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乐)眼下正是高山玉米丰收的季节,在婺城区箬阳乡大应村,从空中俯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翠绿的玉米地,一个个硕大饱满的玉米被绿叶包裹着,玉米穗子随风轻轻摇曳,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金色”画卷。
大应村平均海拔800多米,得益于高山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这里出产的玉米口感和风味出众,一经上市就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玉米地里,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忙着采摘,伴随着阵阵清脆的声响,一根根颗粒饱满的玉米被掰了下来。“今年的玉米长势非常好,往年亩产能达到800斤就不错了,今年亩产800斤到1000斤。”村民吴玉升说。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大应村常住居民仅有50多人,而且基本是老人。过去,大应村的农田基本常年荒废。
如何带动村民增收?转机发生在去年。在结对单位区供销社的帮助下,大应村开始试种高山玉米,由供销社提供玉米种子和肥料,最终试种出的玉米不管是品质还是产量,都非常不错。“政府给我们村一定的补助,再加上供销社的帮助,我们就放心大胆干了。村集体流转了30亩山地用来种高山玉米,又发动村民种了10多亩。”大应村党支部书记吴玉明说。
为了将当日采收的新鲜玉米及时送到顾客手中,村民们清晨5点就来到地里采摘。“现在掰玉米20元一个小时,之前种玉米140元一天,玉米种得好,在家门口就有收入,我们都很开心。”村民沈舍金笑得合不拢嘴。目前,大应村的玉米采用线下批发、供销社统一收购、市民自采等方式进行销售,分散装和礼盒装,当天采收当天卖完。据悉,大应村的高山玉米今年总产量预计达3万斤,将带动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
近年来,箬阳乡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兴旺为抓手,充分利用高山自然气候条件优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大力推动特色茶产业发展的同时,拓展玉米、西瓜、辣椒等高山果蔬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