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从用起来到火起来

婺城文化礼堂如何实现百姓精神富有?

2024-03-27 09:07:4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曹静怡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点到面……走进婺城区各地农村,一处处特色且富有诗意的文化礼堂每每吸引行人的目光,成为广袤乡村一大靓丽风景线。

  1

  文化礼堂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也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优质文化供给和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一场婺城区高水平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暨礼堂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工作座谈会在乾西乡栅川村召开,全区各乡镇、街道宣传委员以及基层文化礼堂管理员欢聚一堂,就文化礼堂如何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礼堂智能管理、乡村文化传播、文化惠民服务、多元运行模式上水平上台阶一起谈感受、提建议、话发展。

  “明代名臣于谦的一首《石灰吟》,表达了诗人忠诚、清白的思想品格,他一生两袖清风,践行清白之志,我们栅川村也始终依托这一宗旨,深入挖掘于谦文化,以清扬德,助力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发展的不竭动力,会上,乾西乡宣传委员赵向阳表示,近年来,乾西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对栅川等六处文化礼堂分批次进行提升改造,并积极梳理婺文化村史、文史,除了做好于谦文化挖掘工作之外,还重点打造非遗礼堂文化,充分挖掘乾西辖区非遗资源,传承山歌、草工编织和婺剧文化等,希望在活跃当地文化氛围的同时,让此类项目得到传承和展示。

  加大乡村文化研究,弘扬非遗和民俗文化,如今这些工作也是婺城提升改造各大乡村文化礼堂的应有之义。而如何让文化礼堂更具魅力、更有黏性,婺城很多地方都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中,罗店镇后溪河村将国学课堂引入文化礼堂的做法让众人耳目一新。

  “文化阵地的本质还是文化,能运营好文化阵地的一定是具有文化之长、与当地气质相符的运营团队的企业。”罗店镇宣传干事徐冰昕说,后溪河村是“北山四先生”之首何基后裔的居住地,此处的文化礼堂又称为何北山祠,依托农村文化礼堂,他们引入了国学企业,通过讲国学经典,追忆宋儒文学的方式,让何基故里更具人气。目前这里还开发了以北山四先生为主题的手机壁纸和文创产品,在发挥本村文化优势的同时,让礼堂常开运行,让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持续丰富,也使得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高。

  2

  文化如水,浸润心田;礼堂如根,凝魂聚气。近年来,婺城区紧紧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定位,聚焦“一村一品”“一堂一特色”,建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先后被评为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区、省社区文化家园精品项目试点区,创建省五星文化礼堂36家、省文化礼堂建设示范乡镇4家、省特色文化礼堂3家,有序开展省级清廉文化阵地示范点创建工作,并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和活动品牌,省试点数字化场景应用“创享礼堂”全面升级,文艺活动出圈出彩,频频获赞。

  然而,作为窗口式展示场所,将文化礼堂大门打开并不难,难的是门常开、人常来。山上的礼堂无资源没人气,山下的礼堂活动应接不暇;文化礼堂队伍老龄化严重,礼堂活动过于贫乏……会议上,记者发现也有不少乡镇、街道都表达了相似的短板问题,总结后大致就是文化供给的种类还不够丰富;服务精准性还不够高,“给的群众不想要,群众要的没有给”;文化服务还不均衡,部分偏远地区服务难到达。

  婺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认为,用好文化阵地,归根结底是要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感受文化的熏陶、汲取文化的力量。而以上的短板问题,究其原因,是长效机制落实不够,存在评估机制不健全、管理队伍不稳定;要素保障不够充分,在场所保障、资金支持方面仍有差距,部分村社集体经济较薄弱,办公场地局促,导致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的基础较为薄弱;礼堂效能发挥不足,社会化运营供需存在不平衡,文化建设缺乏社会支撑;品牌建设不够鲜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总体上特色文化礼堂数量、质量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3

  那么,婺城农村文化礼堂的发展之路又在哪里?会议提出,第一,各乡镇、街道依然要做好文化挖掘工作,加大乡村文化研究,创作一批有代表、有内涵、有影响的乡村文艺精品,讲好礼堂的品牌故事。第二,要因地制宜创新活动载体,依托文化礼堂的阵地作用,积极开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切实让文化礼堂“动起来”“火起来”。第三,要加强多跨协同、统筹推进,支持联合社会力量打造“礼堂+旅游”“礼堂+研学”等模式,并从实际出发,各乡镇、街道要在今年完成打造1-2个特色文化礼堂,通过示范带动、点面结合,持续擦亮婺城文化礼堂“金名片”。第四,要高水平推动文化礼堂建设提档、服务提质、运行提效、发展提速、品牌提优,实现“大门常开、活动常态、内容常新、队伍常驻、机制长效”,为群众提供特色化、品牌化、精准化的文化服务。

  今年2月28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高水平推进文化礼堂建设促进农村精神富有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提出了大力实施礼堂学习教育计划、乡村文脉传承计划等八大计划,旨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社会参与、村民自治,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狠抓工作落实,依托高水平推进文化礼堂建设,进一步发挥文化礼堂促进农村精神富有的重要作用。下一步,婺城将切实以问题为导向,以破题为思路,进一步整合全域资源要素,以“小切口微改革”让农村文化礼堂焕发新生机,真正让文化礼堂更好地“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记者手记】

  农村文化礼堂是凝聚一方文化的重要载体。近些年,我区文化礼堂硬件设施已经走在了前列,人民群众精神富有的“物理空间”已经形成,也激活了基础公共文化设施潜能,挖掘出公共资源潜力,促进了公共文化网络向基层延伸,成绩可圈可点。然而,要长期使各地文化礼堂更好地“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仍需政府加强领导,社会联动、市场参与,各乡镇、街道应牢牢按照“建设提档、服务提质、运行提效、发展提速、品牌提优”的要求,把文化礼堂真正打造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放下筷子最想去的地方’”,为群众提供特色化、品牌化、精准化的文化服务,助力乡村文化繁荣,促进乡村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