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 探索共富新路径

2025-03-28 08:58:53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妙娟

  前不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财政厅公布了2024年全省未来乡村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新狮街道沙溪村凭借其在数字化建设、产业融合、“一老一小”场景打造等方面的突出成效,成功通过绩效评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沙溪村乡村振兴实践的肯定,更是该村在探索共同富裕路径中迈出的坚实一步。

  数字赋能,解锁乡村治理“新密码”

  沙溪村位于金华市二环北路北侧,与杨家相村共同组成沙溪片区,户籍人口1408人。近年来,该村以“未来乡村”建设为牵引,围绕“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核心理念,构建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九大场景,走出了一条“以项目促振兴、以融合促共富”的特色发展之路。2023年,片区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民生幸福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沙溪村,数字化已深度融入乡村治理的毛细血管。依托“数智赋能乡村振兴”目标,村内建成“数字驾驶舱”平台,整合治安监控、环境监测、应急管理等多维数据,实现基层治理“一屏掌控”。通过“浙里办”未来乡村专区,村民可在线办理政务事项、查看村务公开信息,党务、财务、村务实现“阳光化”运行。

  针对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沙溪村创新推出智能健康手环,实时监测心率、血压等健康指标,并具备一键报警、定位追踪功能。当村中有老人意外摔倒时,手环会第一时间触发警报,联动亲属和救援人员,为老人生命安全筑起“数字屏障”。此外,“智慧烟感系统”覆盖全村,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火灾隐患秒级响应,构建起全天候应急防护网。

  聚焦“一老一小”,托起民生幸福底色

  从“脏乱差”到“绿美净”,沙溪村的蝶变源于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自创建省级未来乡村以来,村内累计投入1700多万元,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道路“白改黑”、电力管线落地等13个重点项目。曾经泥泞的村道变为柏油马路,杂乱的空中“蜘蛛网”消失无踪,通园溪沿岸建起亲水步道和口袋公园,成为村民休闲打卡地。

  走进沙溪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食堂飘来阵阵饭香,隔壁休闲室内,老人围坐看电视。该中心完成改造升级后,供餐从“一日一餐”增至“一日两餐”,增设健康服务站、休闲娱乐区等功能空间。家庭医生团队定期驻点,为老人提供慢性病管理、健康体检等服务,并联合新狮街道卫生院开展上门诊疗,让行动不便的村民“零距离”享受医疗资源。

  重阳节敬老活动、端午节包粽子、健康讲座……全年30余场特色活动,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愈发充实。村民陈大爷感慨:“以前养老靠儿女,现在村里服务周到,很不错!”

  为解决双职工家庭育儿难题,沙溪村盘活闲置房屋,建成幼儿假期托管中心。寒暑假期间,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开设音乐、绘画、书法等课程,既“托”又“教”的模式深受家长欢迎。依托“浙里善育”数字化平台,家长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托管动态,预约照护课程,实现“指尖上的育儿服务”。

  村内还打造了农家书屋、书法教室和亲子活动空间,形成了“老少共融”的温馨场景。孩子们在书屋阅读时,老人可在一旁交流照看,既缓解了家庭压力,又增进了代际情感。“以前暑假孩子没人管,现在送到托管中心,还能学才艺,我们干活也安心!”村民李女士点赞道。

  产业融合,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沙溪村的振兴密码,还体现在“花木之窗”产业园的蓬勃发展中。以“花木之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契机,该村配套服务种植养户区6.5万平方米,带动当地农民就业。作为浙江省林苗一体化改革试点,该园区整合周边1000余亩闲置林地,打造集花卉交易、文旅研学、电商直播于一体的产业融合体。在“企业+强村公司”模式下,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房屋出租等方式共享发展红利,创建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综合体。

  走进园区,连片苗木基地郁郁葱葱,电商直播间内主播热情推介产品,研学团队穿梭于温室大棚……“花木之窗”成为金华花卉经济的“价值高地”,孵化出“农创客”创业基地,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如今,沙溪村正以“未来”为笔,以“共富”为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美好诗篇。

  (记者 张妙娟)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