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一个人,一首诗,一盏茶

2023-08-28 08:59:3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苑

  “流水北山北,芙蓉峰影长。看花春到寺,数竹午过廊。崖石侵衣碧,山云沐发香。”显赫的国师,幽居的禅院,安然于出入之间,引四方僧侣纷至沓来。匆匆的光影里,远远走来一位衣衫单薄的行脚僧人,面上无甚表情,一双深眸却澄澈如水,仿佛海纳了三界轮回。往来步履无数,他却留下了最耀眼的足迹。

  铮铮傲骨一世飘零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在那场钱镠的贵宾宴上,才情卓越、初绽头角的年轻僧人贯休或许也曾想过如智者国师一般走上一条奉君敕诏的康庄大道,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献钱尚父》。如是繁华,帝王之至,俨然在钱镠面前铺开了一张绝美的千里江山图。这让彼时的钱镠胸怀激越,意气风发,气吞万里如虎,令将“十四州”改为“四十州”。如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满座鼓掌而呼,唯贯休肃然而立,答曰:“州亦难添,诗亦难改。”满座皆惊。王君不悦,赤子不归,贯休从此背井离乡,颠沛流离。

  漂泊岁月,他眼见故乡无守:“裂地鼓鼙军情急,连天烽火阵云秋。砍毛淬剑虽无数,歃血为盟不到头。”“只报精兵过大河,东西南北杀人多。可怜白日浑如此,来似蝗虫争奈何。”;他亲历塞上苦寒:“地角天涯外,人号鬼哭边。大河流败卒,寒日下苍烟。”

  他看尽小家破碎:“秦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他目睹国运衰微:“郡政今良吏,门风古缙绅。万年唐社稷,一个哭麻人。愤烈身先死,敷扬气益贞。天乎资大宝,泰矣见忠臣。得罪钟多故,投荒岂是迍。玉寒方重涩,松古更青皴。鹏塌宁唯白,龙多岂止荀。道孤梳有雪,恩重泪盈巾……”

  他冷眼旁观酷吏横行:“有叟有叟,暮投我宿。吁叹自语,云太守酷。如何如何,掠脂斡肉。吴姬唱一曲,等闲破红束。韩娥唱一曲,锦缎鲜照屋。宁知一曲两曲歌,曾使千人万人哭。”他心心念念渔樵清欢:“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多年后,他辗转来到荆南(都荆州),一方之主成汭与之请教书法,答曰:“此事须登坛可授,安得草草而言。”生活的艰难终究没有教会这个耿直的僧人世俗之道,他依旧保有那个高傲的灵魂。世人“一条直气,海内无双”的评价从此与他如影随形。命运或许还是眷顾这个纯真热诚的灵魂,最后在蜀地给了他一个懂他的君王。蜀主王建生于草莽,目不识丁,却给了贯休以尊重与礼遇。公元902年,王建赐贯休署号“禅月大师”,授“食邑三千户”。贯休得以平静地度过尘世余生。“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十年后,贯休圆寂。

  出入尘世旷古诗才

  明成化《金华府志》载:“僧贯休,字德隐,兰溪人,姜姓。和安寺出家。天复二年入蜀,蜀主俾尸东禅院,锡号禅月大师。善草书,工歌诗,著《西岳集》二十余卷,侍郎吴融为叙。示寂蜀后主,即塚建塔,名以白莲,庞延翰为铭。”似僧非僧,似俗非俗,寥寥数笔,却写尽了贯休的半生流离。

  贯休素以诗才闻名天下。他为禅院题诗:“兹地曾栖菩萨僧,旃檀楼殿瀑崩腾。因知境胜终难到,问著人来悉不曾。斜谷暗藏千载雪,薄岚常翳一龛灯。多惭不及当时海,又下嵯峨一万层。”可他似乎又不是一个世人眼中的正统僧人,他一身素色僧衣,与赤松道士舒道纪交好,作诗曰:“不见高人久,空令鄙吝多。遥思青嶂下,无那白云何。子爱寒山子,歌惟乐道歌。会应陪太守,一日到烟萝。余亦如君也,诗魔不敢魔。一餐兼午睡,万事不如他。雨阵冲溪月,蛛丝罥砌莎。近知山果熟,还拟寄来么。”他读《杜工部集》,有感曰:“造化拾无遗,唯应杜甫诗。岂非玄域橐,夺得古人旗。日月精华薄,山川气概卑。古今吟不尽,惆怅不同时。甫也道亦丧,孤身出蜀城。彩毫终不撅,白雪更能轻。命薄相如命,名齐李白名。不知耒阳令,何以葬先生。”他云游路过弟妹坟,甚至流下了俗时不曾有过的眼泪,写下悼亡词:“泪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冢离离。年长于吾未得力,家贫抛尔去多时。鸿冲□□霜中断,蕙杂黄蒿冢上衰。恩爱苦情抛未得,不堪回首步迟迟。”他流连于儒释道之间,穿梭于红尘内外,他是一代名释贯休,从故乡金华辗转入蜀参禅悟道,将这人间悲喜与一世风骨都写进了他的诗画里。

  深情厚谊名垂茶史

  贯休嗜好饮茶,传世茶诗30多首,内容涉及种茶、制茶、煮茶、咏茶等,如《别杜将军》:“采蕈锄茶在穷野”,而且从诗中所写来看,种茶之处是金华山北坡。

  贯休的这些茶诗,对于认识了解唐代金华人如何种茶、加工茶、煮茶、饮茶,用什么茶具,煮茶用什么燃料、用什么水,都很有价值。特别是一首《和毛学士舍人早春》,诗中有原注:“舍人有《茶谱》”。据人考证,这个毛学士舍人即毛文锡。毛文锡,高阳人,年十四即登进士第,后为西蜀礼部尚书,生卒年不祥,著有《茶谱》一卷。

  毛文锡在《茶谱》中专门介绍了婺州举岩茶,“婺州有举岩茶,斤片方细,所出虽少,味极甘芳,煎如碧乳也。”毛文锡笔下有关举岩茶的记载成为此后千余年间举岩茶名留青史的关键定论。毛文锡何许人也?“毛文锡,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五代前蜀后蜀时期大臣、词人。”在那个车马慢、信也慢的年代,生长于婺州北山的举岩茶,何以跨越千山万水出现在后蜀名臣、风月词人的笔下?这或许缘于贯休晚年到西蜀,与毛文锡因茶为友,介绍了家乡婺州举岩茶。

  那么贯休又是如何了解到举岩茶的呢?这或许缘于他的至交好友——北山赤松宫道士舒道纪。贯休与赤松宫舒道纪为莫逆之交,两人不仅经常往来会面,而且在难于见面时就诗歌书信互寄,以抒想念之情。从传世诗文可见,他俩经常互寄土特产,贯休曾有诗云:“近知山果熟,还拟寄来么?”举岩茶或许也曾是两人托物寄相思的真切表达。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