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水是一座城市的眼睛,而作为母亲河的婺江便为婺城这多水的城市添了一双明眸。春日以来,漫步江畔,只见山水相融,城景相依,所见烟波秀泽、碧波万顷,所闻潺潺流水,簌簌有声……
近年来,婺城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按照水岸同治理念,以打造浙中生态廊道为目标,筑牢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助力水经济、传承水文化,勾勒出一幅绿意盎然、生态宜居“全景画卷”。
1好水带来好风光
春暖花开,柳绿桃红,随着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不少市民打开高德导航,搜索“金华市亲水圈”,跟着导航制定道路自驾游玩。
沿着余仓亲水圈悠长的游步道慢慢走,翠色欲流,雾气蒸腾,所见所感宛如仙境;徜徉在婺州公园亲水圈,清波古意、曲水通幽,步入其中,犹如一脚踏入了江南。作为知名打卡点的鹿女湖亲水圈,更像是镶嵌在青山之中的一面明镜,湖水清澈见底,群峰倒映似画,人们在一个个美不胜收亲水圈点位尽享旖旎的自然风光,沉浸式感受天蓝山青的美好景象。
2024年,浙江省水利厅联合高德地图发布“浙里亲水圈地图”,将全省幸福河湖、高品质水美乡村、滨水活力岸带等精品亲水圈植入地图之中,其中婺城共上线了8个点位,一个个“圈”把河湖水系周边的亲水设施、公共基础设施、吃住行玩学等服务设施链接起来,为群众提供“去哪玩”“怎么玩”“吃住行怎么安排”等全方位服务,让人们更加便捷地感受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成果。
河湖美是群众最直接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背后,正是一座城市的持续努力。自2013年以来,婺城全面推进治水工作,对全区所有河流落实了长效保洁,通过落实完善“河(湖)长制”,健全“一河两长”“一河两员”责任体系,开展全域河长巡河活动等,不断推进治水护水工作,让水质大幅提升。
2好水带来好生活
这段时间,在塔石乡井上村桃连自然村,“哗哗”的水流声清越可闻,每当村民们拧开水龙头,看着清澈奔涌的自来水,他们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灿烂。
“我们夏季经常出现地势高的农户用水紧张情况。去年四五月份,区水务局来村里看过后,帮忙打了深水井,安装了水表,将水源从原来的一股变为两股。井打好后,我们村再没有出现用水紧张情况。”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学威笑说,改造完成后,现在村上的用水很干净,水量也很充足,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优等。
曾几何时,在婺城南部山区一带,大多数是人在山中坐,水在深沟流。建设于2020年的沙畈乡店边供水站,主水源地为竹坞溪,水源类型为溪沟堰坝,常年为全村471人提供服务。但由于季节性干旱或降水减少时,水源水量不稳定,群众用水紧张。去年,在区水务局的帮助下,村上新建了300米深的深井,切实增强旱季供水保障能力,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供水稳定性和安全性。如今,100%达标的水质也让村民绽开了笑颜。
单村水站是保障偏远村庄农村居民饮水的小型水处理厂。去年以来,婺城区实施了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程,对全区115座单村水站进行改造提升,其中新建改建86座,城市水厂覆盖替代4座,巩固提升25座。截至目前,所有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作已全面完成,保障了约1.72万农村人口的用水安全。
“农村供水是重要的基础保障设施,事关民生福祉。我们主要对水站采用打井新增加备用水源、标化、面貌美化等工作。目前,所有改造完成的单村水站都焕发新活力,切实解决农村居民‘喝好水难’的问题,获得群众好评不断。”婺城区水务局农村水利水电建设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王广元说。下一步,区水务局将继续围绕“城乡宜居”“除险保安”等领域,不断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管理投入,真正让“放心水”奔向千家万户。
3好水带来好“钱”景
水面波光粼粼,鱼翔浅底,湖岸杨柳依依,绿树成荫……水环境持续向好,水生态也激发了新活力。近年来,婺城的城乡面貌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生态为“底色”扮靓的美丽家园不胜枚举。
白龙桥镇新昌桥村位于白沙溪畔,村庄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因“三十六堰”中的“洞山堰”“旱龙堰”“马潭堰”3座古堰都位于此,也成为了人们赏水戏水的必选之地。这些年来,新昌桥村依托熊猫猪猪共创共富党建联盟,发挥优质水资源禀赋优势,打造滨水景观、美食广场、特色民宿等,留住客源拉动消费,让这一落寞古村迅速“蝶变”为一片滨水乐园。每到夜晚,一辆辆市里的行车驶进村庄,不仅为村中平添热闹欢喜,也真正让“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
来到安地镇岩头村,所见家家户户面山枕水,村洁院美,如诗如画。该村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艺术乡建”、文艺创客培育,成立了全省首家“文艺创客联合会”,吸引婺州染坊、希桐琴箫馆等入驻“诗画岩头”文化产业园,形成了山水田园与缱绻诗意交相辉映的美丽乡村画卷。与此同时,村里部分闲置房屋被改造成文创空间,农家乐、文创产品销售和农特产品销售为代表的文旅配套经济也在岩头顺势而起,浓厚的艺术乡建氛围,以及多种传统非遗业态的进驻,不仅焕发出乡风文明新气象,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搭上了“致富快车”,也让岩头村逐渐变成了最受游客欢迎的婺城乡村之一。
依托一泓好水,婺城高标准承办、协办全国赛艇锦标赛、全国电动冲浪板锦标赛等国家级水上赛事,先后举办网红垂钓大赛等各类活动超百场,推动“赛事+社交+电商+制造”跨界流动,在为婺城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为附近村民铺就了致富路。
在去年年底举办的山水四项公开赛上,琅琊镇就借力赛事流量资源,特邀全市50余家特色农创、非遗展位入驻非遗市集。现场物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本地的冷水茭白、富硒米等农产品也自乡野间走入市集,在充分展现琅琊特色农业的同时,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跟着赛事去旅游,走绿色发展之路,不仅为城市推广搭建了舞台,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深刻践行,助力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