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队员在训练基地挥洒汗水,商旅客人入住江畔酒店,年轻人下了班来这里继续“充电”……这份“热闹”并非来自市区的繁华商圈,而是婺江之滨的金华水上运动中心。这座因省运会而建的场馆,没有因为赛事成功举办过后陷入沉寂,而是在婺城城投集团多元化运营和多元产业生态优势加持下华丽转身,成为集体育文化、休闲娱乐、商务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体育场馆作为城市地标和公共活动的重要载体,其赛后利用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从竞技舞台到文体中心,两年多来,作为金华水上运动中心投资建设运营的主体,婺城城投集团充分发挥省运场馆功能效益,迎合市民需求创新场馆赛后利用新模式,不仅促进了婺城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能级、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以赛兴产流量蓄能焕新机
春日午后,在婺江之滨的金华水上运动中心训练基地,山西省赛艇队的运动员准时开练,全力备战今年在广州举行的全运会。暖阳下,40余名水上运动健儿泛“艇”江面,奋力挥桨,劈波斩浪。
“婺江水域宽阔,近5.8公里的河道是一处极佳的静水河面,让队员在训练时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山西省赛艇队教练高凯龙介绍,去年11月,他们来到婺城开启封闭式训练,除了恶劣天气,这样的常规训练雷打不动。
金华水上运动中心是第十七届省运会重要比赛场馆之一,规划总用地面积208亩,场馆建设用地面积95亩,承办了皮划艇、赛艇、小轮车、轮滑等比赛。该项目也是婺城推进城市更新,统筹提升城乡风貌,推进体旅融合发展而打造的一处地标建筑。
赛事举办后,体育场馆何去何从?面对场馆再利用这道必答题,婺城早在前期规划时就着眼于赛后利用需求,将规划重点放在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方面,让场馆在建成时就拥有了“面向未来”的资本。
省运会后,凭借卓越的场馆条件与完善的服务体系,金华水上运动中心走出一条“以赛兴产”之路。自2023年7月以来,已有国家赛艇队、国家摔跤队、吉林省速度轮滑队、山西省赛艇皮划艇队等多支省、市乃至“国”字号运动队入驻集训,并主办或协办大型赛事10余场次。
体育赛事带来的乘数效应日益显现。“接下来,我们计划在小轮车场馆的空闲地块增设训练场地,以满足拳击、匹克球、赛艇、皮划艇等多元化运动项目队伍的集训需求,并增加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对公众开放的多功能场地。”婺城城投集团下属公司诚越实业体育经济科科长陈俊睿介绍,公司正放眼全国体育赛事版图,争取承接国内各级赛事,今年计划承办7场全国级、省级和市级赛事,努力实现“赛事+”融合发展。
配套提质构筑多元服务圈
在运动场馆西侧,一座集会议、商务、住宿、餐饮于一体的锦湖观澜酒店依江而建。训练结束后,队员们统一回到酒店休息、用餐。“不管是日常集训还是后勤保障,这里都安排得十分周到,帮助我们很快适应了在这里的生活和训练。”山西省赛艇队队员李思诺说。
金华水上运动中心致力于打造集专业训练、住宿餐饮及全民健身体验为一体的集训基地。为确保所有参赛人员和入驻队伍的状态,在配备专业训练场地的同时,诚越实业对标国家级专业训练环境,联合酒店为各支队伍提供高质量的食宿安排。酒店可满足400人规模的集训接待,通过公司化运作、市场化经营,已共计接待约2.8万人次。
其实,锦湖观澜酒店大楼的前身就是为省运会、亚运会配套建设的运动员宿舍。然而,在非赛事期间,大量客房利用率较低。如何做好赛后利用的“后半篇文章”?婺城城投集团给出了多元运营的解题思路,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按照四星级标准对该项目进行设计与装修,打造成为高端时尚、设施齐全的现代化酒店。
锦湖观澜酒店共设有150间客房,同时精心配套了餐厅、健身房和会议中心等功能区。前厅经理方倩告诉记者,除了集训和赛事接待,酒店将目标客群锁定在商务出行与休闲旅游市场。凭借高性价比以及得天独厚的江景视野,这里成为婺城招商引才群体以及商旅客人在婺城落脚的首选地。“即使在工作日,酒店客房平均也能保证50%以上的入住率。”方倩说。
夜幕降临,酒店裙楼的环形灯光带渐次亮起,与不远处的万泰奥莱商业综合体交相辉映。当竞技激情融入市井烟火,这片由荣光学校、铂尔曼酒店等组成的婺城新城区“15分钟品质生活圈”,因这座临江酒店的加入焕发新的生机。
育才筑基青春扬帆逐梦场
每逢周末,金华水上运动中心内人气最旺的当属轮滑馆。自从婺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入驻轮滑馆,这座集社会实践、兴趣拓展于一体的“青春能量场”吸引了新城区及周边的众多中小学生前来探索,在这里开启成长的多彩课堂。
省运会的喧嚣散去,如何让轮滑馆摆脱“赛时火热、赛后冷清”的困境?2023年,婺城城投集团将轮滑馆1-2层的闲置空间转化为婺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置了音乐、舞蹈、科技等教室、体育运动场所,以及红领巾学院、南山生态展厅、消防教育馆等活动空间,由婺城城投集团下属子公司雏英科技负责运营,全方位服务青少年创新创造和实践成长需求。
不久前,婺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迎来了新学期。“今年春季班,我们开设了书法、舞蹈、体育、科技等10大类42项课程,有1755名青少年报名。”雏英科技副总经理方磊介绍,课程主要围绕少年科技学院、书画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四大专业,2024年以来共开设323个班级,服务超7500人次,有效填补了新城区内青少年综合性活动场所的空白。
在助力青少年成长的同时,雏英科技还在婺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青年夜校”。一到晚上,教室几乎灯火通明,青年们“白天上班、晚上学艺”,不亦乐乎。摄影、瑜伽、音乐、化妆等都是热门课程,今年特别开设的iPad绘画、办公软件应用课程更是人气火爆,招生阶段名额一放出很快就抢光了。
“过去觉得新城区缺文化气息,现在下班后能在家门口学技能、交朋友,获得感很强。”学员方珊珊的话,道出了场馆“空间再造”的价值。
方磊透露,接下来,公司还计划依托水上运动中心专业场地,发展赛艇、皮划艇、摔跤等特色项目,组建青少年兴趣社团,让省运遗产真正转化为人才培育的沃土。
记者手记
一座场馆的活力密码,在于从单一赛场走向多维生活。金华水上运动中心的转型实践,让我们看到了体育场馆从“赛事地标”向“城市会客厅”跃迁的可能。这里不再只有竞技的呐喊,更有着青少年成长的欢笑、年轻人充电的专注、商旅人驻足的闲适,这种复合型功能空间的营造,破解了大型场馆赛后“沉睡”的行业痛点。
婺城以超前规划为基底,通过市场化运作和精准需求对接,让省运遗产转化为持续增值的城市资产,这种“建管用”一体化的智慧,既保留了竞技体育的专业基因,又植入了城市生活的烟火气息。当赛艇划破江面的涟漪与夜校课堂的灯光交相辉映,我们读懂的不仅是一个场馆的运营之道,更是一座城市将公共空间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新范式。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