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婺城区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活动,邀请部分政协委员,与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就“高品质定位长湖湾打造品质之韵样板区”这一主题进行面对面协商。
会上,6名区政协委员围绕长湖湾片区开发建设,分别从片区空间布局、城市管廊建设、道路规划设计、特色产业打造等方面建言献策,1名委员以视频连线方式,为片区发展提出建议,另有2名委员作现场补充发言,共同为长湖湾片区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区政协委员吴耀峰
立足长远科学筹谋加快推进长湖湾开发建设
加快长湖湾开发建设,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品质、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更是打好城市更新提升都市区能级的关键一战。他建议:
一要规划谋城。坚持理念先行、规划引领,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布局,科学设定开发模式,围绕建成现代都市核心的目标,推进“长湖湾”及周边区块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推进高铁新城建设,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二要项目融城。保障重点区块和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整合资源、协同发力,不断提升整体作战效能,形成一线攻坚强大合力,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支持长湖湾开发建设。
三要产业兴城。结合重大产业战略布局,立足全区特色优势产业,聚焦现代智造服务业,全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在金融领域的融合创新。
四要开放强城。推进回归主城和拥江发展空间战略,不断强化要素吸引力,更好吸引高层次人才跨区域合作交流,深度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竞争格局。
区政协委员 问青青
打造婺城生态宜居高品质城市样板
长湖湾区块是婺城进一步放大核心区优势,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板块。依托金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应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婺城生态宜居高品质城市样板。她建议:
一、要坚持生态优先,高标准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加强对城市绿地、水系等自然生态的保护,合理开发长湖湾公园绿地建设。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高水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有机更新要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循环低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要坚持低碳环保,高质量发展城市经济建设。综合利用该区块各功能建设项目,打造节能低碳环保居住环境,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推行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节水标准,超前规划建设绿色低碳交通系统,以绿色低碳理念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引进高端的环保型企业,打造生态宜居高品质城市。
区政协常委 张敏
“里子”好了更有“面子”
近年来,随着城市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为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环境面貌的有效途径。婺城作为金华主城区,要将长湖湾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建议:
一、制度引领统筹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涉及城乡建设、财政、规划、物价等多个行政主管部门,建议进一步出台相关制度,明确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工作的原则、单位职责及工作要求等,确保高铁新城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安全有效运行。
二、综合布局规划先行。综合考虑长湖湾地形地貌和功能区分布,在道路施工的同时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地下管线普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类管线的实际需要,组织编制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实现地下空间规划和地上规划的统筹。
三、市场参与拓宽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合管廊。在选择合作单位方面,要坚持诚信守信、公开透明、风险分担等基本原则,采取财政投入、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创新融资机制。同时,引导和鼓励入廊管线单位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综合管廊,探索建立“共建共管”的良性合作模式。
区政协委员 曾真涛
高品质推进长湖湾区块道路规划建设
城市道路设施是城市的动脉,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推进长湖湾片区建设,打造品质之韵样板区,必须坚持交通先行,铺好婺城城市更新的发展之路、振兴之路。为此,建议:
一是要更新理念,超前谋划。立足区块开发建设时序,分轻重缓急、区外区内统筹安排,强力强势推进道路建设,做到道路先行。
二是要拉高标杆,规范建设。细化路网框架设计,按照5-10年不落后,满足区块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同步推进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施工,使得城市道路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具有特色,更加符合城市的文化和个性。
三是要有机更新,提档升级。建议加快推进市区货运环建设。要立足最大限度满足人、车通行,方便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店面货物装卸等功能,实施提档升级,提升道路品质。
四是要完善机制,形成合力。道路建设有交通、城管、城投、交投及属地乡镇(街道)等单位组成,建议成立由政府牵头组建道路建设综合协调部门,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整合道路开挖申报及批准程序,建立统一管理的档案库,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区政协委员 李蕾
建设一流美术馆和音乐厅彰显金华主城区新形象
美术馆、音乐厅选址于长湖湾公园连江通城的关键节点,是未来长湖湾片区的文化新地标,也是提升城市能力、文化强市的重要抓手,对放大长湖湾区块作为城市主城区优势、点亮公共空间品质意义非凡。她建议:
一、要注重超前规划设计。音乐厅、美术馆作为展现城市形象的窗口,要委托国内外一流的设计团队进行多方案比选,建议组织国际竞赛,将其打造成为展现时代美感的艺术作品。
二、要多维度一体化“塑心”。重视建筑外立面与室内装修设计一体化,注重建筑与公园的一体化设计、地下空间的一体化设计,打造通江复合网络,统筹考虑建筑之间的连通,打造金华唯一一条高品质的文化艺术漫步道。
三、要强化美术馆音乐厅等公共场馆的市民属性。通过业态上的综合考虑,允许一部分商业和服务性内容,注重闭馆后的参与性和观赏性,加强政府投资的公共服务属性。
四、要注重地标场馆的绿色生态示范效应。通过超低能耗,主动式技术和被动式技术相结合,实现双碳行动示范工程。
五、要空间战略留白。建议在空间上预留适当用地,为后续发展建设预留空间。
区政协委员 章浩
打造浙中地区特色产业集聚展示区
“长湖湾”位于高铁新城区块内,应该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提前做好产业布局谋划,将“长湖湾”打造成经济“新引擎”,进而辐射全区、全市及至浙中版块,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婺城样板”。他建议:
一、打好农旅结合的特色“组合拳”。沿“长湖湾”滨水景观带或长湖公园打造主题式园区,利用“长湖湾”的滨水景观带,展示和推介浙中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形成“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推动浙中地区农特产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抱团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打造浙中地区工业展示厅。以商业展厅、场馆形式,在“长湖湾”区块集中展示浙中地区工业产业特色,尤其要尽可能吸纳各地优势产品,让全国客商实现“一站式”挑选、购物,并依托金华物流优势、交通优势,不断做大做强。
三、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品销售平台。主题园林、商业展厅、场馆等统一由政府集中规划、选址,同时以租赁的方式择优招纳有实力、有市场号召力的商家和商会入园、入馆。通过中国旅游类互联网平台、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等多平台多渠道宣传展示区,建设多元化创收体系,借助互联网平台向用户提供各种销售模式。
区政协委员 方辉
用好新闻媒介宣传 扩大长湖湾知名度
在长湖湾开发建设宣传中,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优势、特点和发展趋势,与传统媒体进行有效融合,构建完善的宣传体系,有效拓宽新闻覆盖面,提升宣传效果。为此,建议:
一是要推动项目口碑的提升,利用多种宣传渠道,构建完善的对外宣传体系,对社会公众展示项目建设动态,扩大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社会影响力。二是要合理利用先进新闻设备和新媒体平台,提升新闻采编效率,丰富新闻内容,强化新闻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速度。三是要积极拓宽宣传渠道。如组织召开“全国百家媒体看婺城”大型主题活动,带领采风团走进长湖湾,向媒体介绍长湖湾源远流长的历史由来、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持续壮大的产业优势、贴心管用的政策优势、现代一流的服务优势、宜居宜业的环境优势等,并围绕生态环境、特色产业、文化品牌等进行宣传,提升金华主城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区政协委员 杨洋
挖掘文化符号推动产业发展
长湖湾片区包含了金华原来的工业厂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化的进程,已不见原有的繁华。近年来随着产业与消费需求的迭代升级,承载着婺城工业发展记忆的长湖湾也迎来了涅槃新生,正缓缓揭开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新篇章。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文化既是软实力,也是发展的硬支撑。婺城文化底蕴深厚,开发建设长湖湾片区,建议:
一是留存时代记忆,注入新兴动能。通过在印染厂旧址等地打造文创园区,引入文化项目,把文创园区打造成集休闲运动健身、文化艺术生活、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体验式购物中心,使之成为青年人的向往地、金华文创产品集中区,作为城市文化打卡点的同时也可解决部分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二是利用文化元素,做好文化挖掘。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也代表了城市的魅力,可以将婺学、婺小吃、婺茶、金华酒等文化符号集中在长湖湾两岸,打造夜市经济,同时引进高端文旅项目,以文旅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还可不定期举办文创产品大赛、成立文创基金,扶持文创产业发展,逐步构建核心产业引领、新兴产业联动、融合产业协同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
区政协委员 童健英
打造金华新地标 彰显长湖湾新活力
作为金华未来“更有活力的文化新地标”,长湖湾将在文化特色彰显方面做出特色与创新。为此,建议:结合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化建设发展的步伐,主动对接寻求合作共赢。可以从对非研究与合作为突破口,调集广泛而独特的资源来创新性地服务金华打造都市文化品牌、建设开放性国际都市。力争把该区域建成中非合作与经贸投资的创新平台与项目孵化基地;中非科教合作的人才培训基地;中非文化艺术交流融合的国际交往平台。借助文化园区的功能塑造,逐渐将金华婺城打造成未来中国的“非洲文化/艺术/影视/教育培训之都”,擦亮金华这座既有千年文化底蕴、又有新时代国际文化交流对非交流特色的世界之都。
记者 王静姝 吴铮誉 整理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