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邱琪)8月14日下午2点多,金华市婺城区中医医院名中医馆内人头攒动。305诊室门外,慕名求诊的患者正有序排队,等待浙江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冯桢根问诊;隔壁304诊室,金华市级名医、主任中医师吴文通正耐心为患者检查,诊室内外的一幕幕,正是婺城区引入三甲中医资源、升级基层医疗服务的鲜活写照。
今年6月22日,婺城区人民政府与金华市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签署合作办医协议,在婺城区中医医院增挂金华市中医医院婺城分院,宣告三甲中医资源正式“下沉”婺城。
7月1日起,“全面托管+同质化管理”模式进入实质推进阶段——这不是简单的“挂牌合作”,而是一场深度融合的医疗革新:市中医医院的康复、老年病、脾胃病等重点专科优势、核心专家团队、成熟管理经验全面注入婺城区中医医院,从医疗质量、护理服务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全部对标总院标准。
作为婺城区政府按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准建成的公立中医医院,婺城区中医医院创建于2023年,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急救于一体,毗邻长湖公园,占地约44.6亩。
托管模式启动后,总院派出管理团队,涵盖医务、质控、信息等多个领域,同时派驻44人病房医疗团队及36人门诊专家团队全面入驻,其中不乏省、市级名中医领衔的骨干力量。
“以前去市里看专家,来回路上就要花两小时。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真是方便又实惠。”家住乾西乡的张阿姨算起“就医账”喜上眉梢。
为让市民就医更便捷,医院与公交集团联手开通D109路区间直通车,1小时往返两院且免费乘坐,院内466个停车位也免费对外开放。8月1日起,市医保局已开通该院慢病特病医保支付权限,让患者报销更省心。
托管带来的改变,在临床一线体现得尤为真切。走进中医适宜技术中心,中医护理门诊负责人曹月正为患者进行龙骨灸。她坦言:“自市中医医院托管以后,患者明显增多,总院的中医护理骨干会不定期开展培训,从理论到技能操作事无巨细,我们的业务水平提升很快。”
在康复医学科一病区,71岁的胡秀球老人正沿着走廊独立行走,很难想象她刚转来时病情危重——气管切开置管、留置胃管且意识不清。医护团队为其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系统康复训练,如今老人已恢复良好。其儿子金群良当天特意送来锦旗,感慨道:“这里规模大、设施新,医护人员对病人照顾得特别周到。”
更深远的改变在于“造血”机制的建立。通过“人才共享+技术下沉”,市中医医院以专家派驻、骨干进修等方式,为婺城培育“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同时,医院建立放射、心电诊断共享中心,由总院专家出具诊断报告,B超检查也由总院专家坐诊,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
“托管的本质,是让婺城百姓拥有更好的医院。”金华市中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婺城区中医医院院长孔江明说。对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医院从顶层设计发力,规范招采流程、完善内控制度、优化干部管理、转变工作作风,以精细化管理激活内生动力。
展望未来,医院规划清晰:拟增开第三个病区,将开放床位扩至135张;在门诊建设老年中医药健康中心和婺城区特色中医诊疗区;在住院部设置养老中心,为失能、半失能患者提供医疗支撑的养老服务;组建16支网格化服务团队,开展数字乡村中医药移动巡诊;将医院作为总院医生晋升下乡首选服务点,推动更多优质资源下沉;9月30日前完成乾西120急救站搬迁,完善急救服务;同时发挥3.0T磁共振、64排螺旋CT等先进设备作用,拓展健康体检业务……
从专家诊室的长队到患者脸上的笑容,从就医流程的优化到人才队伍的成长,婺城正以中医药服务的全新篇章,书写民生福祉的温暖答卷。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