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婺城区机关各部门、单位全员到联系乡镇(街道)、联系社区去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参与做好“扫楼、扫街、扫店”工作(“扫楼”:家中有人的都要敲门进去,检查健康码、行程码,发现带星号人员,必须要求对方提供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提供不出的要督促对方就近参与核酸检测;“扫街、扫店”:要督促商家、市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亮码测温戴口罩等措施,做好室内密闭场所的关闭工作。
本报记者一线直击社区工作者忙碌的一天,记录基层疫情防控24小时。
迎接朝阳防疫值守不松懈
12月11日凌晨1时,收到大数据中心推送的健康码异常人员信息,城东街道八咏楼社区工作者王小龙又披星戴月地赶回了值班室。“数据显示,城东街道健康码带星号人员有500多人,光八咏楼社区就占了一半。”王小龙告诉记者,今夜他要和4位值班同事一起,不眠不休把所有健康码带星号的人员信息全部排摸一遍。
“你是从哪里回来,乘坐什么车次,都在哪些地方逗留过?”“健康码异常要落实2+14天居家隔离,你有什么生活需求可以跟我们说”……一整夜,王小龙和同事们打了几百通电话,除了排查信息还要面对居民各种各样的询问,回复到喉咙“冒烟”。
直到清晨5时多,王小龙才风尘仆仆地回家,短暂休息后,中午他又回到岗位去继续战斗。
寒冷街头排查巡逻不遗漏
上午8时,城东街道旌孝街社区工作者金素萍又早早进入到“战斗”状态,根据前一晚电话排查结果,针对需要落实“2+14”健康管理措施的人员,挨家挨户开展防控工作。
随后,她又匆匆赶回社区办公室,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巡查小组,深入辖区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一路上,巡查小组深入居民家中仔细检查人员健康码、行程卡,督促商家、市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亮码测温戴口罩等措施,并第一时间把巡查情况上报汇总,确保防疫无死角。
“排查巡逻中,针对每个居民我们都要形成核查—推送—反馈—落地—上报一套完整的闭合工作体系,切实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金素萍说。
此时,虽然大家早已口干舌燥,却顾不上喝水,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家。
全天在线接力守护不退却
中午12时,两名来婺返婺人员来到白龙桥镇叶店社区,签署《未到过中高风险区及涉疫区承诺书》。“我的健康码变黄了,该怎么办?”“日常健康监测,我需要做些什么?”面对居民的提问,只是简单扒了几口午饭的社区工作者叶岩菊,一边为居民答疑,一边仔细询问并登记人员行程轨迹。
有人从中高风险地区回来,要通知核酸检测;有人绿码变黄码,要核实行程轨迹;有人需要实施“2+14”健康管理措施,要落实到位……一整天,叶岩菊的工作安排满满当当,但是不像疫情刚发生时的“乱了阵脚”,将近两年的常态化疫情防控,让她逐渐习惯了“周末无休,全天在线”的工作状态。
叶岩菊告诉记者,叶店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多,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2/3,整个社区的抗疫“持久战”要靠8名社区工作人员,还有共建单位、志愿者一起参与。“累一点也习惯了,只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叶岩菊说。(记者孙武斌、张红星)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