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日子。在婺城,青年们正怀揣着满腔热忱与坚定决心,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发光发热。他们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为婺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朱芳菲:讲台上奏响青春之歌
清晨7点,金华市第五中学党政办主任、团委书记朱芳菲就早早来到校园,忙着即将召开的行政会和思政教学的各项筹备工作,在办公室与教室之间来回穿梭。
朱芳菲出生于1994年,2016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金华市第五中学任教,曾获浙江省优秀共青团员、金华市教坛新秀、金华市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一等奖等荣誉。她多次承担市区级公开课和研讨课任务,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和教研活动,所撰写的教学论文和案例多次获奖,教学成果显著。
“我从小就想当老师,选高考志愿时一点也没犹豫,选择了师范专业。我觉得老师是一个崇高神圣的职业,特别是学生时代遇到过温暖而有力量的老师,对我影响深远。”朱芳菲说,那份幼时被点亮的感动让她立志成为教师,希望能点亮更多孩子的世界。
然而,面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课堂节奏掌握存在挑战。初上讲台时,她紧张又忐忑,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教学工作。课后,她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听课学习等方法,不断提升专业能力,逐渐形成了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风格。
“朱姐,你快看,这是我抄下来的所有含‘芳菲’的诗词诗句。”“朱姐,我在作文里把你写进去了。”……一下课,学生们常常喜欢围着朱芳菲聊天,向她分享生活点滴。谈及受学生欢迎的秘诀,她笑着说:“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就会感受到你的爱。”
曾经,有个叫小月的学生很喜欢听朱芳菲讲课。虽然小月成绩平平,但朱芳菲还是和班主任申请,让小月成为自己学科的课代表。原先,小月并没有担任任何班级职务,自担任课代表以后,她的学习信心和动力都增强了,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朱老师,我以后也想成为像您一样的老师。”毕业后,小月还常常写信给朱芳菲。
“作为青年教师,我始终相信,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讲授,而是与时代同频的创造。要做好教育,首先要有温度,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其次要有专业,不断打磨自己的教学本领。”朱芳菲如是说。九年来,在教育的路上,她不忘青年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始终怀揣对教育的赤诚之心,致力于成为一位有温度的老师,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
(记者吴铮誉)
陆文杰:在生命救援一线绽放青春之光
五四青年节,婺城医疗战线上的青年力量正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奋斗华章,95后医生陆文杰便是其中一员,他以“生命守护者”的坚定姿态,生动诠释着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1997年出生的陆文杰,受家中长辈从医的熏陶,自幼便立下从医志向。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金华文荣医院、金华广福医院工作。2023年,陆文杰入职婺城区人民医院急诊外科,自此扎根创伤救治一线。
急诊科堪称全年无休的“生命战场”,在这里,病情复杂多变,医生需在极短时间内作出精准判断。初入职场,陆文杰曾因经验不足手忙脚乱,但他从未退缩,而是紧紧抓住每一次学习机会,虚心向前辈请教,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急诊的每一次挑战,都是医者价值的闪光时刻。”这是陆文杰常挂在嘴边的话。凭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他始终保持着随时“冲锋”的状态。有一次夜晚,一名因车祸昏迷的患者被紧急送入急诊室。陆文杰和团队迅速展开救治,近一小时后,患者终于恢复意识。“我们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为患者和家属带来希望。”陆文杰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
面对“在高铁上听到需要医生的广播是否会去”这一引发广泛讨论的问题,陆文杰早已用行动给出答案。大学寒假期间,在从金华前往湖北的火车上,同车厢一名乘客突发疾病,呼吸急促、手脚僵硬发麻。情况危急,出于医者本能,陆文杰迅速上前,经观察询问,判断出乘客是因情绪激动引发呼吸过度综合征,这是急诊科常见病症。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他立即实施急救措施,并耐心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在他的及时救助下,患者不适症状逐渐缓解,同行亲属感激不已:“很感谢你的挺身而出,帮了我们大忙。”
工作之余,陆文杰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参与120急救知识宣传、心肺复苏教学以及义诊活动,将专业知识传递给更多人。对于准备学医或正在学医的青年,他真诚分享:“决定了,就不要放弃。”
当青春融入白大褂,陆文杰以仁心为墨,在生命的宣纸上挥毫泼墨。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在医疗一线绽放青春光彩。(记者邱琪)
黄鑫鑫:趁年轻,为梦想努力一次
记者见到黄鑫鑫时,他正忙着和客户商榷合同细节,“这批设备要赶在月底前发货,细节还得再确认下……”作为一名“95后”青年创业者,今年是黄鑫鑫来到婺城创业的第二个年头。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比较安静,可谈到机器人梦想时却滔滔不绝,目光中透露着坚定。
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初入职场时黄鑫鑫也曾四处碰壁,面对未来比较茫然。八年前,在一次行业展会上,一张机器人海报引起了他的注意:“海报上的六轴工业机械手臂太酷了,在当时算得上行业顶尖水平了。”作为见证科技飞速发展的一代,黄鑫鑫从小就是个科技迷,学的也是机械设计专业。他当即拨通海报上的联系电话,从此踏入了机器人销售行业。
这份工作经历让黄鑫鑫对机器人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也逐渐从一名普通业务员成长为销售总监,带领团队开拓市场,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可以替代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将工人从重复、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多有价值、有创造性的工作。”黄鑫鑫敏锐地捕捉到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的巨大潜力,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一开始,家人朋友并不看好,劝他再等等更好的时机。但在他看来,风险与机遇并存,趁年轻,一定要为梦想努力一次。2023年10月,黄鑫鑫来到婺城,成立浙江中时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披荆斩棘的创业之路。
不到两年时间,公司已掌握产品核心研发技术,成功开发10余款自动搬运机器人产品,应用于3C、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行业,还与西门子、潍柴动力等大企业达成合作。从团队组建、技术沉淀到市场开拓,这两年,黄鑫鑫成长了很多,他坦言创业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梦想和压力会推着他一直往前走。
“现在,我们的产品和团队都已经相对稳定,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快速打开市场,同时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创新迭代产品。”面对未来,黄鑫鑫信心满满,他一直坚信,只要怀揣梦想,每个敢闯敢拼的青年,都能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记者张红星)
徐媛:基层“春雨”滋养“成长之苗”
“在家里也要多关注天气情况,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时,一定要多加关注……”近日,婺城区雅畈镇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梅江村联村干部徐媛化身“防汛安全宣传员”,深入梅江村吴畈自然村开展防汛安全宣传,将安全提醒送到村民家。
徐媛是一名“95后”,她与基层的故事开始于三年前。2022年,徐媛作为选调生,来到基层“蹲苗壮骨”,成为了白龙桥镇双牌村村支书助理。天然气管道铺设、双牌窑修缮、杨家塔大会堂修缮……到村锻炼后,徐媛参与了村内多项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工作,同时,着眼村集体经济增长,配合村两委做好资产盘活等工作,助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刚刚到村里的时候,我对村里的方言还不太熟悉,经过两年的时间,方言听懂了不少,工作开展也越来越顺利。”徐媛说,在双牌村是她第一次真正深入基层工作。
半年前,徐媛选择继续留在基层工作,来到雅畈镇开启了新一轮的“成长之旅”。“虽然有担任村支书助理的经验,但是梅江村和双牌村的村情大不相同,在联村工作上,我仍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在做好镇党政办工作的同时,徐媛迅速适应联村干部工作,积极向第一书记请教,深入了解村情,主动协助村干部工作。
“小徐,又来村里了。”村民吴方华看到徐媛,热情和她打招呼。
“对,来看现场。吴叔,有什么问题随时和我们反映。”徐媛说,梅江村地理位置特殊,涉及多项重点工程,协助村两委推进相关工作、到项目现场实地走访、为村民提供政策宣传和服务等对于她来说,都是在梅江村的工作常态。
“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与刚工作时相比,如今的徐媛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在这三年的工作中,她学会了更好地与村民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学会了主动承担责任,勇于面对困难;学会了不断创新,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些经验让我在基层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也让我更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在婺城,有着许多像徐媛一样的“普通”青年干部,田间地头,他们俯身倾听村民诉求;社区街巷,他们耐心调解邻里纠纷;项目现场,他们日夜兼程攻克难题……他们以汗水浇灌希望,用实干诠释担当,在基层的沃土上,以青春之笔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记者 王舒婷)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