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大家回望乡愁的归处。中华文明是从乡村孕育出来的,民族文化的基因都在乡村。从古至今,艺术和乡村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让乡村焕发勃勃生机,艺术赋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创意设计、演出产业、音乐产业、美术产业、手工艺、数字文化、其他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等8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这为艺术赋能乡建提供了具体遵循,也让艺术赋能乡建具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和可能性。
近年来,通过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各地纷纷通过艺术参与乡村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文中点赞婺城积极培育文化乡创基地,开展“艺术乡建”活动,发挥文化优势,努力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
在艺术乡建过程中,婺城利用村庄的自然、文化、空间资源,引导文艺创客、非遗传承人、文化企业等入驻乡村,成立了全省首家文艺创客联合会,目前已培育文化乡创基地、点位、组织120多个,还联合当地银行推出“文艺贷”,提供资金扶持。在村庄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村庄业态的发展,村民的收入自然也在逐年增加。
把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力量注入乡村,从而带动乡村发展,这是艺术乡建的一种基本做法。在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路上,文艺家群体的加入实际上意味着乡村精神世界的变化,笔者认为,艺术乡建不仅是“富裕乡村”,更是“美丽乡村”,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艺家介入乡村规划、环境保护、景观设计、文创设计、土特产包装营销等实践,都为美丽乡村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艺术乡建的核心是乡村发展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艺术乡建的艺术成果真正转化为经济价值,通过艺术乡建活动让广大村民共同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激活乡村业态,让传统文化得以复兴和活化。广大的乡村有很多值得挖掘的艺术之源,比如老建筑、老手艺、风俗习惯……通过艺术的介入,实现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延续,真正让老百姓在艺术乡建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