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山水相依 有凤来仪

2022-10-21 09:06:11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曹静怡

  青山逶迤,云雾缭绕。登上婺州古城,眼下是义乌江、武义江和金华江三江汇聚,浩浩汤汤,一脉西流,自是八婺风光,气象万千。

  悠悠江水穿城而过,见证了婺城的时移世易、沧海桑田。十年,犹如宣纸上洒下的一滴墨,逐渐弥漫开来,千丝万缕,阡陌纵横,化作了高山深谷,秀美山川。而其间来往无数客,有人塑其梁骨,有人改其江流。待别来岁久,江河回望,一幅山水相依、韵味悠长的水墨画卷正款款铺张开来……

  1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晚风徐徐,漫步白龙桥镇新昌桥村,所见多彩的滨水景观成为了四方游客避暑、戏水的胜地。在这里,人们卸下了一身疲惫,寄情山水,享受着自然赋予的一抹清凉。移步换景,古朴的黛瓦院墙,别致的景观小品,热火朝天的农家乐……来往游客无不感慨:“每次来都能感受到村子的新变化,一趟趟皆是不虚此行。”

  新昌桥村,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潺潺流淌的白沙溪,清澈甘美,如一条柔软的碧玉带,维系着一代代的新昌桥人。2020年,“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因“三十六堰”中的“洞山堰”“旱龙堰”“马潭堰”三座古堰都位于新昌桥村,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成了溪边一颗闪耀的明珠。村党支部书记柯建康介绍,如今,新昌桥村发挥优质水资源禀赋优势,依托滨水景观、美食广场、特色民宿等,留住客源拉动消费,每日引流2000余人,日营业额达到5万元左右,真正实现了“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

  近年来,婺城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千万工程”建设,奋力提升文化能级、生态能级,通过对水环境进行整治修复,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生态为基、产业为本、文化为魂,倾力做好“三生融合”文章,致力于打造一条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绿色产业于一体的生态经济带。

  “诗和远方”赋能乡村振兴,良好生态让幸福感遍布婺城。白沙溪是婺城的母亲河,依托白沙溪流域建成的沙畈、金兰两座水库,更是以清冽甘泉哺育着婺城,成就了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婺城。如今的婺城人爱护母亲河、保护水生态、发展绿色经济,秀美南山的白沙溪必将反哺千万婺城百姓,进一步擦亮“水墨婺城”生态金名片。

  2

  花香蝶自来,梧高凤必栖

  乡村的美丽,是生态良好,是生产发展,是生活富裕。近日,在罗店镇西吴联村花卉市场中,经营户何守田正为花卉苗木细心浇水。记者看到,这片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的大棚中,各类绿植花卉排列有序,长势正好,清新绿意中带着姹紫嫣红,这也让“园丁”何守田喜笑颜开。

  何守田是安徽人,自2012年西吴联村花卉市场开始营业,他便在乡镇村社的牵线搭桥下,来到这里租下了大棚,这一租就是十年。“这里环境优美,租金价格适宜,这些年里,市场发展得越来越好,我的生意也愈加红火。”何守田说。

  抬头见绿,出门即景。十多年来,西吴联村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座平凡的村落逐渐演变为繁花漫漫、生态优美的美丽村庄,吸引了越来越多惜花之人前往。而该中国花卉之乡的前身,曾是金华市最大的养鳖专业村。党支部委员罗小元告诉记者,养殖甲鱼虽赚钱,但导致水污染问题严重。2015年,为响应“五水共治”的号召,保护环境生态养殖,村中一百多家甲鱼场应声拆除,那些原本以水产养殖为主业的部分村民,也纷纷转型经营起了花卉苗木。“从此以后,门前溪水干净了,绿化也越来越漂亮,这里浓郁的花香蔓延至家家户户,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罗小元说。

  为引领更多村民走上小康生活致富路,罗店镇积极发挥党委、政府统筹功能。今年7月7日,更以西吴联示范村为龙头,正式授牌成立“花卉之窗”党建共富联盟,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党建工作格局。并依托西吴联村花卉市场,建立产业带和文旅项目,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趟出了一条带农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绿色发展有奔头,生态资源绘美景。在婺城,像西吴联村这样美丽蝶变的村庄不在少数。距离西吴联村10公里左右的大岭村也是依托自然风光实现华丽转身的生动样本。

  从少人问津到游人如织,近年来,该村以党建为引领,依托芙蓉山和芙蓉湖的秀美风景,大力发展旅游业。前不久,在区、镇、村三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大岭村和美乡村现场会圆满完成,和美乡村建设成效不断显现,通过“党建+社团+旅游”这条路径,吸引金华市电视电影协会、骑行协会、摄影、音乐等协会20余家,给全村注入了青春活力,让大岭成为一个年轻、时尚的浪漫部落。目前,村集体已统一流转农房16幢,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8万元,新增就业岗位43个,农民增收3.2万元。

  3

  婺州大地书香馥郁,文明新风吹入万家

  流水潺潺,风雅江南。梅溪生态廊道沿线的网红打卡点安地镇岩头村自古有灵岩十景,建于晚唐时期的灵岩禅寺就坐落于此,令文人墨客留下不少佳作。

  青山绿水铺就幸福底色,美丽的生态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文艺创客回到乡村。穿花拂柳,踏上村径,在诗画岩头文化产业园中,耳畔不时传来希桐琴箫馆宁静悠远的阵阵琴音;不远处婺州扎染工作室中,不时集聚着三两游客,挑选着背包、衣物等文创作品。此外,这里还进驻了禾居文旅策划公司,王剑波手机摄影工作室等。“我们村平时特别是周末及节假日会有各类精彩的艺术类活动轮番开展,村上的农家乐常常是座无虚席,有时候婺州扎染也会向我们村上的妇女们开展培训课,让大家在家就能做工增收……”说起现在的美好生活,村民王阿姨感慨万千。

  琴箫馆馆主严纪飞与琴相伴已有十七年了,他告诉记者,琴文化接近自然,岩头村的灵岩寺他早有耳闻,当第一次来到这里考察时,眼前的青山绿水以及淳朴乡风,便让他决心留下来。他也希望在这里打造古琴文化传播基地,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古琴,让水墨婺城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从而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华。

  立足资源禀赋,提升生态能级,除了安地镇诗画岩头文化产业园外,婺城区还因地制宜谋划了竹马乡花博园、蒋堂镇“硒游记”稻田文化综合体等乡创项目,为绿色发展、共同富裕蓄积新动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塑魂。近年来,婺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呈现出一派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文旅融合高歌猛进的美好景象。在婺城区图书馆万泰青少年主题分馆,一排排青少儿读物排列有序,免费对外开放的图书馆成为了孩子们的“打卡乐园”;前不久,蒋堂镇举行了“农家书屋+新华书店”入驻揭牌仪式,此后,蒋堂镇书香文化礼堂不只是村民们记忆中的“乡愁基地”,更是阅读学习的精神家园。此外,婺城每年开展送文艺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商圈,每年送传统戏下乡200场以上,农民村晚近百场……

  点睛描线,婺城之美,是游步罗店镇满目花丛喟叹着“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白沙溪畔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美好;是旅途终将结束时地感概道“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也是夜幕降临,乡间农家书屋的灯光茫茫亮起,而馥郁的书香便伴着明月清风化作水墨婺城最动人的点缀……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