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彭丽莎)近日,婺城区沙畈乡与浙江长兴稻蛙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书》,今后双方将在“稻蛙共生”生态项目上共同发力。签订结束后,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郑展科对项目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发出了如此感慨:“‘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古人笔下描绘的这一幅田园诗画图,在不久后的沙畈乡也能看见了。”
在签订协议前,沙畈乡招商小队赴浙江长兴稻蛙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专题协商,就技术特点、发展模式、设施建设、未来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前往该公司的稻蛙基地实地考察“共生”情况。
稻蛙共生模式可实现“稻—蛙—稻”的有机循环,是一种“稳粮增收”新模式。在稻蛙生长过程中,养殖的黑斑蛙排泄物是水稻的天然养分,水稻里的病虫则会成为黑斑蛙的食物。夏天,黑斑蛙还可以在稻草下乘凉,构建了一个“蛙吃虫、稻遮荫”互为供给的生态系统。稻蛙和谐共生之下,水稻种植过程中可以减少成本,产量和质量还能双重提升;并且黑斑蛙捕虫能力强,养殖时间短,对于新手农户来说能降低养殖风险,实现双绿双收。
“一田多用,一田多收”的“稻田蛙”立体循环生态农业,恰好契合沙畈乡山多地少的特点。目前,沙畈乡计划采用“村—企—农户”合作模式,围绕“每亩稻田实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的效益目标,积极引导有需求的企业、村集体、农户统一进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种养殖,以此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共富。
“稻蛙共生”的养殖模式是沙畈乡探索绿色产业经济的一次有力尝试。近年来,该乡放大生态优势,充分发挥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规范引导、政策支持、服务扶持、技能培训等形式,加快构建多重绿色产业体系,不断拓宽“共富路”,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走出了一条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