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乐)近日,在箬阳乡黄阳村,乡干部翁新挺带着理发、刮胡的工具来到村民李有银的家中,把这个不爱理发的老朋友扶到家门口,为他披上围布,耐心地把已经长长的头发剃去,再熟练地用剪刀修理干净,最后把胡茬一刮,原本蓬头垢面的李有银看起来精神多了。翁新挺动作娴熟,一看就不是第一次剃,“平时在家里会给孩子理头发,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翁新挺说。
李有银是箬阳乡黄阳村的一个孤寡老人,身体不是很好,平时不爱与人打交道也不爱出门,但是每每看到翁新挺他总能打开话匣子。翁新挺作为黄阳村的联系干部,时刻关注着村里的特困户和独居老人,其中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李有银。他每逢下村,总会去看望他,尽己所能去帮助他,让李有银在孤单的晚年中感受到一丝温情。
像这样党员干部帮助群众的温暖场景,在箬阳乡时常上演。箬阳乡地处婺城南部山区深处,距市区50公里,地形险峻,交通不便,常住人口以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一对一”的便民暖心服务成了箬阳乡党员干部们的日常,久而久之,从乡干部到村干部,再到网格员,各个都成了能干的“多面手”,帮助村民修水管、修电器、理发等等都不在话下,带村民下山、代购日常用品、药品等等更是家常便饭。
除了在生活上给予村民最大的帮助,箬阳乡党员干部们还把乡里的农产品、土特产带出大山,帮助村民增收。茶叶一直是箬阳乡的特色产业,近年来,箬阳乡不断探索茶产业的发展之路,连续4年举办茶文化节,增加箬阳高山茶叶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通过“箬阳龙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发布”箬阳龙珍“产品标准,为未来箬阳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奠定基础。在全体党员干部的带头努力下,箬阳的高山茶叶不仅走出了大山,更走向了全国市场。箬叶、高山蜂蜜、野生猕猴桃等土特产也通过助农直销、展销会等形式一次次、一车车走出了大山,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心也越来越暖了。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