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摄
肩负使命,承载梦想。连日来,参加区两会的各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驻地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畅谈体会、共谋发展。大家纷纷表示,报告站位高、工作总结实、目标定位准,为婺城建设高能级现代化都市核心区指明了方向。
区人大代表陈成伟:
今年1月15日,万固商贸综合体盛大开业,为城北板块注入了新活力,人气商气加速集聚,城市配套不断完善,城市品质极大提升。加快新狮万固广场祖谦公园片区开发,对婺城拓宽空间提升城市能级、切实扮靓金华北大门具有重要意义。区人大代表陈成伟建议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加快货运专线建设。货运车辆从高速路口直接进入货运北部专线,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保障居民出行安全,改善周边环境状况。二是市区高速路口向西改道。一方面,有利于新狮街道勤俭社区突破三条路环绕瓶颈,迎来发展新机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市区交通路网构建,迎来“一校一园四带”建设新机遇。同时,加快景观带建设,打造特色亮点,把万固广场祖谦公园片区打造成以休闲生态绿地为特色的宜居新区和“产城融合现代化园区”。三是利用万固广场商业优势,对整个片区进行集中规划与开发,回应民生关切,提高土地利用效能,提升城市能级。四是加快二环北路和迎宾大道交叉口地下通道建设,为周边高校师生和居民的出行、生活提供便利。
区人大代表张茂秀:
2021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多点散发。在抗疫过程中暴露出一些短板和问题,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为此,区人大代表张茂秀建议:要整合医疗机构优势资源,打造一支人员队伍稳定,业务技能精湛,具有奉献精神的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要强化保障机制,投入相应财力,做好经费保障,科学储备物资、设备,定期进行运维、保养,做到设备常新、人员常练、经费常足。要定期、不定期推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实战演练,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做到响应及时、处理得当、善后稳妥。
区人大代表翁梅:
卫生健康工作是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婺城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整体稳固提升。区人大代表翁梅认为,部分偏远山区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设施和条件还是相对落后,存在医疗技术人才紧缺、业务用房紧张、医疗器械设备短缺等问题。
她建议:第一,要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山区医疗队伍质和量的提升。根据卫生院实际情况、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定向分配专科专技人员,使一线科室均有一名稳定的学科“带头人”,使山区卫生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再上一个台阶;加强加快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的培训力度,让乡村医生全面掌握电脑技术,更好地服务乡村公共卫生事业。第二,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发展潜力。建议将基层卫生院业务用房纳入乡镇公共服务配套予以优先保障,将闲置或富余的设备提供给基层卫生院使用,避免资源浪费,让山区卫生院有更多的资源完善医疗设备,从而为山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区人大代表李学威: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山区因为缺少农田水利设施,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从事农业耕作者越来越少。”区人大代表李学威建议,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的耕作意愿;探索完善项目建设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建设农田水利;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社的作用,提高他们对农田水利投入和建设的积极性;鼓励金融机构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信贷倾斜,优化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激活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动力。
区人大代表张文君:
“农村各种‘飞线’既影响环境面貌的整体美观,也对车辆通行造成安全隐患。”区人大代表张文君建议,按照因地制宜、规范美观、安全有序的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对各行政村和村主干道沿线的电力、电信、电视线路开展集中治理,统一进行上改下;按照“化解存量、严禁增量”原则,以主干道、背街小巷为重点,落实“入地、入管、贴墙、捆扎”要求,集中整治各类架空线缆,逐步消除私接乱拉、借杆架线、跨房飞线、废弃线杆残留等影响村容村貌和村庄安全的现象,使乡村面貌进一步得到改观。
区人大代表黄森华:
随着婺城区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发展,许多城市周边的农村自然融入城市形成城中村,城中村改造成为了婺城百姓热切关注的一件大事。
区人大代表黄森华认为,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可持续发展,将城中村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优美的新型文明社区,可以推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可持续发展,他建议:要发挥街道的组织监督作用,由街道作为实施主体,夯实各部门、各社区的工作责任,充分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在治理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要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到城中村工作中来,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充分挖掘城中村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城中村治理格局;要促进城中村产业升级改造,坚持规划优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始终秉承“综合治理为主、城市更新为辅”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弹性,为子孙后代留发展空间,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区人大代表徐芬菲:
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广大代表关注的焦点。区人大代表徐芬菲是雅畈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她建议:一要加快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完善学校教学环境,让农村的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二要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塑造其良好的人格品质。
区政协委员沈根新:
区政协委员沈根新认为,当今时代,婺城弘扬宋韵文化,最重要的是要弘扬宋韵文化的精神价值,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宋韵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沈根新提出,要系统挖掘“婺学”资源,弘扬“宋韵文化”思想之韵。结合婺城实际,深入挖掘“宋韵文化”的思想之韵、艺术之韵、生活之韵。要着力光大婺学思想,建议系统深入开展“婺学”思想研究,适时举办婺学高端论坛。同时,开展“婺学”思想普及教育,增强婺城人民文化自信。此外,政府可以倡导高雅品质文化,让“宋韵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沈根新建议衍生开发“宋韵文化”文化业态,积极鼓励婺城文化企业和文艺创客,开发“婺风宋韵”系列文创产品,策划相关文化活动,满足百姓品质生活需求,助力文旅发展。要让古老的“宋韵文化”焕发时代魅力,提高婺城文化能级,推动“水墨婺城”建设。
区政协委员缪雪荣:
当前,婺城已进入发展快车道,但城乡发展差距依然明显,农村发展存在制约瓶颈,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边缘化等问题突出。
为此,区政协委员缪雪荣建议:一是因地制宜筑巢引凤。未来乡村振兴主力军应催生一个新群体“新小镇青年”,平衡“忠业孝家”,追求“小城大园”;二是发展新型都市农业。紧密依托城市的人才、科技、资金、市场优势全面开展现代农业经营,为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并兼具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等功能;三是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在现有优势产业基础上精准施策深化推动特色发展,坚持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坚持转化优势、创造优势,坚持区域协同、强者引领,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从而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谱写城乡一体共同富裕新篇章!
区政协委员楼伟:
近年来,婺城区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一改传统产供销模式,积极引导和鼓励涉农主体联合本地电子商务企业开辟农产品营销的新渠道、新路径。然而,传统直播模式是农户寻找直播机构推广农产品,直播机构层层筛选,门槛和佣金颇高。部分农户探索直播模式,但受限于年龄、受教育程度、新事物接受能力等。
区政协委员楼伟建议:一方面,加大直播人才培养,加强技能培训力度,带领农民开展对“农民自己做主播”“互联网+农业”“电商新农业”等新内容的学习,鼓励更多农户从事网络直播,以自产自销为方向进行定点培养。另一方面,加强农村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建设。大力扶持农产品品牌营销、外包装设计、宣发、新技术新产品的专利申请、冷链物流等电商新农业配套产业的发展。
区政协委员赖绍麟:
区政协委员赖绍麟就如何提升下一年度婺城区法律服务工作提出了建议。他提出,目前,婺城区大部分矛盾纠纷都能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得到化解,总体调解水平显著提高。然而,目前还存在一些老百姓没有首先选择法律及调解渠道解决纠纷,满足诉求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治社会建设的发展。他建议,政府在现有水平上,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加大审判后执行力度,并同步创新模式,加大法院力量向基层调解及援助工作的支持,增加员额法官下沉一线的比率,以提高整体办案水平。
区政协委员贾玉霞:
社区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能够映射出许多问题。针对报告中提到的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加快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区政协委员贾玉霞表示,首先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树高标准处置好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以社区为点,推及社会层面,持续增加人民福祉,着力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其次,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她建议要建立完善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机制,加大教育部门对学生及家长的宣传教育,促使其互相监督学习,提高全员防控意识和应急应变能力。
区政协委员秦垒:
区政协委员秦垒认为,婺城区民生、产业、科技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布局和发展前景,未来五年一定会有大作为。为此,他建议,婺城作为文化领域涉及面较广的区,要重点关注文化方面,体会其文化底蕴,加快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彰显人文底蕴,奋力打造“水墨婺城”;要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美丽家园。
区政协委员周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建设及人均期望寿命超80岁,我深感振奋和鼓舞。”区政协委员周婵说,她十分关注老年群体的保障情况。结合工作实际,她建议,一方面要健全多层次社保体系,规范发展商业养老保险补充,希望婺城区能进一步实施制度优化,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另一方面希望婺城区能为推动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参保范围、资金筹集、待遇申请与评定、服务管理等方面做进一步探索与完善,提高老年群体与失能人群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记者马晓芬 傅伟炎 张红星 彭丽莎 张苑 张晓君等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