入伍舟山陆军某部卫生院,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第一批女兵。1955年,马淑芳参加了江山岛战役。战役结束后,马淑芳回到家乡,并于1959年正式入党,于1964年转业至金华中医院医务科。

  1985年,马淑芳退休不久,就接到组建杨思岭社区的任务,她毅然受命。

  面对一万多名常住人口的社区环境整治工作,马淑芳立即想到了与居委会一墙之隔的武警部队。她找到了时任部队政委的王先良,诚恳说明来意。不久后,一个连队的武警官兵整装出发,来到社区帮助居委会开展卫生清理工作。自此,杨思岭居委会与战士们开启了长达三十年互助和谐的军民共建之路。

  接下来十余年里,战士们一有空便来到社区帮忙。马淑芳则带着社区居民为战士们送上自家做的茶叶蛋,缝补破旧衣物。聊家常,谈心事,马淑芳渐渐成了战士们的“知心奶奶”,甚至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编外指导员”。

  不仅如此,马淑芳还办起了来料加工作坊,为生活困难的随军家属增加收入。点滴中,杨思岭社区慢慢形成了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也因此,1997年杨思岭社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拥军优属先进单位。

  寒来暑往,杨思岭社区的书记和主任换了一任又一任,但社区的拥军传统却在继承中不断丰富,从最初的节假日相互走访,到开设欢迎新兵入伍的“马奶奶”课堂,欢送老兵退伍的送别晚会,再到义务植树活动等等,军民间的鱼水情在不断增进。

  今年4月19日,年近90岁高龄的马淑芳匆匆走过布满广玉兰树的警民巷,赶赴“马奶奶拥军服务队”成立仪式的现场。风雨30载,每年迎春时,军民就会协力种下一棵广玉兰树,如今绿树成荫,就是军民同心的最好见证。

  近年来,婺城区围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聚焦强军目标,强化服务保障,发动社会力量,而马淑芳数十年的所行所举即是婺城“双拥”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最佳诠释。

  翻阅老相簿,看着在杨思岭社区工作大半辈子的珍贵回忆,马淑芳总有无限感慨,这些回忆如同警民巷旁的广玉兰树,在马淑芳的奋斗岁月里馥郁悠长。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