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民生

  “小木头”雕出“大世界”

非遗文化“撬动”乡村振兴

2021-11-19 08:51:06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红星

  本报讯(记者张红星)连日来,一批接着一批的游客慕名来到白龙桥镇新昌桥村,走进“点木成金”的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廖江泺的木头世界。木雕展厅里,时不时有家长带着小孩来参观;研学工场里,非遗研学团队正热烈讨论着;工作室里,慕名而来的学徒聚心雕刻……让新昌桥村原本静谧的冬日午后显得生机盎然。

  廖江泺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从事木雕创作十几年,其创作的《一鸣惊人》《齐心协力》《纵横四海》《蟹归来》等作品,获得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巧夺天工”金马奖、中国木雕优秀作品奖、中国木(竹)雕展优秀作品金奖等多个奖项。去年10月,婺城区人才引进,廖江泺来到新昌桥村落脚定居,推动木雕文创产品项目落地实施,助推乡村振兴。

  “新昌桥村临近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白沙溪三十六堰’,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浓厚,能成为这里的新村民,我觉得非常幸运。”廖江泺说。廖江泺“小木头雕刻艺术空间”在新昌桥村一座白墙青瓦的房子中,茅草门头别具特色。在这间50平米的展厅里,展出了他潜心创作的80余件作品,无论是花鸟虫鱼还是神佛造像,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充满艺术的温度。

  “雕刻工艺品往往产量低、价格高、而且具有唯一性,不符合大众消费习惯。现在,我正尝试突破这一点,让工艺品成为文创品,让更多人接受。”廖江泺认为,让非遗真正“活”起来,有自我造血的能力,一定要挖掘大众市场的价值。进驻新昌桥以来,他不断丰富产品线,将金华地域特色文化融入IP生产,将动漫衍生品的趣味形象融入木雕设计,开发了佛手、斗牛、白沙八景等系列创意摆件和钥匙扣,并通过机器初雕、人工精雕,提高工艺品的产量,让非遗作品不仅可以在博物馆里展现精致工艺,也可以结合贴心设计成为日常生活的美好符号。

  此外,在“小木头雕刻艺术空间”边上,一个占地100多平方米的手作体验室和一幢融入木雕元素的主题民宿也相继落成。“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开发设计了相应的木雕课程,并在制作工场内配备了专业的教学工作台和设备工具,可同时接待50人左右的研学团队。”廖江泺说,如今旅游消费者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旅游,他希望通过不断丰富“木雕文创”的内涵,满足广大游客“玩得好”“留得住”“带得走”的深度休闲体验游需求。

  乡村,是可以让心灵诗意栖居的精神麦田,也是滋养“非遗”的土壤。作为新昌桥村的首批入驻者,一年以来,“木雕文创”在当地培育了浓厚的乡创文旅氛围,也为未来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眼下,廖江泺还在探索木雕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他创办的“小木头”抖音号已积累粉丝2.6万,获赞65.4万。廖江泺相信,随着线上、线下渠道创新,“木雕文创”一定会为新昌桥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带动农村变美、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