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用创意“出圈”! 小摊位也有大梦想

2025-09-16 08:56:4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洪珊

  每当夜幕降临,婺城各大夜市便热闹起来,人声鼎沸,烟火升腾。与传统印象中的“摆摊”不同,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创意与热情涌入夜市。曾经以日常小商品、地方小吃为主的摊位,也渐渐融入了文创手作、特色咖啡、互动体验等新元素,为夜晚的街头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摆”开始,寻找新的机遇

  昨夜,位于金厦帝壹城南门的仙人街市集上,年轻的摊主们早早搭起摊位、摆放商品。星星串灯、霓虹灯牌、气球彩旗将夜市装点得格外热闹,吸引了不少顾客驻足挑选。其中,水晶手串摊位前更是排起了长队,店主杨茗惠正熟练地向顾客介绍产品。

  今年23岁的杨茗惠是台州人,毕业后从事主播工作一年。然而,工作带来的压力让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最终决定尝试摆摊创业。“现在找工作也不容易,想着先过渡一下,至少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收入。”抱着这样的想法,几年前,杨茗惠在义乌开始了她的第一次摆摊经历。

  “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第一个晚上一单都没卖出去。”杨茗惠笑着告诉记者,尽管起步不顺,但她没有放弃,反而越挫越勇。“当天晚上我马上总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修改,第二个晚上就成功卖出了500元。”这样的转变让她倍感欣喜。

  这几年,她陆续在婺城三江里等夜市摆摊,逐渐积累经验。“痛并快乐着”是杨茗惠对摆摊这份事业的总结。她告诉记者,为了提升销量,她经常要从下午四点一直忙碌到晚上十二点。“小时候总觉得长大就应该坐在办公室里工作,但现在我的观念完全改变了。”更让杨茗惠感到温暖的是父母一直以来的支持。“他们特别支持我,觉得年轻人只要敢于拼搏,总能找到新的机会。”

  和杨茗惠有着相同想法的,还有“90后”冯琼。大学时,她主修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但毕业后却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摆摊售卖木雕小物件。“跨行业的转变其实特别大,不过我从大二开始,就断断续续有过木雕的摆摊经验。”冯琼告诉记者,刚毕业时她也经历过迷茫期,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凭着之前积累的经验,和男朋友一起尝试摆摊创业。

  “刚开始特别放不开,顾客问价钱,我甚至还会反问‘你觉得多少钱合适’。”她笑着说。但随着一天天的实践和积累,冯琼渐渐不再紧张,“后来哪还顾得上腼腆,满脑子只想着怎么把东西卖出去。”为了寻找更多机会,她和男朋友从北京来到金华,开始尝试在网络上分享产品,并做起了直播销售。“虽然收入可能不稳定,但更自由,现在收入也还可以。”冯琼说。

  将热爱与创意,“摆”上台面

  羊毛毡、宠物服饰、手工艺品……与传统摊主相比,年轻一代更擅长“花式摆摊”。他们以灵活的思维和审美意识,为夜市注入新鲜感,也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商品选择。

  其中,“治愈系”和“体验类”产品成为许多年轻摊主的共同方向。“00后”摊主方女士的小摊虽不大,却处处可见用心。各式颜色的宠物衣服、星星点点的串灯、手绘风格的价格牌,营造出夜市中一片温馨精致的角落。“小摊一定要有调性、有氛围。我花很多心思在陈列上,只有视觉吸引人,顾客才愿意走近看。”方女士表示,自己本身非常喜欢宠物,毕业后看准这个小众赛道,毅然选择和朋友支起小摊,把爱好变成了生计。“生意比我想象中好。”她笑着告诉记者,宠物衣服价格从几元到七八十元不等,凭借可爱的设计和亲民的价格,得到了一众顾客的喜爱。

  不远处,朱越越的摊位格外醒目。摊位上写着“摆的是地摊吗?摆的是自由”等趣味标语,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我从小就喜欢捣鼓一些手工作品,一直以来都把它当作最大爱好。”朱越越来自武义,大学读的是美术专业。毕业后,她选择白天上班、晚上摆摊,先后在上海、杭州等地都留下过足迹。“我们做的每一个羊毛毡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专属定制。”朱越越笑着告诉记者,如今,将羊毛毡作为包包装饰随身携带、到各地打卡,已成为一种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治愈系新风尚。“回头客特别多,生意好的时候,一晚上能卖出两千多元。”

  同样,冯琼的木雕产品也主打体验性消费。“我们会根据当下的热点和节日来设计产品。”冯琼表示,比如近期热播的《浪浪山小妖怪》中人物的形象木雕就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喜爱。此外,水晶类商品也在集市上表现火热。2004年出生的叶子香主要售卖水晶类矿石。“我们每一块水晶矿石都有独特的寓意,很多顾客来体验之后都觉得既新鲜又有趣,尤其特别受年轻人欢迎,平均每晚能卖出1000元。”叶子香表示。

  在小摊上耕耘大梦想

  记者走访多个摊位发现,“线上+线下”的摆摊模式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标配”。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摊主善于借助社交平台扩大自身影响力。在多个社交平台以“年轻人摆摊”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看到大量年轻人积极分享摆摊地点、选品策略、实操经验等信息。他们正以多元的经营理念,不断重塑和颠覆传统摆摊模式。

  朱越越表示,摆摊其实和开店一样,需要结合线上运营,通过互联网吸引顾客线下消费。为了让自己的手工产品更受欢迎,她也不断拓展渠道、学习新技能,持续充实自己。“现在线上积累了很多熟客,通过发图片、更新动态等方式,维系了不少老顾客。”朱越越说,“多亏了老顾客们的支持,有些人甚至会主动追问新品什么时候上线。”另一边,摊主杨茗惠也分享了她对未来的规划,希望将来能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

  在当前鼓励灵活就业和地摊经济的背景下,近年来,婺城区团委也通过“青农飞地”省级共富试点项目为他们提供支持。团区委副书记王苗新表示,“摊位是青年小店的延伸,也是青年就业创业的渠道之一,对增加就业机会有显著作用。我们也希望通过提供常态、有序的平台,既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也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生活空间。”

  采访中,不少摊主表示:“生意总会有好有坏,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珍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更清楚自己未来想走什么样的路。”夜色渐深,婺城街头的串灯依旧闪烁,人流未散。从线下摆摊到线上引流,从手作温度到个性设计,这些年轻人正在用创意重新定义“摆摊”,也用一方方小摊撑起了属于自己的梦想舞台。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