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盛琳虹)热闹了一整个3月的茶花节系列活动落幕后,花农董日红又回到了日常的茶花种植生活中。董日红是竹马乡联民村人,从小就跟着父亲“泡”在茶花田里,对茶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品艺园林苗圃收集培育了世界各地1000多个茶花品种,每次提起,他都如数家珍。
在茶花节展会期间,董日红精选了其中一批小株茶花参展。他认为,传统的地栽茶花植株大、能应用的场景有限,也不能满足当下市场的个性化需求,茶花的矮小化、造型化改造势在必行。“目前,我选育的小株茶花品种已有五六十个,未来还会更多。”董日红的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其他参展种植户的认可,他们在交流中达成共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阳台党”“办公桌党”等客群逐渐壮大,已形成一片全新“蓝海”,亟待探索。培育小株茶花品种,不仅能抓住市场机遇,更能让茶花得到进一步推广,走进千家万户。
一次展会即是一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展会结束后,董日红对于如何种好茶花有了更多的感悟。“在培育小株茶花的同时,我还希望能不断丰富茶花品种,是保护旧品种的同时培育新品种。”他注意到,一些古老的茶花品种已经很难找到,或已失传,这十分可惜。于是,他着手打造茶花品牌基地,将能找到的茶花品种收集分类,完善“茶花族谱”。同时,董日红也没有停下杂交茶花新品种的脚步,通过杂交培育存活率更高、生命力更强、花型花色更美的茶花品种,不断壮大“茶花家族”。
在培育新品种方面,与董日红同村的宗康华颇有心得。茶花节结束后,他便马不停蹄地前往上海,与当地专家深入交流。“单靠引种嫁接,没有自己的茶花主打产品,是跟不上市场变化的,产业发展也会受到制约。”宗康华说,“要发展好我们婺城的茶花产业,不能闭门造车,要时常走出去,与同行们交流经验,去各地的展会、专家处汲取‘营养’。”
在婺城,如董日红、宗康华一般勤思考、肯奋进的茶花种植户不胜枚举。茶花作为深具婺城农业特色的产业之花,成为了婺城推进乡村振兴、奔向共同富裕的“金钥匙”。为了进一步推动茶花经济的发展,婺城区发布了《婺城区茶花产业扶持政策》,其中包含茶花生产扶持、茶花技术品种研发创新、茶花展示展销、新型茶花主体和龙头企业培育、茶花职业技能培训、茶花电商平台建设和销售、保障茶花产业用地、茶花产业金融扶持等8大块内容,共计18项具体扶持政策,涵盖了茶花生产、销售、科研等各环节,对推动婺城茶花产业结构的再优化、产能的再增长、效益的再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严东生表示,接下来,婺城将继续通过实施茶花产业提升、茶花文化品牌创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产业链延伸、产业科技赋能等5项工程,加快婺城茶花产业发展要素集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婺城茶花产业升级蝶变。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