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跟着乡厨看乡宴:灶台边的文明新风

2025-08-14 08:52:2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鲁杭燕 童锡麟 实习记者 王韦玥

  乡宴承载着风土人情,但曾经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问题,也成为农村宴席文化的痛点。近年来,随着至上而下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农村宴席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曾经铺张攀比的“面子宴”,如今逐渐转向注重体验感与情感交流的文明聚会,而乡厨群体正是这场转变的重要见证者与推动者。日前,记者走进婺城区白龙桥镇郑岗山村,在乡厨郑维新的介绍下,了解乡宴变革背后的新风尚。

  从酒店大厨到农家乡厨

  郑维新从事厨师行业二十余年,原先在酒店当了十多年的大厨。“虽然酒店的工作也很不错,但是那个时候感觉到在农村办酒席的人越来越多,就回家干了,做乡厨到现在也十多年了。”如今,郑维新的团队有3-4名固定厨师,忙时会请临时帮厨和洗碗阿姨等,桌椅、餐具都是团队自备,统一配送。

  “预定红事一般都需要提前几个月,白事因为相对简单,做得多了,临时通知也能很快预备妥当。”郑维新说,“从2019年那会儿开始,明显感觉村里在家办酒席的越来越多。乔迁、结婚、满月,都愿意在自家院子或文化礼堂办,热闹、亲切,也更实在。”

  说到拿手菜,郑维新打开话匣子:“农村人爱吃传统菜,扣肉、馒头少不了。现在大家也爱尝鲜,海鲜多了起来,比如我拿手的虾球,用新鲜虾肉做馅,裹上雪花片炸,既保留鲜味,口感又好。”

  从“面子攀比”到“里子新鲜”的

  乡宴新风尚

  谈起乡宴的变化,郑维新感触颇深。“以前农村办酒席,大家会攀比,你家菜多,我家就得更丰盛,总想着‘压过一头’。”郑维新坦言,早年村民对宴席的追求更多停留在“面子”上,比如酒要选几百元一瓶的瓶装酒,每桌菜价总想着比别家的高一两百元。

  “现在不一样!”郑维新说,“大家变得理性了,更多的是考虑宴席的性价比。”如今,村民对菜品的要求“高”在了点子上:蔬菜要新鲜,海鲜要活的,肉类要品质好,但对高价菜的攀比少了。“现在更爱拿家里存的散装酒招待,既有心意又实在。”

  郑维新的工作并不只局限于一方灶台,作为经验老道的主厨,他会协助宴会主家拟定菜品,在充分吸收顾客的意愿后提出自己的意见,争取提升性价比,减少浪费,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乡厨团队的负责人,郑维新时常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监督好食品安全。“我们做农村生意的,更加要注重食品安全,乡里乡亲的,如果因为我们的缘故出了事,我们还怎么好意思再干这个。”郑维新说,区里的市场监管部门每年都会组织乡厨培训,而且他们的服务是“透明厨房”,食材从农贸市场定点采购到清洗处理再到烹饪制作,村民都能看见,“看得见的新鲜,大家才吃得放心、满意。”

  从旧到新文明新风融入传统乡情

  如今的乡村宴席,藏着一场“新”与“旧”的温柔碰撞。

  “旧”的是那份刻在骨子里的乡情。无论是在文化礼堂还是自家院落开席,邻里互相搭把手的热闹劲儿没变;扣肉、馒头等传统菜肴始终是宴席的“主角”,承载着老一辈的味觉记忆;满月酒、乔迁宴等习俗依旧延续,维系着亲情与乡情的纽带。

  “新”的是理念与形式的升级。更加注重菜品的新鲜和精致,海鲜等新食材端与传统菜肴巧妙搭配;食品安全意识深入人心,食材从正规农贸市场定点采购,区里市场监管局的定期培训让乡厨们把“留样”“新鲜”刻在心上;“不攀比价格、只追求品质”的观念成了共识,铺张浪费少了,文明节俭的新风气越来越浓。

  从酒店回归农家院落,从追逐高价食材到崇尚本真新鲜,乡宴的“壳”可能变了,更干净、更规范,但里面的“核”没变——还是那份热热闹闹的人情味儿。这场“新”与“旧”的融合,让乡村宴席既保留了传统的温度,又焕发着文明的活力。

  (记者 鲁杭燕 童锡麟 实习记者 王韦玥)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