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双拥之花在红色基地飘香

  雷锋文化馆创办13年助推婺城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

2023-05-18 08:53:07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吴铮誉

  记者 吴铮誉

  今年是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近年来,婺城区不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全力确保省级双拥模范城首创成功,奋力推动婺城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5月8日,正值金华雷锋文化馆创办13周年之际,该馆被婺城区双拥办授予“双拥示范基地”称号。当天,分别从重庆和北京远道而来的“雷锋班”第十一任班长宋若波、“中国好人”史永乐也调研参观了金华雷锋文化馆。

  1、 真心真情学雷锋13年

  “这是2010年雷锋馆揭牌仪式上的合照,雷锋生前战友冷宽将军也来到了现场……”现场,一位身穿黄马甲,头戴黄帽子的老人拿出一张老照片,将照片背后的故事向众人娓娓道来。

  这位老人是曹荣安,金华雷锋文化馆创办者,拥有的2个称号却见证了其一生的坚持:“环保老人”“雷锋老人”。85岁的他,40多年来坚持学雷锋、做雷锋,用自己的退休金和奖金造雷锋馆、建环保组织。

  一枚邮票开启环保之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1982年,曹荣安在《集邮》杂志上看到《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一文,这句话深深地震憾了他,保护生态环境便成了他追求的方向,他因此也成为一名环保宣传志愿者,被市民亲切称为“环保老人”。

  1998年退休后,曹荣安更是全身心投入“学雷锋做环保”的事业当中。2001年创建金华首个环保组织——金华绿色之友,现为金华市绿色生态环境服务中心。2010年5月8日,创建金华首个民间雷锋馆。

  “只要有一个人走进雷锋馆,我就和他讲学雷锋、做雷锋,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曹荣安说。

  一串串数字见证了曹荣安一路走来的强大信念坚持。

  “101万元”。二十多年来,曹荣安将自已的退休金、各级荣誉资金,还有家人的捐赠,共计资金101万余元,全部投入“学雷锋做环保”事业,同时也用于雷锋馆的日常开支和聘用员工工资等。

  “22万人次”。430平方米的雷锋馆,拥有3.2万余件藏品,其中1.5万余件雷锋主题藏品,1.7万件红色历史藏品。全馆分为“学习雷锋美丽人生”“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两个展厅,自制展板千余块,贴片3万余个。全年无休,天天开门,开馆13年接待参观22万余人次。

  “2000余场”。目前,已有全国54个社团在雷锋馆挂牌为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曹荣安被45个单位聘请为辅导员或宣讲员,共宣讲雷锋精神讲座2000余场,听众10万余人。

  眼下,面对一批批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曹荣安总是一遍遍不知疲倦地、满怀激情地为大家讲解雷锋精神。一谈起雷锋,他的眼里就有光。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雷锋馆内,回荡着大合唱,歌声铿锵有力,传递着经久不衰的雷锋精神。

  2、 红色基地绽放双拥之花

  金华市雷锋文化馆开馆以来,一直都十分注重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与婺城区人武部、武警、驻金部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交流,该馆自制的红色题材展板多次到部队进行巡展。2020年4月,该馆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国防教育基地”。

  每年“学雷锋纪念日”“八一”建军节、春节等重要节日,雷锋馆都会开展军地交流活动,并积极向大专院校、中小学生开展热爱国防、尊崇军人主题教育活动。此外,邀请驻金某部的一等功臣王亮和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徐枫灿多次来馆,聘请他们为雷锋馆义务讲解员。

  馆长曹荣安也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金华市拥军优属模范个人”“金华市第二届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能让红色基地绽放双拥之花,助推婺城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

  婺城区双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婺城区委区政府通过将双拥工作与时代主旋律相结合,用大局观引领双拥工作与时俱进,以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为抓手,为军人职业受尊崇、服务部队练兵备战、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汇聚起强大合力。同时,婺城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促进全区志愿服务向大街小巷延伸,向大事小情拓展,让学雷锋精神在人民群众中蔚然成风。

  “这次考察之旅让我获益良多。小小的雷锋馆在曹老的带领下培养出了千千万万的种子,并通过广泛传播,将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史永乐说。

  3、 对话第11任“雷锋班”班长

  “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5月8日,金华雷锋文化馆的座谈会上,宋若波与大家一起谈起了自己学雷锋的经历和感受,共话雷锋精神。

  宋若波是“雷锋班”第11任班长、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雷锋基金管委会,中华志愿者协会传承雷锋精神委员会(简称全国“学雷锋”两会)副会长。婺城区消防救援大队、山山家雷锋小分队、金华市幸福家人公益协会等部门和公益组织参加座谈会。

  宋若波表示,当今中国的建设发展面临着诸多现实矛盾和严峻挑战考验,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具有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忠诚品格,还有更强大的奉献精神,像雷锋那样始终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积极进取。

  如何学雷锋?宋若波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把学雷锋作为一种政治责任,首先在学雷锋过程中要做到目的纯洁,真心实意,切实做到身体力行,言行一致,自觉践行雷锋精神。同时积极宣扬雷锋精神,使之与学雷锋的模范带头作用有机统一,既当运动员又当宣传员。”宋若波说。

  宋若波指出,学雷锋不是外力强加的任务或简单的行为模仿,其本质上是一种自觉的精神追求。只有将雷锋精神深悟笃行,融入血脉,转化为内在自觉,才是学雷锋的真境界。

  “其实,要按我们现在的标准说,当年的雷锋是个文化青年。”宋若波讲起了自己了解到的雷锋趣事,一下子拉近了听众和雷锋的距离。

  1961年,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之后,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在《雷锋日记》中,‘人民’一词出现了100多次,可以看出,雷锋始终把人民放在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位置,这些话也诠释了雷锋崇高的精神追求。”宋若波感慨道。

  “雷锋就像一团火,走到哪都能把周围烤热、点燃,给人以温暖和光明。”宋若波表示,学雷锋一定要把雷锋精神融入到生活中去,让学雷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融入思想灵魂和日常言行的生活方式。

  在这堂生动的讲课中,宋若波金句频出,引得现场掌声此起彼伏,在场人员或频频点头,或若有所思,或记下笔记。

  金华雷锋馆馆长曹荣安也为大家送上学习雷锋的四句话,“爱国是不变的信仰,英雄是不变的偶像,环保是不变的责任,感恩是不变的良知。”

  “青年怎么传承雷锋精神很重要,学习雷锋精神需要有个载体。”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团委书记王茂盛表示,每年浙师大的学生都会来参观雷锋馆,他们在毕业后都如同星星之火,将雷锋精神散播到世界各地。

责任编辑:许珂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