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婺城,烈日炙烤着广袤的田野。在白龙桥镇下杨村的稻田里,一位戴着遮阳帽、穿着胶鞋的姑娘正弯腰查看水稻长势,汗水顺着她的脸颊滴入泥土。她是傅露梅,今年刚刚从浙江农林大学现代农学院硕士毕业,如今是金华禾园种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一名新农人,也是婺城区的一位入乡青年。
“田埂上的毕业证”
“别人一毕业是先旅行,我直接‘入职’农田。”傅露梅笑着拍了拍沾满泥土的手。7月初,大多数毕业生还向往着去大城市CBD的写字楼等地办公,而她毅然决然选择加入金华禾园种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每天的工作从清晨6点开始:下田观测作物、记录数据、参与育种实验、指导农业栽培技术.......“农业没有‘朝九晚五’,作物生长不等人。”她说。
对于为何选择农业,这位“95后”姑娘眼神坚定:“学农的第一天,老师就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我想成为帮大家端稳饭碗的人。”她的手机相册里几乎没有自拍,全是水稻分蘖、玉米种子的“工作照”。
“实验室里绣花,田埂上摔打”
在同事眼中,傅露梅是“反差型”选手——实验室里,她能精准操作分子标记仪;田间地头,她能扛起50斤的肥料袋。“刚看到这小姑娘来面试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是震惊。一个女孩子,身板小小的,能扛得住下田的苦吗?直到干起活来,小姑娘干活利索,丝毫不亚于干了好几年的老农民,又有专业的知识作铺垫,真是人不可貌相。”禾园种业青年入乡实践站点负责人周经纬说,企业要感谢婺城区农业农村局促成了禾园种业与这位优秀青年的缘分。接下来,企业也会全面培养她,让她在这里有所成长。
“让科技种子扎根传统农田”
付露梅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农户的疑问:“为什么某个品种容易倒伏?”“有机肥怎么搭配效益最高?”她将这些问题带回实验室,与团队研发出适合本地土壤的栽培方案。问及理想,她望向远处的稻田:“我想学以致用,将学校的知识成功地‘种’进地里,让农业变得年轻、有吸引力。”
清晨的阳光映射在傅露梅身上,这位爱说“泥土话”、干“力气活”的姑娘,正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三农”情怀。她脚下的土地,既是起点,又是无限可能的未来。
(记者 马晓芬 通讯员 方启航)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