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8·2”疫情发生以来,婺城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爱心群众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奋战“战疫”一线,为居民提供暖心暖情服务,用苦干实干汇聚起抗“疫”强大合力,一幕幕温情场景,一个个暖心故事不断上演。
店老板腾出店面助力核酸检测
“看到‘大白’与志愿者们终于不用顶着烈日给居民们做核酸采样,我的付出就有了意义。”8月6日一早,当王丁磊来到自家店铺门前,看到前来核酸检测的社区居民早已有序地排成长队时,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王丁磊是城东街道青春路社区一家沿街店铺的老板,作为一名健康管理师,“关心居民、奉献社会”既成为了王丁磊的职业操守,也是他面对生活所怀揣的一份初心。
近日,随着义乌出现多例阳性感染者,金华疫情防控的形势再次紧张起来。8月4日起,婺城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王丁磊听闻后立即报名成为了青春路社区某核酸采样点的一名志愿者。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倘若不是有过切身体验,王丁磊怎么也想象不到参与防疫工作竟会如此艰苦,“工作结束后,我的整个衣服都湿透了,但相比起穿着防护服在高温下为居民们采样的‘大白’们,我们这些志愿者的情况又好上太多。”当王丁磊亲眼目睹一位“大白”脱掉医用手套露出早已被汗水浸泡得惨白而又发皱的双手的时候,“我必须得做点什么。”他这样告诉自己。
王丁磊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己那间距离采样点仅仅几步之遥的店铺:虽然面积不大,但店面内的空调却足以抵御酷暑。“我的店面恰好能派上用场,正好也给大家放个小长假。”面对记者,王丁磊轻松地笑了笑。
嘴上说着放假,王丁磊与店里的工作人员实际上一点也没闲着,大伙忙前忙后地一起动手腾出店内空间、进行室内外消毒、搬运防疫物资,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做足了准备。不仅如此,店内的几名员工受王丁磊的影响,也都纷纷加入到了志愿者的行列中去,在社区全员核酸检测期间承担起维护现场秩序、进行“一码三查”工作、场地消杀等职责。
据了解,全员核酸采样期间,王丁磊店铺所在的点位平均每天都有近1200名社区居民前来采样。王丁磊告诉记者,这是他在金华生活的第八个年头,正是八年来在金华经历的点点滴滴成就了他的事业,“金华是我的第二家乡,我只是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相信只要大家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抗‘疫’的胜利。”(记者刘檬檬)
烈日下坚守的“志愿红”
8月4日至8月6日,婺城区全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在这期间,有一群人挺身而出,在防疫一线演绎着温情与坚守的故事。他们是婺城各个小区的居民志愿者,我们不知道他们每个人的名字,但我们认得他们共同的颜色。那一抹抹鲜艳的“志愿红”散布在婺城每一个角落,在烈日的炙烤下显得愈发夺目。
“大宝贝们,小宝贝们,下来做核酸啦!”日前,婺城区城北街道郑岗山社区欧瑞·德尚华庭小区,75岁志愿者黄老师的温柔式“叫醒服务”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黄老师”因教小区居民跳舞而得名,她原名黄璇,在小区里有着较广的人脉。作为小区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深得大家的肯定。郑岗山社区工作人员都说,想找志愿者先找黄老师准没错,小区遇上事找黄老师就搞定了一大半。
在婺城区全员核酸检测期间,黄璇每天穿着红马甲,拿着小喇叭,边走边招呼居民下楼做核酸。有意思的是,黄璇会根据时间的早晚变换不同的叫法,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居民们从睡梦中清醒。此前,婺城区发生“4·15”疫情后,黄璇就积极组织居民投身志愿队伍,自己化身“歌王”,改编歌词唱歌叫居民做核酸,变着花样让居民们保持新鲜感,提高做核酸的积极性。
德尚华庭小区共有23栋楼,熟悉流程的黄璇靠脚走过、靠嗓子喊过小区里每一栋楼,走完喊完一圈需要20分钟,她每隔20分钟会再绕小区叫一遍。在巡查过程中,黄璇也会留意哪些住户需要上门服务,并整理好名单汇报给社区。在喊话的间隙中,黄璇还会帮忙维护核酸检测队伍秩序,看到有老弱病残人士前来检测,她主动上前搀扶。
如果说黄璇代表着温情,那么姚宗元则以行动诠释着坚守与责任。68岁的姚宗元是城北街道红湖路社区青年路第二支部书记,也是四季园小区的居民,平常就积极协助社区做各种志愿活动。虽然姚宗元眼部、腰部、腿部等多处患有隐疾,但他仍然抱着“党员应该冲锋在前”的念头站了出来。在小区居民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期间,他几乎全程站着维持队伍秩序,提醒居民戴好口罩。此外,他还协助社区整理物资,做好准备工作和收尾工作。
等回到家,妻子心疼地说:“站这么久,你的脚都肿了。”
姚宗元却大手一摆道:“没关系,能帮上忙就好。”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疫情防控中,像黄璇、姚宗元一样的志愿者燃起“星星之火”,越来越多的婺城志愿者主动走出“小家”,投身“大家”,共同守好小区、社区的防疫“小门”。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新冠疫苗接种······志愿者们用点滴“红色”微光,汇聚防疫“星河”,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壮大防疫力量,成为婺城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记者吴铮誉)
平凡微光汇聚防疫“星河”
日前,在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婺城区开展的三轮全员核酸检测顺利完成,且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微光成炬,照亮前方。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党员干部坚守一线,工作人员默默奉献,他们始终坚守在岗,共筑防线。
8月8日下午6时,落日余晖,霞光万丈,逐渐驱散疫情阴霾。在白龙桥镇小广场核酸采样点,尽管现场队伍排成长龙,核酸检测工作仍然有条不紊、高效有序地进行着。
扫健康码、分发棉签、维持现场秩序、解答群众问题……在38度的高温下,汗水早已浸湿防护服,口罩的痕迹印在脸上,金盾公司志愿者张林现手上动作依然娴熟,在三个小时内,他将近扫了七八百个采样码。“我从5月份开始就参与到白龙桥镇的疫情防控支援中了,近三个月协助核酸检测的经历也让我深切感受到防疫工作人员的不易与艰辛,我的这些辛苦算不上什么。”张林现是安徽人,于他而言,早已在心底将婺城视为自己的“第二个家”,“偶尔碰到不听劝阻的群众,我也会产生挫败感,但是这并不会打击我参与抗疫的决心。”他告诉记者,当听到很多群众理解的声音和温暖的话语,他真正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
晚上8时,夜幕降临。为了分流人群、提高核酸效率,白龙桥镇古方片区干部吴剑峰原本在维持现场秩序,引导群众保持合理距离,摇身一变,穿上严密专业的防护服,化身“大白”,在新增通道帮助群众提前注册、出示采样码。“和您核对一下信息,您的名字是……”对没有支付宝健康码的老人,他与之耐心交流,在昏暗的环境光线下为老人扫取身份证信息。吴剑峰从部队转业,同时也是一名党员,“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是每个党员干部的使命与责任,”他坚定地说道,“这么多年,‘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早已深深铭刻在骨子里了。”在他的帮助和带领下,腿脚不便的白龙桥镇叶店村村民董女士免去了排队的烦恼,通过便捷通道很快完成了采样。
由于人员较多,当天的核酸检测一直延迟到了晚上9点。昼顶骄阳,夜披星月,白龙桥镇中心卫生院医护人员张弦今天的核酸检测工作结束了,几个小时始终平举着的双手终于能够解放。这双手,在小小的采样台上经过一次次的消毒,重复了千百遍的相同动作。“最近几天还是不能松懈,认真对待每一份采样是我唯一能做的。”他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默默付出。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下,防疫是一场战斗,一次考验,更是一种凝聚。这些为疫情披星戴月的身影,不过都是平凡生活中的点点微光,他们汇聚成为抗击疫情的“星河”,坚信着疫散终有时。(见习记者 汪诗涵)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